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从5%上升至55%~67%,同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约5%的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恶性肿瘤[1],在我国已列第4位。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有调查显示囝约80%的女性及74%的老年男性(≥60岁)患有甲状腺结节,且老年甲状腺癌在同期甲状腺癌患者中发病率为14.3%~28.6%。虽然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但是老年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病死率高,临床上仍采取手术治疗为主[3]。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老年男性 低钙血症 肿瘤术后 甲状腺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SD乳鼠心肌细胞外内流的影响.方法选择三天鼠龄的雄性SD乳鼠心肌,按Hoffman法行心肌细胞培养10-12天.实验分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Egb761分成三种浓度10-3mol、10-5mol、10-7mol).应用Fufa-2荧光探针的方法,观察各组静息状态和加氯化钾(浓度为20mmol)后的心肌细胞游离浓度的改变.结果(1)基础状态下,氯化钾能促进心肌细胞外内流,使心肌细胞内游离浓度增高(P《0.001);(2)Egb761对氯化钾激发的细胞外内流的增加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Egb761具有抑制SD乳鼠心肌细胞外内流的作用,提示Egb761可能对钙超载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 心肌细胞内游离钙 SD乳鼠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羟苯磺酸胶囊对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寻求有效的防治药物.方法选择的80例(155只眼)老年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以糖尿病饮食治疗为基础,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口服羟苯磺酸胶囊,0.5g/次,3次/d.两组均治疗6m.通过检测视力和眼底变化来观察临床效果;通过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小板电泳率(PER),观察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试验组的显效率、好转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治疗6m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AR、GMP-140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均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ER均比试验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羟苯磺酸胶囊能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其黏附于血管内皮的过程,抑制视网膜病变微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的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小板功能 羟苯磺酸钙胶囊
  • 简介:目的观察铁纠正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效果,为开展老年入缺铁性贫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招募缺铁性贫血的老年人62例(男性16例,女性46例),年龄60-79岁,每日口服一包铁营养包(主要成分为焦磷酸铁和富马酸亚铁,含元素铁8mg),连续服用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贫血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测定观察补铁效果,同时进行膳食调查。结果经过6个月干预,老年人血红蛋白水平由112.5g/L上升至114.4g/L,血红蛋白达标率(32.3%)、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浓度、血清铁蛋白达标率(83.9%)基线调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期间老年人能量及有关营养素摄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6个月每日补充8mg铁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缺铁性贫血。

  • 标签: 铁剂 缺铁性贫血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比较50rag和10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差别。方法入选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50mg组35例,100mg组43例。两组患者都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等药物,分别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50mg和100mg。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冠状动脉开通率(根据临床判定),发病30d左室射血分数和死亡率。结果冠状动脉开通率50mg组为77.1%(27例),100mg组为81.4%(35例);30d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8.7±7.2)%,(50.0±7.6)%;30d病死率分别为5.7%(2例),4.7%(2例),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0mg和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对于国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效相似。

  • 标签: 心肌梗塞 纤溶酶原激活剂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