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回顾性收集首诊拟诊为cHD在住院期间行n玎和cAG检查且资料较完整的患者186例。将病例根据TET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继而根据有无DM分为两个亚组,比较对应组间TET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①TET-DM-组、TET-DM+组、TET+DM-组、TET+DM+组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均依次递增。②cHD患者在四组中所占的比例依次呈上升趋势。③TET+患者在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中所占的比例依次呈上升趋势。结论:TET可作为DM患者诊断cHD及其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运动平板试验 糖尿病 冠心病
  • 简介:本文就近年来与糖尿病肾病有关的RAS基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人类的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位于1q42—43,是13kb的单拷贝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AGT基因有两个多态位点,AGT-M235T和AGT—T174M,前者位于外显子2第704位核苷酸的T或C变异,致AGT第235个氨基酸残基为甲硫氨酸(M)或苏氨酸(T);

  • 标签: 基因多态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 外显子2
  • 简介:FTO基因与2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与其他基因发挥协同作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使得FTO(fatmassandobesityassociated)基因成为第一个普通人群肥胖候选基因,其在下丘脑核丰富表达,参与能量平衡的控制。P-TO基因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FTO基因变异与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联。

  • 标签: FTO基因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型糖尿病 肥胖 单核苷酸多态性 体重指数
  • 简介:采用PCR-RFLP、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4个有明确母系遗传史的糖尿病家系进行线粒体基因筛查。结果14例先证者及对照组均未检出A3243G等3个线粒体基因突变位点。家系成员发现携带G3316A突变,T3394C突变,三例均为健康携带者。结论G3316A突变、T3394C突变不是糖尿病的独立致病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家系 线粒体 DNA 突变
  • 简介:在目前执行的分类学中,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utationinmitochondrialgenediabetesmellitus,MIOD)归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基因缺陷、包括:MODY的几个亚型和线粒体DNA(mtDNA)所致糖尿病。至今MODY已有14个亚型。因此目前将凡是只限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遗传性糖尿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

  • 标签: 糖尿病 Β细胞 DNA 线粒体病 基因突变
  • 简介:利用单侧肾切除加STZ注射法改良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山茱萸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缬沙坦对照组),RT-PCR法检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odocin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肾组织podocinmRNA含量显著升高,podocin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程度提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山茱萸颗粒可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肾脏足细胞podocin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podocinreal-timePCR
  • 简介: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配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抵挡汤早期干预组,抵挡汤中期干预组,抵挡汤晚期干预组,二甲双胍组,辛伐他汀组。Western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PEDF及IL-1β蛋白含量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PEDF及IL-1βmRNA的表达。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抵挡汤早期干预组及二甲双胍组大鼠视网膜组织PEDF蛋白表达含量明显上调(P〈0.05),而IL-1β蛋白表达含量不同程度下调(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抵挡汤早期、中期干预组及二甲双胍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EDF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IL-1βmRNA的表达均不同程度下调(P〈0.05)。其中,以抵挡汤早期组效果最显著。结论:抵挡汤早期干预可通过调节PEDF和IL-1β等的平衡状态,影响内皮祖细胞动员,而延缓DR的发展。

  • 标签: 抵挡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反应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内皮祖细胞
  • 简介:提取4J4例2型糖尿病、3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糖耐量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时实荧光定量(染料法)PCR方法检测miR-9、miR-124和PPARo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糖耐量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P〈0.01),伴随miR-9表达上调123.65%(P=0.000);miR-124表达上调49.51%(P=0.005);PPARamRNA表达下调42.08%(P=0.029)。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显著性升高,伴随外周血miR-9和miR-124高表达而PPARot低表达

  • 标签: 2型糖尿病 PPARΑ MIR-9 miR-124
  • 简介:选取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加入5μg/mL,10μg/ml和20μg/mL三种浓度的异丙酚1μL,采用ATP—Lite法测定三组48小时后对应的活细胞数,每组重复试验9次,结果取平均值。计算HepG2细胞抑制率:HepG2细胞抑制率(%)=(异丙酚组活细胞数/4×10^4)×100%;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β-catenin和Tcf-4的基因表达mRNA的作用。结果随异丙酚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加,并且因子β-catenin和Tcf-4的基因表达mRNA的计量亦逐渐降低。结论异丙酚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并诱导HepG2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HepG2细胞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Β-CATENIN Tcf-4
  • 简介:随访至溃疡愈合或截肢或满一年。结果:(1)可否触及足背动脉博动与溃疡能否愈合有关系(P〈0.05);(2)溃疡有无深达骨面与溃疡能否愈合有关系(P〈0.05);(3)得分越高溃疡愈合率有越低的倾向,同时截肢率增高;(4)得分越高,初始溃疡面积越大,溃疡病史越长,需要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就越大。结论:DUSS评分系统价廉、易操作,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糖尿病足 DUSS系统 溃疡分级 严重程度评分系统
  • 简介:目的对小儿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患儿(68例)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如:患儿空腹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恢复所用时间)进行评价,此外还对比了两组患儿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糖尿病患儿各项指标发现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各项指标差异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恢复时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例数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小儿 糖尿病
  • 简介:目的观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该院住院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的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及护理外,给予有针对性的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治疗及护理2个月后痰菌阴转情况,6个月后病灶吸收、血糖控制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实验组总依从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月后,实验组痰菌阴转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实验组病灶吸收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8.6%,实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76.8%,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的满意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该研究结果的各组数据均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化健康教育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患者 疗效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450例糖尿病合并尿道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0份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57株,其中菌革兰氏阴性杆菌344株,所占比例为75.27%。结论糖尿病患者泌尿感染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重视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检测,对临床合理筛选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观察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糖耐量试验及馒头餐试验(间隔1周),观察2种试验的一致性及对试验当天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馒头餐试验30分和60分钟血糖高于糖耐量试验该时点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其它时点血糖及5点平均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条件下,患者全天血糖最高值、最低值、24小时平均血糖、血糖变异系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试验时发生恶心、胃部不适事件6例,高于馒头餐试验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馒头餐试验和糖耐量试验具有很好一致性,前者具有操作方便、胃肠道反应轻微、更符合生理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糖耐量试验 馒头餐试验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