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并分析某教学医院住院患者与环境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携带情况,分析住院患者与环境分离MRSA菌株的同源性。方法在上海市某教学医院采集住院患者样本418例和医院环境样本204例,分离鉴定MRSA,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MRSA进行基因型,并分析同源性。结果共分离MRSA43株,其中从患者样本中分离17株,环境样本中分离26株,医院环境中公共用品分离率(23.5%)最高,与医护人员直接接触物品分离率(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GE型显示43株MRSA可分为23个基因型,其中A型(27.9%)最多,F型(9.3%)和L型(7.0%)其次,其余型别分离1~2株。部分相同或高度相似的PFGE型别的MRSA在不同患者和医院环境中都有检出。结论该院医院环境中MRSA检出率较高,且与住院患者样本中检出的MRSA呈现一定的同源性,应加强环境消毒和医护人员防控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基因型 同源性 医院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体重C级、D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血浆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浓度与CAT评分、6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患者120例,根据BMI指数分为3组:A组为低体重组(BMI<18.5kg/m^2,40例)、B组为正常体重组[BMI在(18.5~24.9)kg/m2范围,40例]和C组为超体重组(BMI>24.9kg/m^2,40例)。3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测定血浆Obestatin浓度、记录CAT评分及6钟步行距离。结果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血浆Obestatin浓度与CAT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6钟步行距离均呈负相关(P均<0.05),并且CAT评分与6钟步行距离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浆Obestatin浓度与老年COPD患者CAT评分呈正相关性,与6钟步行距离呈负相关性。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肥胖抑制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试验 6分钟步行距离
  • 简介:目的观察自然增龄情况下雄性SD大鼠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5b,TRACP5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自然进程中2m(10只)、3m(11只)、10m(10只)、11m(15只)共4个月龄段的雄性SD大鼠,检测大鼠的腰椎和股骨的BMD水平,血清BALP和TRACP5b水平。结果雄性大鼠在2月龄11月龄过程中,股骨和腰椎BMD显著升高(P=0.000),BALP保持平稳(P=0.975),TRACP5b显著下降(P=0.000).结论自然增龄使雄性大鼠的骨密度明显升高,这可能主要与TRACP5b水平的降低变化有关,而与BALP的关系不明显。

  • 标签: 大鼠 骨密度 骨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衰老
  • 简介:乳腺恶性淋巴瘤少见,复恩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体检发现右乳肿块而就诊。查体:双乳对称,无乳头凹陷、溢液、溢血。右乳晕外上象限可扪及一大小约50mm×35mm×18mm质硬肿块,表面不光滑,活动可,无皮肤粘连,元明显触痛,左乳触诊未及明显异常。

  • 标签: 乳腺恶性淋巴瘤 超声表现 华山医院 临床资料 乳头凹陷 皮肤粘连
  • 简介:目的研究喜恩开治疗的轻度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轻度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对照组36例,服用阿司匹林;研究组32例,服用喜恩开。应用MMSE、ADL、ADAS—cog等神经心理学量表判断临床疗效。以头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观察脑血流储备能力。结果ADAS—cog评分:研究开始时,研究组36.4±5.8,对照组35.7±5.2,P〉0.05;三个月后,研究组33.1±4.2,对照组29.9±3.8,P〈0.05。MMSE评分:研究开始时,研究组16.7±3.5,对照组16.3±3.7,P〉0.05;三个月后,研究组17.4±4.6,对照组15.5±3.3,P〈0.05。ADL评分:研究开始时,研究组45.7±7.5对照组45.0±6.9,P〉0.05;三个月后,研究组43.1±4.6,对照组45.8±7.3,P〈0.05。头颅SPECT研究表明,喜恩开能够有效改善A型患者的基础低灌注状态,改善B型患者低代谢状态,改善C型患者隐匿性脑缺血状态。结论喜恩开可能通过改善大脑的脑血流储备能力,具备改善轻度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喜恩开 灌注 局部
  • 简介:脑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脑卒中类疾病,发病后30d内的病死率高达30%~50%,幸存者也通常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后遗症,同时全球每年约新发200万脑出血患者[1]。脾脏摘除后伴发脑出血且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病例报道国内外极为少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学科之间交叉与联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其脾脏摘除后伴发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报道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脾脏摘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复习文献探讨该病的神经保护机制。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文献复习 伴发 脾切除后 神经功能缺失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利用家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的方法制作骨关节炎(OA)模型,测定关节炎发病的不同时期,关节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探索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关系。方法实验组家兔30只行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术造模,分别于术后4W、8W、12W处死10只,假手术对照组家兔10只于术后12W处死。进行股骨髁关节软骨退变的大体评分;取退变的软骨组织,用Westernblot印记杂交方法测定软骨组织中MMP-1,MMP-13和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术后4W即可见软骨退变,8W和12W时退变进一步加重,对照组元明显软骨退变,不同组动物关节软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1和ERK1/2的蛋白表达在正常对照组水平均较低,造模4W开始升高,第8W及第12W持续升高;而MMP-13在造模4w时表达开始升高,造模第8W时持续升高,但在造模第12W时MMP-13的蛋白表达下降。结论家兔膝关节ACLT及内侧半月板前1/3切除制作OA模型的方法简便可行,MMP-1和MMP-13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可以作为OA研究的评价指标。本实验结果提示,在OA发展的过程中,MMP-1和MMP-13的表达不平行.两者上游信号调控通路可能存在差异。蛋白激酶ERK1/2的表达水平从造模第4w开始持续升高,说明ERK1/2信号转导通路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

