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虽诊断标准不断更新,疗效却不尽如人意,近十余年来一直是消化学者研究的关注点。当前以脑一肠轴为基础,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解释及治疗IBS已被广泛接受。随着炎症及肠道菌群改变在IBS发病中认识的进展,以及益生菌对多数IBS患者良好的治疗效应,人们对肠道微生态与IBS的关系也愈加重视。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微生态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IBS患者 胃肠道功能性疾病 治疗效应
  • 简介:目的减轻纤维肠镜检查时部分患者的疼痛.使检查更加便利.方法静注芬太尼1-2μg/mg,继而静注异丙芬0.5—1.0mg/kg使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然后插入肠镜.结果所有患者在检查时均不感疼痛,肠镜更便利地到达回盲部.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加异丙芬静脉麻醉可显着减轻患者在检查中的疼痛.且老年人用药量要比中青年显着减少.

  • 标签: 患者 纤维肠镜检查 疼痛 麻醉处理 静注 芬太尼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肠过细菌的变化,了解COPD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应用粪便培养方法,观察64例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肠道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井设正常对照组.结果COPD组梭状杆菌较正常组多(P<0.05),大肠杆菌及类杆菌数量均较正常人减少(P<0.001及P<0.01).结论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经常使用广诺抗生素以及长期缺氧导致胃肠瘀血有关,是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老年 COPD患者 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 缓解期
  • 简介:近半个世纪以来,介入性心脏诊疗技术迅猛发展.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植入术,使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

  • 标签: 老年人 桡动脉 介入性心脏诊疗技术 动脉穿刺
  • 简介:目的研究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肠道组织形态学、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评估两种衰老模型大鼠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方法将大鼠分为26月龄组(A组)、D-半乳糖组(B组)和3月龄组(C组)3组。取各组大鼠回肠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超微结构,采用Real—timePCR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结果A组和B组大鼠小肠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均比C组大鼠降低[小肠黏膜厚度:A组(89.88±6.12)gm、B组(87.62±6.32)μm、C组(162.91土7.28)μm,P〈0.05;绒毛高度:A组(59.95土4.47)μm、B组(56.43±5.38)μm、C组(108.12土6.42)μm,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A组和B组大鼠的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比C组疏松,间隙增宽,密度降低。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大鼠的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少(均P〈0.05)。而A组与B组大鼠的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小肠组织中ZO-1、Occludi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衰老大鼠和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小肠黏膜结构和上皮屏障功能均受损,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高度等肠道组织形态学指标,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调等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

  • 标签: 衰老 模型 动物 肠道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