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病友们都知道.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病程在20~2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罹患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肾病的比例约为5%~1O%,但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总人数更多.所以说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病友.无论1型还是2型都是危害极大的。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患者 肾功能不全 2型糖尿病 常见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体检人群糖尿病前期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通过健康体检发现的糖尿病前期客户作为研究对象,共104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客户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建立健康档案,告知客户为糖尿病前期,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并嘱咐客户在饮食等方面多加注意,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药物干预措施,定期对客户进行随访,邀请客户参加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等,随访两年,观察两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客户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客户的血糖水平、血脂四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正常人数42例(80.77%),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为3例(5.77%),对照组血糖正常人数30例(57.69%),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为11例(21.1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客户及时进行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或者延缓客户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体检人群 糖尿病前期 非药物干预 效果
  • 简介: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糖尿病患者为更好地监控病情,需要定期测试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患者常用的测试法是靠专用试纸吸取少量血液样品,通过测试仪测出血糖浓度。但有研究指出,普通测试仪的误差达10%,可能耽误患者诊治,加上试纸昂贵,频繁地丢弃试纸,既不经济也不环保。香港浸会大学最近发明了一种”西红柿皮生物感测器”,

  • 标签: 糖尿病患 西红柿 香港浸会大学 检测 血液样品 血糖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前锯肌皮瓣对烧伤造成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足部因烧伤造成的不同程度感染、钢板外露的患者21例,采用前锯肌瓣游离移植,肌瓣上游离植皮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21例患者中手术平均用时(5.91±0.9)h,术后皮瓣均存活。3例患者与术后早期并发肩胛区局部血肿,用胸带固定之后稳定。3例患者主诉瘢痕部位有摩擦疼痛,但在可忍受范围内;2例患者术后侧胸壁出现麻木感,与2个月后症状自行好转;4例患者和对侧相比,存在程度不同的肩关键活动幅度和力量降低,与4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存在轻度翼状肩胛,但无功能受限。结论前锯肌皮瓣对烧伤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 标签: 前锯肌皮瓣 足踝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病。是指代谢紊乱、运转、代谢、分布异常的主要表达,正在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其发病率在以快速、迅猛地趋势增长,在美国,NAFLD相关疾病是做肝移植的第三大原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脂肪酸β氧化 代谢紊乱 NAFLD 线粒体
  • 简介:目的分析初诊糖尿病住院与住院患者糖尿病的控制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0例初诊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200例初诊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较短,低血糖发生率仅为2.00%(6/300),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较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初诊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时进行住院治疗,不但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初诊糖尿病 住院 非住院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联络护士在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该院的各个病区选取护士,每个病区选取1~2名,一共63名,组成糖尿病联络护士小组,所有护士均接受系统的培训,再由这些护士对该病区的护士进行再培训,然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管理。结果经过干预,该院的所有护士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均有显著提高(P〈0.05),专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糖尿病联络护士能提高专科糖尿病的护理水平。

  • 标签: 护士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近年来逐渐被广泛认识的慢性肝脏疾病,呈世界范围分布,NAFLD影响了全球10%~39%的人口。平均患病率是20%。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通常存在轻度的转氨酶的升高。近年的研究发现。15%的患者可以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3%的患者可进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因而越来越受重视。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代谢综合征 临床联系 disease 慢性肝脏疾病 liver
  • 简介:目的对该院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和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二者的病因与预后特点。方法糖尿病性脑梗塞组选择该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糖尿病性脑梗塞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糖尿病性脑梗塞组选择该院同期收治的糖尿病性脑梗塞患者50例,比较两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病例数。糖尿病性脑梗塞组采用抗凝药物、他啶类药物、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甘露醇进行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组基于糖尿病性脑梗塞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降糖治疗。结果1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0%,致残率为10%;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达到50%,致残率为50%。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低,致残率明显更高,P〈0.05。2与糖尿病性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患者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感染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糖尿病性脑梗塞组对比,糖尿病性脑梗塞组患者偏瘫、双瘫、意识障碍、失语、球麻痹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中,有效控制血糖是重点所在,尤其是餐后血糖务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糖尿病性脑梗塞的发生,促进预后情况的改善,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地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高血脂症,避免感染的发生,保护肾功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脑梗塞,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性脑梗塞 非糖尿病性脑梗塞 病因及预后
  • 简介:建立POCT血糖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成立医院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血糖仪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每季度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一次比对;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结果:通过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各POCT点操作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加强,室内质控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变异系数(CV)由6.8%降到2.5%。与实验室三次比对的结果显示:低、中、高值标本测定结果的最大偏差分别从-35.4%、29.70%和-24.5%降到-19.0%、-16.5%和-6.3%。结论:建立适合POCT血糖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能有效地提高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POCT 血糖仪 质量管理
  • 简介:自行设计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对奉化市人民医院的300余名内分泌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普遍不足。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糖尿病综合教育的水平,已迫在眉睫。

