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生化特征,高血糖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其对机体组织器官的损害主要通过持续高血糖和血糖异常波动(或血糖异常漂移)两种方式实现,其中血糖异常波动的作用不容小觑。血糖波动性越大,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基础研究表明,血糖波动性增大,

  • 标签: 血糖异常 波动性 糖尿病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 高血糖 生化特征
  • 简介:60例T2DM患者超声检测下肢血管,按其结果分为异常组和对照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组患者血糖连续监测3d,计算血糖标准差(SDNG)、LAGE、CV、CV—FPG、MBG,并记录年龄、病程、BMI、WHR、血压、血脂、(FBG)、HbA1c。结果LDM患者下肢血管异常组的年龄及病程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SDBG、LAGE、CV、CV—FPG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波动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血糖波动 动态血糖监测 下肢血管病变(LEAD)
  • 简介:采集糖尿病住院患者36例和门诊体检正常对照健康人员5例共41例血浆样本,按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分成A(正常对照组)B(正常白蛋白尿组)c(糖尿病肾病Ⅲ期)D(糖尿病肾病Ⅳ期)E(糖尿病肾病V期)5组,均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GFR,FKN等。同时在观察样本中选取年龄在50岁左右,病史在5年左右,HbA1C≤7的糖尿病患者,分成L组与H组两组进行比较,L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5.0mmol/L,H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5.0mmol/L。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数据。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ANOVA方法。结果尿微量白蛋白与。肾脏GFR呈负相关,r=-0.646,P〈0.01;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浆FKN呈正相关,r=0.701,P〈0.01。在HbA.C≤7时(年龄50岁左右,病史5年左右),血糖波动组尿微量白蛋白(13.76±4.86),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88.66±63.25),t=2.640,P〈0.05。结论肾脏GFR与血浆FKN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30mg/d)时就已经发生改变。在年龄,病史,HbA1C,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波动性血糖患者组较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病情更加严重。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脏GFR 血浆FKN 波动性血糖
  • 简介:选取在我院T2DM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施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A1c、2hPG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24h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且血糖波动较小。

  • 标签: 维格列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血糖 血糖波动
  • 简介: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观察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糖耐量试验及馒头餐试验(间隔1周),观察2种试验的一致性及对试验当天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馒头餐试验30分和60分钟血糖高于糖耐量试验该时点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其它时点血糖及5点平均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条件下,患者全天血糖最高值、最低值、24小时平均血糖、血糖变异系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试验时发生恶心、胃部不适事件6例,高于馒头餐试验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馒头餐试验和糖耐量试验具有很好一致性,前者具有操作方便、胃肠道反应轻微、更符合生理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糖耐量试验 馒头餐试验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 简介:为提高广大糖尿病教育管理人员和疾病预防保健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学术水平,进一步改善国内糖尿病教育管理现状,进而切实提高糖尿病治疗达标率,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糖尿病之友》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国际糖尿病教育管理论坛”,将于2009年8月7~9日在南京召开。

  • 标签: 糖尿病教育 教育管理 征文通知 论坛 国际 实际工作能力
  • 简介:以细胞膜转运机理和细胞外腺苷三磷酸(eATP)对葡萄糖的细胞膜转运作用及2型糖尿病的eATP检测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的细胞功能状态和胰岛素及其它激素的分泌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和细胞功能缺陷的原因。结果:血浆eATP不足导致细胞膜转运障碍而致多机体细胞功能缺陷,多激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结论:细胞膜转运障碍导致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内在原因。化学物质使用,饮用水加氯消毒,各种抑菌剂、防腐剂、抗生素、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外在原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细胞膜转运 eATP细胞功能
  • 简介:随机抽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50),试验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及血糖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行为能力及血糖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糖尿病 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