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450例糖尿病合并尿道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0份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57株,其中菌革兰氏阴性杆菌344株,所占比例为75.27%。结论糖尿病患者泌尿感染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重视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检测,对临床合理筛选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对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4例初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护理组另给予细节优化护理。结果护理组产后开奶时间、术后泌乳量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细节优化护理,可以促进产妇的开奶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有效缓解产后抑郁状态。

  • 标签: 细节优化护理 母乳喂养 抑郁
  • 简介:随访至溃疡愈合或截肢或满一年。结果:(1)可否触及足背动脉博动与溃疡能否愈合有关系(P〈0.05);(2)溃疡有无深达骨面与溃疡能否愈合有关系(P〈0.05);(3)得分越高溃疡愈合率有越低的倾向,同时截肢率增高;(4)得分越高,初始溃疡面积越大,溃疡病史越长,需要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就越大。结论:DUSS评分系统价廉、易操作,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糖尿病足 DUSS系统 溃疡分级 严重程度评分系统
  • 简介:目的对小儿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患儿(68例)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如:患儿空腹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恢复所用时间)进行评价,此外还对比了两组患儿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糖尿病患儿各项指标发现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各项指标差异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恢复时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例数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小儿 糖尿病
  • 简介:本文就近年来与糖尿病肾病有关的RAS基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人类的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位于1q42—43,是13kb的单拷贝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AGT基因有两个多态位点,AGT-M235T和AGT—T174M,前者位于外显子2第704位核苷酸的T或C变异,致AGT第235个氨基酸残基为甲硫氨酸(M)或苏氨酸(T);

  • 标签: 基因多态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原 AGT基因 外显子2
  • 简介:目的观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该院住院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的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及护理外,给予有针对性的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治疗及护理2个月后痰菌阴转情况,6个月后病灶吸收、血糖控制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实验组总依从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月后,实验组痰菌阴转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实验组病灶吸收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8.6%,实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76.8%,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的满意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该研究结果的各组数据均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化健康教育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患者 疗效 满意度
  • 简介: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观察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糖耐量试验及馒头餐试验(间隔1周),观察2种试验的一致性及对试验当天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馒头餐试验30分和60分钟血糖高于糖耐量试验该时点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其它时点血糖及5点平均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条件下,患者全天血糖最高值、最低值、24小时平均血糖、血糖变异系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试验时发生恶心、胃部不适事件6例,高于馒头餐试验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馒头餐试验和糖耐量试验具有很好一致性,前者具有操作方便、胃肠道反应轻微、更符合生理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糖耐量试验 馒头餐试验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 简介:对180例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90例采用传统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90例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所用时间显著缩短;血糖稳定性高;胰岛素日用量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治疗的顺应性显著提高;结论:CSⅡ较MSⅡ是一种先进、优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CSⅡ MSⅡ治疗 糖尿病 临床研究
  • 简介:循证医学研究是对大规模的患者长期地给予某种药物或疗法进行治疗,通过分析这些患者在数年或数十年后疾病的控制情况,和发生了多少有害的并发症或多少死亡率,来客观地评判这种药物或治疗的疗效。

  • 标签: 胰岛素治疗 医学研究 循证 控制情况 死亡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玉液汤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该院80例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消渴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西医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比较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不良反应。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P<0.05)。西医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0例、20例、10例、30例(7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27例、13例、0例、40例(100.00%)。治疗前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变化幅度更大(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4.42±1.25)d、(5.21±2.11)d以及(4.67±2.03)d。西医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6.67±1.54)d、(7.67±2.15)d以及(6.89±2.01)d,(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和西医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出现1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2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结论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消渴病的效果理想。

  • 标签: 玉液汤 消渴病 治疗作用 血糖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血脂检验对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28例糖尿病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再随机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28例健康者设定为对照组,两组均取血样与生化试验,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脂指标与健康者对比明显出现异常,所以,临床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要加强检验,及早确诊疾病进展情况,为患者糖尿病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脂 检验 糖尿病 价值
  • 简介:将60例初诊为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用虫草制剂联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B组单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连续用药2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的变化。结果治疗24个月后A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较B组显著降低,且优甲乐剂量低于B组;结论虫草制剂联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效果显著。

  • 标签: 虫草制剂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自身抗体
  • 简介:DPN患者35例,给予凯时ivqd共2周,对照组20例给予维生素B1、B12。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43%,对照组为35.00%(P〈0.05),肌电图检测相关神经治疗前后传导速度,治疗组前后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凯时治疗DPN疗效明显且安全。

  • 标签: 前列地尔注射液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DPN)
  • 简介:目的该研究通过探讨急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临床关系,旨在为提高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非糖尿病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率、CT梗死灶数、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率、CT梗死灶数、死亡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低于非糖尿病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呈现正相关,有效控制血糖对于减轻急性脑梗死神经损伤、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糖尿病 临床关系
  • 简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80例,随机分成糖末宁组40例,和弥可保组4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TXB2、6-Keto-PGF1α变化。结果:服用糖末宁煎剂4周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TXB26、-Keto-PGF1α、肌电图等指标明显改善。与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末宁煎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纠正TXB2、6-Keto-PGF1α失衡,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从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糖末宁 血栓素B2(TXB2) 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
  • 简介:1结构与代谢GLP-1属于肠肽类激素,是在研究小肠分泌物过程中发现并分离的,迄今有2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受进食及神经-内分泌多种因素调节。研究表职。GLP-1的外周血桨浓度在进食后增高,以糖类和脂肪的刺激作用最强,蛋白质及肽类的刺激作用较弱。

  • 标签: GLP-1 抗糖尿病作用 神经-内分泌 肽类激素 刺激作用 细胞分泌
  • 简介:糖尿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终身性疾病,不仅需要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也需要通过健康管理引导患者长期坚持良好的健康行为,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该文主要从糖尿病健康管理内容及模式两方面进行综述,指出饮食与运动的个体化定制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点,并应进一步加强医院与社区的一体化合作,以提高管理质量,强化管理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 简介:对临床上5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行蛆虫清创治疗,观察创面情况。平均7天,创面坏死组织均清除干净,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愈合加快。结论:蛆虫对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有较强的清创作用,加快创面愈合。

  • 标签: 蛆虫 糖尿病 溃疡
  • 简介: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糖尿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5月期间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临床用药观察,并研究其临床用药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临床效果。将患者进行分组后,实验组25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给药治疗,对照组25例则按照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并对比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后的临床表现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临床用药治疗后,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糖尿病的用药中,应用他汀类药物结合常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 临床治疗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