  • 标签: 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力传导 细胞 软骨 关节 前交叉韧带
  • 简介:碘帕醇注射液(商品名碘比乐,IopamidolInjection,)是非离子型水溶性碘造影剂,常用于CT检查中增强扫描。CT增强扫描的浓度为300—370mg/ml,推荐剂量为0.5—2.0ml/蚝。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皮疹、发热和出汗,极少数病人可能有过敏性喉头水肿和药物性休克发生。突发性耳聋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由碘帕醇注射液行肺部CT增强扫描所致特发性耳聋。望引起同道重视。

  • 标签: 碘帕醇 注射液 神经性耳聋 CT增强扫描 水溶性碘造影剂 过敏性喉头水肿
  • 简介:目的研究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中(年龄≥60岁)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的分布特点,并同国内外人群的分布频率相比较,了解地区种族分布差异及与年龄、体重指数BMI(kg/m2)的相互关系.方法体检选取92例正常健康老年人,男7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32±4.70岁.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位于AT1-R基因3'-UTR的A1166C变异.结果(1)上海地区血压正常汉族老年人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9、0.11、0.00,1166C等位基因频率为0.05.低于白种人和日本人(P《0.001和P=0.046),与美国黑人相比无差异(P=0.815).(2)在国内人群中C1166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无差异,并与年龄、体重指数无关.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存在种族地域间的差异,上海地区与国内现有报道结果一致,1166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白种人群,但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别.提示由于中国人群1166C等位基因频率低,故开展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中需要大样本研究.

  • 标签: 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老年人 AT1-R基因 正常血压
  • 简介:目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仍是临床抢救的难点,有极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特别是高龄患者,基础病多,器官功能减退明显,死亡率更高,厦门解放军174医院干部病房于2008年9月成功抢救治疗1例93岁心肺肾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抢救体会 高龄老年 临床抢救 高龄患者 功能减退
  • 简介:目的观察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82例年龄85岁及以上高龄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9例)、普罗帕酮组(21例)和索他洛尔(22例)组,分别选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进行复律治疗.结果3组患者服药后48h内有效率分别为96%、35%、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有效率分别为86%、25%、1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1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严重不良反应多见.结论3种药物中胺碘酮治疗高龄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最佳,但不良反应明显,其他两种药物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 标签: 心房颤动 普罗帕酮 胺碘酮 索他洛尔
  • 简介:患者,女性,73岁,因‘持续背痛12h”,于2017年8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2h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背痛,无明显胸闷胸痛,伴冷汗,持续不缓解,至外院就诊。心电图示:(1)心房颤动;(2)ST段抬高(IavL,V2-V6呈弓背型抬高0.7mV);(3)V2-V4呈rs型.r波≤0.1mV,予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负荷剂量口服后转至我院就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非瓣膜性房颤 栓塞 冠脉 ST段抬高 心房颤动
  • 简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一种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配体。有研究表明ICAM-1在缺血局部发生炎症反应产生的各种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大量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复杂疾病,实质上是血管内皮细胞对损伤因子的一系列炎症和纤维增生反应,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脂质沉积疾病。