  • 标签: 护士 非内分泌科 糖尿病教育 知识
  • 简介:选择2型糖尿1级亲属糖尿病者83人为实验组,三代无糖尿病家族史健康83人为对照组,过夜禁食8~12小时,早晨从肘静脉抽静脉血3mL测血尿酸,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实验组尿酸为374.69±93.17umol/L,对照组尿酸为331.73±102.45umol/L。实验组TC、TG、HDL、LDL—C分别为4.94±4.61、1.89±2.18、1.37±0.35、2.31±0.5对照组分别为4.18±0.71、1.31±0.69、1.29±0.25、2.28±0.65mmol/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C、HDL、LDL—C,P值分别为0.148、0.131、0.755无差异,尿酸P值=0.006、TGP值=0.016,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实验组血尿酸、TG升高,余无显著差异。

  • 标签: 2型糖尿病(TEDM) 1级亲属 血尿酸
  • 简介: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T2DM患者30例作为糖尿病足和同期身体健康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组患者中的SF与其他指标活性之间的相关性、SF的诊断价值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SF、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然后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各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SF、FPG、FINS、C-P、HbA1C、LDL-C、TG、TC、HOMA-IR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SF与FPG、HOMA-IR、HbA1C呈正相关(P〈0.01);与FINS、TG无相关性(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SFROC曲线显示SF对T2DM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SF不仅影响患者的糖脂代谢,而且造成胰岛素抵抗,是T2DM的危险因素。

  • 标签: T2DM SF 胰岛素抵抗(IR)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血浆胰岛素、C—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在该院接受体检的56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空腹、进食2h后血浆胰岛素水平、C—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检测可以反映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在糖尿病检测和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浆胰岛素 血清C—肽 糖尿病 诊断
  • 简介: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时段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另取健康人66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促甲状腺激素、逆-三碘甲腺原氨酸、总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逆-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明显较高,比较差异P〈0.05;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明显较低,比较差异P〈0.05;而促甲状腺激素及总甲状腺激素含量2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在糖尿病病情观察中逆-三碘甲腺原氨酸及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可作为判断标准。

  • 标签: 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 含量 检测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行静脉血与末梢血血糖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当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静脉血糖检查结果和末梢血糖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检查与末梢血血糖检查均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静脉血 末梢血 血糖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该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79例GDM孕妇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该院检查79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进行HbA1c、FPG检测,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HbA1c、FP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A1c、FPG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bA1c检测阳性率91.1%,明显高于FPG(P<0.05)。结论HbA1c水平诊断GDM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可靠性,对GDM患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期糖尿病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出现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和B组(无微血管病变),对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等指标,并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1)A组的HbA1c、FPG及OGTT2hPG均显著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B组的三项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2)A组的FINS、2hINS均显著低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HOMA-IR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FINS、2hINS低于对照组,而HOMA-I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未出现微血管病变者,临床可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 简介:选取36名GDM患者和42名正常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受试者血清内脏索的水平,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相关性。结果:GDM内脏素水平升高(P〈0.05);内脏素与IR正相关性(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内脏紊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敏感性高度相关。

  • 标签: 妊娠糖尿病(GDM) 内脏素 胰岛素抵抗(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