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病友们都知道.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病程在20~2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罹患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肾病的比例约为5%~1O%,但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更多.所以说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病友.无论1型还是2型都是危害极大的。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患者 肾功能不全 2型糖尿病 常见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 简介:自行设计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对奉化市人民医院的300余名内分泌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普遍不足。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糖尿病综合教育的水平,已迫在眉睫。

  • 标签: 护士 非内分泌科 糖尿病教育 知识
  • 简介: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糖尿病前期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通过健康体检发现的糖尿病前期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共104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客户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建立健康档案,告知客户为糖尿病前期,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并嘱咐客户在饮食等方面多加注意,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药物干预措施,定期对客户进行随访,邀请客户参加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等,随访两年,观察两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客户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客户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正常人数42例(80.77%),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为3例(5.77%),对照组血糖正常人数30例(57.69%),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为11例(21.1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客户及时进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或者延缓客户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体检人群 糖尿病前期 非药物干预 效果
  • 简介: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病。是指代谢紊乱、运转、代谢、分布异常的主要表达,正在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其发病率在以快速、迅猛地趋势增长,在美国,NAFLD相关疾病是做肝移植的第三大原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脂肪酸β氧化 代谢紊乱 NAFLD 线粒体
  • 简介:目的分析初诊糖尿病住院与住院患者糖尿病的控制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0例初诊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200例初诊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较短,低血糖发生率仅为2.00%(6/300),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较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初诊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时进行住院治疗,不但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初诊糖尿病 住院 非住院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联络护士在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该院的各个病区选取护士,每个病区选取1~2名,一共63名,组成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所有护士均接受系统的培训,再由这些护士对该病区的护士进行再培训,然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管理。结果经过干预,该院的所有护士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均有显著提高(P〈0.05),专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糖尿病联络护士能提高专科糖尿病的护理水平。

  • 标签: 护士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近年来逐渐被广泛认识的慢性肝脏疾病,呈世界范围分布,NAFLD影响了全球10%~39%的人口。平均患病率是20%。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通常存在轻度的转氨酶的升高。近年的研究发现。15%的患者可以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3%的患者可进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因而越来越受重视。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代谢综合征 临床联系 disease 慢性肝脏疾病 liver
  • 简介:目的对该院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和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二者的病因与预后特点。方法糖尿病性脑梗塞组选择该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糖尿病性脑梗塞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糖尿病性脑梗塞组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50例,比较两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病例数。糖尿病性脑梗塞组采用抗凝药物、他啶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甘露醇进行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组基于糖尿病性脑梗塞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结果1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0%,致残率为10%;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50%,致残率为50%。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低,致残率明显更高,P〈0.05。2与糖尿病性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患者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感染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糖尿病性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患者偏瘫、双瘫、意识障碍、失语、球麻痹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中,有效控制血糖是重点所在,尤其是餐后血糖务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糖尿病性脑梗塞的发生,促进预后情况的改善,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地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高血脂症,避免感染的发生,保护肾功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脑梗塞,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性脑梗塞 非糖尿病性脑梗塞 病因及预后
  • 简介:选择2型糖尿1级亲属糖尿病者83人为实验组,三代无糖尿病家族史健康83人为对照组,过夜禁食8~12小时,早晨从肘静脉抽静脉血3mL测血尿酸,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实验组尿酸为374.69±93.17umol/L,对照组尿酸为331.73±102.45umol/L。实验组TC、TG、HDL、LDL—C分别为4.94±4.61、1.89±2.18、1.37±0.35、2.31±0.5对照组分别为4.18±0.71、1.31±0.69、1.29±0.25、2.28±0.65mmol/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C、HDL、LDL—C,P值分别为0.148、0.131、0.755无差异,尿酸P值=0.006、TGP值=0.016,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实验组血尿酸、TG升高,余无显著差异。

  • 标签: 2型糖尿病(TEDM) 1级亲属 血尿酸
  • 简介:我院2004年~2008年共收治药物致低血糖9例患者,现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36岁~83岁,平均年龄60.22岁。9例中8例患糖尿病史10月~14年不等。3例长期服用消渴丸+二甲双胍片,2例早餐前及晚餐前使用诺和灵30R注射液+二甲双胍片,1例晨餐前服瑞格列奈片+晚餐前使用诺和灵30R注射液18单位,

  • 标签: 临床分析 低血糖 药物 诺和灵30R 二甲双胍片 平均年龄
  • 简介:为了解我国白族人群糖尿病(DM)的患病率及患病因素。我们于2002年1月~2003年12月对云南省大理地区农民为主的白族人群进行DM的抽样调查.现就其DM发病率及相关患病因素做以下分析探讨。

  • 标签: 患病因素 大理白族 云南省 DM 抽样调查 大理地区
  • 简介:对58例糖尿病并低血糖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病常见原因为降糖药物选择不当或剂量不当、进食、运动不合理;预后与年龄、低血糖持续时间、纠正速度、是否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密切相关。结论: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可减少低血糖脑病发病率改善预后。

  • 标签: 低血糖脑病 原因 预后
  • 简介:将2015年全院发生的81例严重低血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论通过对严重低血糖的案例分析,提高临床对低血糖的预警意识,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 标签: 严重低血糖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来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患者的肺结核的影像特点分析,找出患者的患糖尿病的诱因,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来该院就诊60例糖尿病患者肺结核的影像学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根据患者肺结核的影像资料分析发现,60例糖尿病患者中,患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男性居多,病灶以双肺中下肺叶分布16例,病灶位于上叶及下叶背段的40例,其他分布部位4例。呈大片状和块状影18例,发现空洞52例,单一病灶内多发虫噬状空洞50例,同时发现支气管播散比较多。结论根据患者的肺结核影像资料分析得到,不同患者在病灶的分布、形态及病灶内外的情况有不同的特点,医院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以及护理方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防止病灶发生病变。

  • 标签: 糖尿病 肺结核 影像特点
  • 简介:对71例低血糖昏迷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总结。结果:引起低血糖昏迷原因有不当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大量饮酒、胰岛素瘤、消化道手术后等。结论:低血糖昏迷病因多样,我们要做到提前预防,合理用药,积极治疗。

  • 标签: 低血糖昏迷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儿科住院并诊断为糖尿病的患儿77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儿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全面系统的家庭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更多,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后,其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不良生活方式显著改变,BMI、HbA1c、FPG、2hPG水平均明显下降,有利于患儿的治疗与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糖尿病 个体化 家庭护理干预
  • 简介:资料与方法①资料:选择2001~2003年内分泌科和感染科的住院病例,血糖达到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男性病例71例,女性26例.年龄为7~73岁;②方法: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胰岛功能检测情况进行分类,并予治疗分析.

  • 标签: 糖尿病 临床分析 2001~2003年 肝损害 住院病例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