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腔内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腔内修复术过程和随访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CT血管造影测量的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包括膈肌(diaphragm,DP)水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水平、肾动脉(renalartery,RA)水平和腹主动脉分叉(aorticbifurcation,AB)水平。结果所有入组患者近端破口均位于降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局限于降主动脉13例(13.4%),沿着主动脉长轴顺向撕裂至腹主动脉32例(33.0%)、撕裂至髂动脉52例(53.6%)。58例(60%)存在内脏动脉受累,但无内脏缺血现象。远端主动脉四节段直径分别为DP(31.9±4.6)mm,SMA(27.4±3.8)mm,RA(24.4±3.9)mm和AB(21.3±3.5)mm。TEVAR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早期随访共76例,61例(80.3%)患者支架段完全血栓形成,56例(78.9%)患者远端主动脉段存在开放假腔。主动脉各节段中DP直径降低至(30.05±6.4)mm,而RA及AB主动脉较术前轻度扩张。中期随访60例,46例(76.7%)患者支架段主动脉完全血栓化,28例(46.7%)远端主动脉仍有假腔开放,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较术前早期改变不明显。术后早期DP直径较术前DP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TEVAR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不尽相同,膈肌段主动脉直径稍缩小,远端主动脉仍有扩张趋势。多数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重构满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直径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采用复合针刺法(体针加头针)治疗,对照组32例仅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偏瘫上肢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则为71.9%,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P=0.002)。治疗组偏瘫下肢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只有81.3%,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8.99,P=O.003)。结论采用头针体针复合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更显著。

  • 标签: 中风 偏瘫 头针 针灸疗法
  • 简介:目的为探索复合微量元素对四膜虫寿命的延长作用,车文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方法选用上海株(S1)克隆的四膜虫置于8组复合微量元素胰蛋白胨培养液中持续孵育,定期用光镜计数,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及活力,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长寿地区“微量元素谱”8631组和8632组使四膜虫生存期延长到246天,明显高于对照组(60天)和其它微量元素组(120-180无)。结论长寿地区“微量元素谱”(Mn、Mo、Se.F.Sr、Zn)能显著延长四膜虫的寿命。

  • 标签: 复合微量元素 四膜虫 寿命 延长作用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大中动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导致该病最主要的机制之一是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低密度脂蛋白在内膜下沉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炎症因子释放,致使炎性细胞募集积聚于内膜下,吞噬脂质形成泡沫细胞致斑块形成。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功能异常 血管外膜 淋巴管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