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可控制,但需长期或终身管理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为使自己通过治疗更好地达标,使血糖得以满意控制,防止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自我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自我监测的意义在于获取血糖的有关信息,并作为调整药物、饮食及活动量的依据,以全面提高对病情的有效控制和对生活质量的调节能力。

  • 标签: 自我监测 代谢性疾病 慢性并发症 调节能力 生活质量 糖尿病
  • 简介: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已有认识,属“消渴”症的范畴,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在西方3500年前的占埃及第一次认识糖尿病,大约在公元120年Aretaeus在今土耳其Cappadocia(卡帕多西亚)第一次进行了临床描述,他写到“这是不幸,而且不断进展的缩短人们寿命的疾病”。

  • 标签: 2型糖尿病 控制目标 变迁 血糖 《黄帝内经》 传统医学
  •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并针对其自我管理行为,研究其血糖控制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来该中心体检有2型糖尿病既往史患者102例,年龄在45~79岁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没有自我管理行为;一组为观察组,有自我管理行为,并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先采集其FPG,2hPG以及HbA1C指标,对比其两组之间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在研究中,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低,FPG,2hPG以及HbA1C指标皆受到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影响,其中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其FPG,2hPG以及HbA1C指标越低,且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FPG与患者服药时间,饮食控制情况,参加社区教育次数有着一定的关系。结论当前2型糖尿病患者其自我管理行为较低,并为真正意识到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意义,因此应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 标签: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血糖控制情况
  • 简介:随机抽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50),试验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及血糖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行为能力及血糖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糖尿病 血糖控制
  • 简介: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针对性护理 自我管理行为 血糖控制
  • 简介:杨师傅自从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以后,不仅感到身体诸多的不适与痛苦,同时还引发了抑郁、焦虑的情绪。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杨师傅的血糖指标有所下降,但总有反复。而他所认识的一个病友病情恶化,让他对今后更漫长的治疗疗程,

  • 标签: 自我效能 2型糖尿病 病情恶化 治疗
  • 简介:为了让不能去医院听糖尿病讲座的病友了解讲座内容,学习相关知识,我刊“自修课堂”栏目今后将陆续摘编各大医院讲座内容,本期摘编北京同仁医院糖尿病知识讲座。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监测 自我管理 血糖仪 护理
  • 简介:王秀丽今年72岁,患糖尿病16年,每天打胰岛素治疗,血糖一直在8.0~23.0mmol/L之间波动,控制得很差。什么原因呢?仔细询问,得知王秀丽膝下有两个孝顺的女儿,都很关心母亲的健康,特别是大女儿。

  • 标签: 自我感觉 主食 胰岛素治疗 保险公司 糖尿病 女儿
  • 简介: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不但给患者带来身体的痛苦,导致生存质量的大幅降低,而且长期的治疗,使患者和社会均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血糖监测是控制好糖尿病的好帮手,它能够给患者提供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信息,

  • 标签: 自我血糖监测 慢性终身性疾病 投资 血糖控制水平 糖尿病 重大疾病
  • 简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若病情控制不理想,则会致使血糖过高,由于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血糖作为能量的来源.只好大量分解脂肪.于是就会产生过多的酮体。酮体是脂肪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由β-羟丁酸(约占80%).乙酰乙酸(占10%~20%)和丙酮(占2%)组成。

  • 标签: 血酮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血糖
  • 简介:监测强调的是“自我”,意思是检测要自己做。不要靠别人。只要有能力。连自已的亲人都不必依靠。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检查强调的是“定期”。依照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对疾病的监测与检查必须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有些检查需要天天做或随时做,有的检查需要2~3个月做一次,有的检查需要半年或一年做一次,每种检查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

  • 标签: 做好血糖 监测建议 血糖监测
  • 简介:腰酸腰痛是很多老年“糖友”的常见症状。腰部可谓人体的“中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腰部不适会让人觉得全身疲累、没有精神。有些患者朋友甚至清晨一醒来就出现腰部板硬感,很长时间缓不过劲来。临床上有很多疾病会导致腰酸腰痛,有些需要手术治疗,有些通过保守治疗就可缓解症状。其中推拿按摩是常用的、疗效不错的保守治疗方法。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保健 腰痛 常见症状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美国糖尿病协会医疗与科学部主任Buse博士说:“……在他孙子的生日宴会上,他因为担心自己的血糖而没有吃蛋糕。我非常反对这种极端行为,因为,管理好疾病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患者应该在管理疾病的同时感受到成功、希望与生活之美。”

  • 标签: 生活 美国糖尿病协会 生日宴会 疾病 管理
  • 简介: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身高、体重、体力活动水平计算一日所需能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试验,找出既能保持体力精力最佳,又能维持健康体重的最低的食物摄入量,以此去安排日常餐饮。

  • 标签: 生活 美味 食物摄入量 活动水平 糖尿病 体重
  • 简介:多年的糖尿病让我深切体会到:糖尿病患者生活一定要坚持规律化。这是因为只有相对的生活规律,才能做到吃饭定时、定量、定餐,才能按时用药,按时运动并顾及到其他疾病的治疗,才能不影响工作,并能从事喜爱的业余活动,才能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有充足的精神、饱满的乐观情绪,才能有自己的生物钟,不会漏服药物,

  • 标签: 生活规律 病情 糖尿病患 按时用药 业余活动 乐观情绪
  • 简介:2006年9月,李大爷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当时他很意外,在平常生活里,一点糖尿病的症状都没有,查出自己患有糖尿病时,是因为自己得了其他毛病,医生建议做手术,在术前时发现的糖尿病。医生还说因为患糖尿病不能进行手术,要先对糖尿病做治疗,这让李大爷接受不了,心想:“人好好的。怎么就得了糖尿病呢?”

  • 标签: 生活 门球 糖尿病 李大爷 手术 医生
  • 简介:利用自设问卷,对糖尿病人进行访谈式调查,分析存在问题。结果:糖尿病人自我血糖监测存在许多问题,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回顾,重点对血糖监测的意义,监测方案和监测相关技巧等健康教育要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糖尿病人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要点。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
  • 简介:说到陶艺,可能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人鬼情未了》中有一个经典的片段,伴着深情温柔的音乐,女主角在拉坯机上做陶艺,一个花瓶渐渐成型,这时男主角慢慢靠近,抚上她的双手,与她温存,她渐渐迷离,两人的手上满是泥浆,却无心顾及,拉坯机依旧转着,泥坯在两人手中渐渐变形渐渐坍软,如同两颗相爱的心逐渐合一慢慢的柔软。

  • 标签: 糖尿病 患者 临床 治疗 饮食习惯
  • 简介:2型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的厶关系是双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症的平均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大量研究发现: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抑郁;病程越长越容易抑郁;糖化血红蛋白值越高越容易抑郁;并发症数目越多越容易抑郁。因此,对于女性、病程长、并发症多、血糖长期控制不良者,患者和家属要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抑郁等疾患。同时,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异常和抑郁症状,帮助患者及早摆脱不良心理,恢复自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是最简便易行的措施,不仅对缓解抑郁有益,对糖尿病的治疗也是有益的。

  • 标签: 生活方式干预 抑郁症状 干预措施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值 非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