  • 标签: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治疗前后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脑梗死 ICAM-1 细胞黏附分子
  • 简介:目的探讨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老年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定量检测43例老年患者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老年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DF-1/CXCR4蛋白表达较卵巢良性肿瘤对照组明显增加,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8±0.20)和(3.32±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F-1/CXCR4生物学轴可能在老年人卵巢癌的发生与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老年人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卵巢癌
  • 简介:脑心综合征(brain-heartsyndrome,BH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严重疾病,是指各种颅内疾患,包括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脑肿瘤、颅内炎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引起的继发性心脏损伤。

  • 标签: 脑心综合征 老年人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抢救 重症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pVEGF165-IRES-Ang-1重组双顺反子质粒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MSC)中表达的情况,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基础.方法构建插入人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Ang-1)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165,VEGF165)双顺反子的pIRES重组质粒,经脂质体转染大鼠MSC,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基因人源、鼠源以及总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所构建的pVEGF165-IRES-Ang-1双顺反子重组质粒在大鼠MSC中成功表达了相应蛋白.人VEGF165得以高丰度表达,且在转染1d后mRNA检出的拷贝数最高;人Ang-1在4个检测时间点中的mRNA拷贝数比较稳定,但转录本的拷贝数较VEGF165显著降低;转入人Ang-1和人VEGF165后,各对应同源蛋白的总mRNA有显著增加,但大鼠MSC自身Ang-1与VEGF164的编码mRNA明显有下调趋势.结论pVEGF165-IRES-Ang-1重组双顺反子质粒双基因表达量明显不一致,表现为受插入的位置关系影响,且可能受转染细胞内同源蛋白的总量调控.

  • 标签: 双顺反子 质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生成素-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 同源蛋白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6岁,因“阵发性腹部绞痛1d”于2016年4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d午饭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无腰背部放射痛;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随后出现5~6次水样泻,便后腹痛无缓解,至我院急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1.13*109/L,中性粒细胞百率(N)77.5%,红细胞计数(RBC)3.64*1012/L,血红蛋白(HB)114g/L,血小板计数(PLT)136.0*109/L。血清电解质、心肌梗死3项、血清淀粉酶、葡萄糖皆正常值。心电图(ECG):窦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ST-T改变。腹部超声:肝弥漫性病变伴肝内多发异常回声、门脉或胆道系统感染可能、胆囊切除术后。腹部平片:中上腹部局部肠管轻度扩张、积气伴小气液平。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缺血性肠坏死 首发表现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绞痛 窦性心动过速
  • 简介:一项资料表明,外伤是1-45岁的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许多人受伤后直接死亡,但也有25%左右的人死于受伤24小时以后.这些死亡主要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败血症所致.病人可能已获得基本的心肺复苏,但部分人由于全身性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可能经历一次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井通过多形核细胞(PMN)粘附级联反应而导致器官损伤.在兔

  • 标签: 细胞粘附分子 多脏器损伤 器官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和肺炎旁胸腔积液中叉头基因FoxM1的基因表达,寻找对于胸水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诊断意义的基因标志物。方法分别收集15例老年肺炎患者旁胸腔积液(A组)和21例老年肺癌患者(15例为腺癌,5例为鳞癌,1例为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B组),分别提取各组标本总RNA,再经过逆转录得到c-DNA,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各组胸腔积液中叉头基因FoxM1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B组FoxM1基因平均相对含量明显高于A组(925.014±103.999)w(244.354±43.429),P〈0.01)。结论FoxM1的基因表达量在老年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组中明显高于老年肺炎旁胸腔积液组,对胸水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诊断参考价值。

  • 标签: 老年 肺癌 肺炎 胸腔积液 叉头基因M1
  • 简介: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凯时)与胰激肽原酶(怡开)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DA)疗效。方法将120例PD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前列腺素E1联合胰激肽原酶及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共四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检测下肢血管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下肢ABI指数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前列腺素E1与胰激肽原酶联合应用具有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二者均能有效改善PDA,两药联用效果更佳,是治疗PDA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前列地尔 激肽释放酶类 灯盏细辛 糖尿病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