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科于2002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16例2型糖尿治疗过程中伴苏木杰现象患者。现就其临床特点,及其伴原因及其治疗做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2型糖尿病 伴发 苏木 糖尿病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1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那格列奈和吡格列酮治疗1个月前后,分别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测定各个时间点的血糖、胰岛素,计算口服葡萄糖刺激后Homa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B胰岛素分泌指数,第30min与空腹时胰岛素差值(△I30)和血糖差值(AG30)的比值(△I30/AG30)。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降低(P〈0.001),HomaA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明显降低(P〈0.01),而HomaB胰岛素分泌指数和△I30/△G30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结论:使用那格列奈和吡格列酮治疗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特别是早期相胰岛素的分泌。

  • 标签: 那格列奈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葡萄糖耐量试验
  • 简介:①控制体重在合理状态,体质指数24以下;②选择谷物、杂粮、薯类、杂豆作为碳水化合物来源,避免摄人精制糖;③每天坚持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至少30分车中,做到吃动平衡;④保证充足的睡眠,使第二天精力充沛;⑤按时监测血糖、血脂、血压;⑥低盐饮食,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⑦戒烟限酒;⑧定期检查眼底、肾脏功能检查;⑨注意保护足部;⑩缓解压力,保挣心情舒畅。

  • 标签: 糖尿病并发症 碳水化合物 食盐摄入量 控制体重 体质指数 精力充沛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并发的合理药物治疗。方法该文随机抽取该院于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依帕司他治疗。观察糖尿并发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为肠道症状发生率、皮疹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用于糖尿并发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因此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极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心血管并发症 依帕司他
  • 简介:我今年68岁,是一名退休的基层医务工作者。1975年我患上了原发性高血压,1987年被确诊为2型糖尿。经北京的姐姐(也患有糖尿)指点,3年前获悉《糖尿之友》杂志。我立即购买了《糖尿之友》自创刊以来的全部杂志,拿到后我阅读了所有文章,有些内容还反复翻看,越看越对自己以前的无知感到害怕。从此,在《糖尿之友》的指导下,我改变了过去的治疗方法,经过两年多合理有效的治疗,我的糖尿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或接近正常。目前,我的心.脑.肾、眼等主要脏器未发现明显并发。下面是我防治糖尿合并的一些心得体会,主要有四点。

  • 标签: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之友》 基层医务工作者 用药 原发性高血压 糖尿病合并症
  • 简介: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一直被认为是1型糖尿的特征,但近年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合并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我科收集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45例合并酮症倾向的初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 临床观察 初发 1型糖尿病 2009年
  • 简介:一项最新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和卒中后一周内死亡风险最高,而在发生心力衰竭、截肢和肾功能衰竭后1个月后的死亡风险最高,吸烟可使伴心肌梗死患者预期寿命减少2年。吸烟和肾功能低下是导致预期寿命减少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死亡风险 糖尿病并发症 寿命预测 心肌梗死患者 预期寿命 2型糖尿病
  • 简介:一位平时身体颇好的老年糖尿病友,在冬日步行晨练中不慎滑倒在地,关节疼痛难忍。检查发现是尺桡骨骨折,治疗了近半年,好容易才勉强恢复,却遗留了活动受限的功能障碍。为什么身体颇好的病友只是摔了跤就骨折,而且长时间都不能完全恢复?可以说,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 标签: 糖尿病病友 骨质疏松症 中医辨治 尺桡骨骨折 关节疼痛 功能障碍
  • 简介:瘙痒是人人皆知,又几乎没办法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不愉快感觉。瘙痒和疼痛都是让人不愉快的,但引起的反应形式不同,疼痛引起退缩反射,瘙痒引起搔抓反射。疼痛在临床上已有相当程度的解决办法;但瘙痒至今依然在医学道理上在艰难的探索中。

  • 标签: 瘙痒症 糖尿病 识别 生活质量 疼痛 反射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肺部并发时的CT影响学表现。方法该次调查的样本在作者所在的医院选取,样本容量为160例,组别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选取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48~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54±4.8)岁;所有参与该次研究的糖尿病患者均已经出现肺部并发,再选取同院的单纯肺结核的患者80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在46~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4.31±2.9)岁。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CT结果的差异,从中分析总结糖尿肺部并发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CT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发现,糖尿肺部并发的80例患者:有13例患者出现磨玻璃影(16%),25例患者CT表现为网织影(其中,10例患者表现为胸膜下线)(31%),15例患者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18%),8例患者为小叶内间质增厚(10%),6例为间质小结节(7.5%),4例患CT表现呈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5%),其余患者肺部CT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异常(11.25%);观察组患者的CT影像学结果显示:磨玻璃影患者1例(1.25%),小叶间隔增厚患者2例(3.75%),网织影的患者3例(其中,CT表现胸膜下线的患者1例)(2.5%)。此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和肺部疾病两者均能促彼此的病情恶化,临床上一般在对两种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之前,首先要进行影响学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最终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确诊。最终为患者有效的控制病情。

  • 标签: 糖尿病 肺部并发症 CT影像学 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糖尿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母儿并发的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GDM患者12例与同期糖尿合并妊娠期患者12例,分别作A、B组,A组患者视病情采取饮食控制与必要胰岛素治疗,B组患者全部饮食控制与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母儿并发与妊娠结局。结果GDM患者的妊娠结局明显好于糖尿合并妊娠患者,母儿的并发明显较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合并妊娠患者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的发生,提高妊娠结局。

  • 标签: 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母儿 并发症
  • 简介:提取4J4例2型糖尿、3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糖耐量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时实荧光定量(染料法)PCR方法检测miR-9、miR-124和PPARo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糖耐量组比较,初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P〈0.01),伴随miR-9表达上调123.65%(P=0.000);miR-124表达上调49.51%(P=0.005);PPARamRNA表达下调42.08%(P=0.029)。结论初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显著性升高,伴随外周血miR-9和miR-124高表达而PPARot低表达。

  • 标签: 2型糖尿病 PPARΑ MIR-9 miR-124
  • 简介:糖尿作为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大血管病变引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心病)在临床很常见.冠心病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等.此外,近年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胰岛素抵抗及血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的增高均与此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早在1999年美国心脏协会就提出了"糖尿是一种心血管疾病",2001年公布的指导美国冠心病防治的美国胆固醇教育项目专家组关于成人高胆固醇血筛选、评估、治疗的第三次报告(简称ATPⅢ)[1]也将糖尿提高到冠心病等危的高度,所谓冠心病等危是指"无冠心病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心病事件的绝对风险与已有冠心病者等同的状态".这种新的理念揭示出糖尿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临床治疗提出新的思考.

  • 标签: 糖尿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新理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全身代谢性疾病
  • 简介:52例糖尿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用药5个月。鲑鱼降钙素治疗组(26例),单用钙剂口服治疗组(26例)。结果:治疗5个月后,治疗组骨痛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缓解率达89.76%,骨密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治疗糖尿合并骨质疏松,能有效缓解骨痛,提高患者骨密度,效果良好。

  • 标签: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鲑鱼降钙素 骨密度 骨痛
  • 简介:目的研究并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在初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选取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的100例患者均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胰岛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在空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HOMA-β指数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初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

  • 标签: 初发 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那格列奈
  • 简介:选择已确诊的初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2型糖尿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 标签: 二甲双胍 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T2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