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进一步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的心理特点并对其护理对策加以总结。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组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加以总结。为患者试行针对性护理,将护理措施进行归纳和整理。结果125例患者中有75例(60%)患者存在着对自身疾病的不确定和怀疑心理甚至对疾病治疗的态度非常悲观;84例(67.2%)患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心理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67例(53.6%)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疚心理、孤独心理;41例(32.8%)患者对该次治疗的态度较为积极,依从性较高。另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有效性。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的心理特点比较复杂,对治疗效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中分明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老年糖尿病患者 临床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于我院体检人员内选取50例糖尿病患者,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员,分为A组、B组、C组。三组150例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肾脏体积、阻力指数(RI)、血流分级、血流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max)和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dmin)等情况。结果:B组肾脏体积、肾脏实质等级、血流分级大于A组、C组,RI、Vsmax、Vdmin指数低于A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n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有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验,实验组患者采用生化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诊断有效41例,无效2例,诊断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诊断有效29例,无效14例,诊断有效率为67.44%,实验组患者诊断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生化检验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诊断有效率高,其与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吻合率更高。生化检验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常规检验 生化检验 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组)以及100例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12月,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肾脏大小的各参数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两组观察对象肾脏大小的各参数以及肾脏各级动脉的舒张期最低流速(Vd)以及阻力指数(RI)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观察对象的肾脏各级动脉的收缩期流速(Vs)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价值可靠,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 糖尿病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T2DM患者30例作为糖尿病足和同期身体健康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组患者中的SF与其他指标活性之间的相关性、SF的诊断价值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SF、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然后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各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SF、FPG、FINS、C-P、HbA1C、LDL-C、TG、TC、HOMA-IR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SF与FPG、HOMA-IR、HbA1C呈正相关(P〈0.01);与FINS、TG无相关性(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SFROC曲线显示SF对T2DM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SF不仅影响患者的糖脂代谢,而且造成胰岛素抵抗,是T2DM的危险因素。

  • 标签: T2DM SF 胰岛素抵抗(IR)
  • 简介:目的研究F波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诊断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分为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各20例,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后神经F波,检测参数主要包括:F波传导速度(Fev)、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出现率(Fpresent)、F波最短潜伏期(Flmin)。结果在正中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对照组Flmin(20.17±1.80)ms、Flmean(22.28±1.15)、Fchd(2.75±1.03)显著低于无症状组Flmin(21.44±2.23)ms、Flmean(23.33±2.23)、Fchd(5.38±3.50),在Fpresent上,对照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胫后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对照组Flmean(45.28±1.15)、Flmin(43.17±1.80)、Fchd(3.75±1.03)显著低于无症状组Flmean(49.33±2.23)、Flmin(45.44±2.33)、Fchd(7.38±3.50),在Fpresent上,对照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有症状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诊断DPN方面,F波是较为敏感的指标,有利于发现亚临床病变。

  • 标签: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 肌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致心脏损害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50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50例2型糖尿病未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出率与心电图异常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为88%(44/50),较对照组的34%(17/50)明显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及其他心电图异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造成的心脏损害,在糖尿病心肌病与糖尿病并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脏 微血管病变 心电图 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共27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周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准,CT血管造影≥50%狭窄的下肢动脉血管的灵敏度为96.30%,特异度为98.01%。两组一致性检验k=0.9524。结论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作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前期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CT 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72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均进行免散瞳眼底摄片,按伴或不伴视网膜病变将患者分为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DR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和生化指标上的差异,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572例患者中,61例(10.7%)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组与不伴视网膜病变组相比,合并高血压比例更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高甘油三酯水平更高(P〈0.05)。不同年龄段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水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行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检验指标(HbA1c、FBG、血清C肽),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HbA1c、FBG、餐后2h血糖值、血清C肽检验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行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若发现HbA。。等指标出现异常,可将其作为判断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异常重要指标,并对临床诊断糖尿病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hP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8.33%,较对照组29.17%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更具有优势。

  • 标签: 新诊断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胰岛素 临床效果
  • 简介:观察45例初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前后C肽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C肽水平较前好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双胍片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肯定。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