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以往的血糖测量方法(毛细血糖、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只能做到通过仪器测量到某一时间段的血糖变化,而无法了解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对糖尿病的治疗不能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血糖监测。因此会对部分患者的无感知的低血糖和不明原因的血糖升高等现象的治疗和预防感到非常棘手。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仪 临床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 血糖测量 静脉血糖 血糖变化
  • 简介:应用实时动态血糖仪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结果:全面记录患者72h血糖参数,及时发现了严重低血糖和高血糖。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能有效解决糖尿病治疗中血糖监测的盲点,能指导医生更精准的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 糖尿病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在治疗后,对48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该组患者当中有18例患者检测出低血糖,占37.50%,其中无症状低血糖出现最多的时段为22:00—8: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对患者的无感知低血糖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在针对个性化治疗方案及护理方式进行制定时可以作为重要依据,对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控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型糖尿病 低血糖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监测血糖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掌握病情、指导用药。所以,糖尿病患者均应进行血糖监测,尤其是药物调整初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应用胰岛素泵、糖尿病妇女妊娠期间、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平时血糖波动大的患者,更应加强血糖监测。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检测次数。

  • 标签: 血糖监测 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期 糖尿病妇女 低血糖反应
  • 简介:得知糖友网有动态血糖监测的免费试用活动,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得还可以,大都在6.8%左右。但平时自我血糖监测就比较随意,只是想起来测一下,或者感觉可能要发生低血糖才测一下。对于自己平时血糖究竟是什么情况,心里始终没有底。

  • 标签: 动态血糖仪 动态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 自我血糖监测 低血糖
  • 简介:糖尿病分1型、2型、妊娠糖尿病及特殊型糖尿病,无论得了哪种,要治疗都离不开对血糖监测,因为这是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了解病情控制情况的最基本参考依据,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是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血糖控制 监测 妊娠糖尿病 习惯 治疗方案 控制情况
  • 简介:为了实现血糖达标,自我血糖监测是每个糖尿病患者必须要进行的手段。初诊者(急性代谢紊乱病人除外)应一律进行一次血糖谱摸底,要测一天的三餐前半小时、后2小时的血糖,及睡前(约9~10pm)、半夜12点、晨起4~5点(一天最低血糖时间)等一天共8~9次以全方位的对病人血糖有个基本了解;然后安排好病人的治疗方案(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在达标前住院病人最好一天测7次,三餐前半小时,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9~10点)左右;也可一天4次;早餐前30分钟,三餐后2小时。在血糖达标后,大致药物治疗隐定阶段,经济条件一般的病人,可不再1天4次,可改为一周测一天,一天测七次或四次血糖,但找医生看病的头一天.一定要测七次或4次血糖。如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的病人,要定期监测夜间或晨起4~5点血搪,一旦那一点出现高血糖,第2~3天一定连续观察此点的血糖水平。

  • 标签: 监测血糖 住院病人 胰岛素促泌剂 自我血糖监测 急性代谢紊乱 药物治疗
  • 简介:目前临床上监测血糖多采用静脉或指尖毛细血管血,每次检测的血糖只是一个时间点上静态的血糖“图像”,有一定局限性。新近在临床上使用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就是一种佩戴24~72小时,

  • 标签: 血糖动态变化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毛细血管血 临床
  • 简介: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观察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糖耐量试验及馒头餐试验(间隔1周),观察2种试验的一致性及对试验当天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馒头餐试验30分和60分钟血糖高于糖耐量试验该时点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其它时点血糖及5点平均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条件下,患者全天血糖最高值、最低值、24小时平均血糖血糖变异系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试验时发生恶心、胃部不适事件6例,高于馒头餐试验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馒头餐试验和糖耐量试验具有很好一致性,前者具有操作方便、胃肠道反应轻微、更符合生理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糖耐量试验 馒头餐试验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 简介: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不但给患者带来身体的痛苦,导致生存质量的大幅降低,而且长期的治疗,使患者和社会均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血糖监测是控制好糖尿病的好帮手,它能够给患者提供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信息,

  • 标签: 自我血糖监测 慢性终身性疾病 投资 血糖控制水平 糖尿病 重大疾病
  • 简介:监测强调的是“自我”,意思是检测要自己做。不要靠别人。只要有能力。连自已的亲人都不必依靠。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检查强调的是“定期”。依照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对疾病的监测与检查必须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有些检查需要天天做或随时做,有的检查需要2~3个月做一次,有的检查需要半年或一年做一次,每种检查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

  • 标签: 做好血糖 监测建议 血糖监测
  • 简介: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患者通过定期检测血糖,可以掌握自己血糖的控制情况,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为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以了解进食对血糖的影响,正确指导饮食治疗。但通过对门诊病人的调查发现,约60%的患者监测血糖都不正确,主要存在以下五大误区。

  • 标签: 血糖监测 综合治疗 自我监测 定期检测 控制情况 治疗效果
  • 简介:血糖监测能更准确地反映即时血糖水平.便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血糖检测还可随时报告患者的控制状况.督促患者随时进行血糖控制。血糖检测应该规律.同时要长期坚持。自我血糖监测要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不能因为害怕就诊时受到医生批评而造假。

  • 标签: 自我血糖监测 治疗方案 血糖检测 血糖水平 血糖控制 控制状况
  • 简介:病友故事王先生今年82岁,患糖尿病已有二十多年,也有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最近他感觉常常在傍晚和睡觉前头晕胸闷,偶然自动测得血压比较高。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糖尿病 高血压病史 睡觉前
  • 简介:自行设计一种胰岛素治疗执行记录单。结果:该记录单规范记录常规多点血糖监测结果和常规4各个时段胰岛素治疗剂量与执行。结论:简单直观、书写方便,记录规范,能较直观地反应血糖变化,胰岛素注射使用情况,在满足住院患者常规多点监测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质量。

  • 标签: 血糖监测 胰岛素治疗 记录单
  • 简介:对T2DM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入院后即行C肽、胰岛素水平测定,B组44例入院后经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再行C肽、胰岛素水平测定,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强化治疗组的胰岛功能较对照组有所恢复,以C肽为明显,但两组的第一时相及整体胰岛功能恢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短期内血糖控制对胰岛B细胞的恢复有一定作用,但与控制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2型糖尿病 C肽 胰岛索水平 胰岛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留观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急诊观察室收治的需留院观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同时均给予一定程度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的发生次数。结果经治疗观察组FPG、2hPBG、HbA1c临床指标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留院观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负面作用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简介:利用自设问卷,对糖尿病人进行访谈式调查,分析存在问题。结果:糖尿病人自我血糖监测存在许多问题,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回顾,重点对血糖监测的意义,监测方案和监测相关技巧等健康教育要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糖尿病人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要点。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
  • 简介:空腹血糖(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时的两个指标。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高低,受糖尿病治疗和控制状况的影响,如饮食不控制、无运动或运动量过小、用药量过低,空腹血糖会升高;餐后血糖的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随空腹血糖变化而变化。空腹血糖水平直接影响到餐后血糖水平和升幅。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有很多,

  • 标签: 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 糖尿病治疗 控制状况 血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