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益气养中药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对照研究的方式,以治疗方法的不同为依据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河北省邢台县医院收治的5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中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总不良反应率的比较上χ^2=8.1781、15.9135;在CD3^+、CD4^+、CD8^+、CD4^+/CD8^+水平以及生存质量评分t=8.1390、3.0458、3.6928、6.3498、7.962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中药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佳,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益气养阴中药 FOLFOX4化疗方案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补气健脾祛湿方联合艾迪沙、培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OD、MDA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研究并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艾迪沙、培菲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气健脾祛湿方,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清SOD、MDA和炎性因子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TNF-α、CRP和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活力显著升高而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气健脾祛湿方联合艾迪沙、培菲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适合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补气健脾祛湿 培菲康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我所1999年1~12月试用八八乙肝泰加肝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61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53例,女8例,年龄30~45岁,平均38.1岁.

  • 标签: 乙型肝炎例 乙肝泰加 例观察
  • 简介:背景:消化道出血是内镜息肉摘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目的:观察金属夹联合尼龙套圈对内镜带蒂大息肉摘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一2012年8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89例带蒂大息肉患者,分为尼龙套圈组(A组)和金属夹联合尼龙圈套组(B组),回顾性分析息肉形态、部位、大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息肉形态均以山田Ⅳ型为主,主要位于乙状结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息肉顶部、蒂部平均直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的术中出血发生率(12.8%对10.0%)、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10.3%对4.0%)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出血均停止。A组2例患者术后3个月息肉复发,B组手术创面愈合良好,无息肉残端残留。结论:金属夹联合尼龙套圈能有效预防内镜下带蒂大息肉切除术中和术后的出血。

  • 标签: 尼龙套圈 金属夹 结直肠息肉 息肉切除术 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与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麻醉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神经阻滞完善,肌松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阻滞平面 骶神经阻滞 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乙醛激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维连接蛋白(FN)和整合素的表达变化,以及中药肝复对它们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肝复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SC—T6细胞,用乙醛及肝复含药血清干预HSCs,采用RT—PCR法检测HSCs中CTGF、FN、整合素α5、整合素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相对光密度值。结果乙醛刺激后HSC-T6细胞CTGF、FN、整合素αd5、整合素β1和α—SMAmRNA水平分别为(1.06±0.02)、(1.28±0.23)、(2.13士0.09)、(1.57±0.50)和(2.84±0.14),与空白对照组细胞[分别为(0.46±0.05)、(0.40±0.09)、(0.37±0.10)、(0.19±0.03)和(0.18±0.03)]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肝复干预能显著降低它们的水平[分别为(0.59±0.02)、(0.71±0.15)、(1.55±0.04)、(0.92±0.22)和(1.99±0.10),P〈0.013。结论肝复干预HSCs活化可能与抑制CTGF、FN、整合素α5、整合素B1和α-SMA水平有关。

  • 标签: 肝星状细胞 肝康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整合素 体外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在TACE治疗基础上给予CIK治疗,另30例患者仅接受TACE治疗。取患者自体外周血或健康产妇分娩脐血行CIK培养。在TACE治疗1O~15d后给予CIK细胞悬液(含1.0×10^9个细胞)外周静脉输注,连续或隔日输注1次,共3次。结果在治疗6m时,联合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87.27±29.45)ng/ml,显著低于TACE组[(158.78±99.09)ng/ml,P〈0.053;联合组肿瘤大小为(4.37±1.78)cm,也显著小于TACE组E(5.48±1.61)cm,P〈0.051;治疗后3m、6m和9m行影像学检查,联合组病灶无增多、增大,TACE组在治疗3m后有4例出现肝内病灶增大;联合组2a生存率为53.3%,显著高于TACE组的33.3%(P〈0.05)。结论TACE联合CIK治疗晚期肝癌患者有一定的效果,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治疗
  • 简介:丙型肝炎多因输血或反复使用血制品而引起,虽然临床表现轻微,但预后较差,因此加强对HCV检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诊断和献血员筛选主要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IgG,本文以PCR检测HCVRNA结果为参照,探讨抗-HCV-IgM/IgG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 标签: 抗-HCV-IgM 联合检测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患者 抗一HCV 慢性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扫描(DCE)序列联合应用在肝细胞癌(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检出复发微小肝癌(m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在43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行MRI、DWI和DCE扫描序列,以早期发现复发癌灶。结果在术后1年,43例HCC患者中发现54个复发病灶;DWI联合DCE对复发的mHCC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5%、97.1%和94.4%,DCE单独诊断的敏感性为63.2%,特异性为88.6%,准确性为79.6%,而DCE单独诊断复发m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最低,分别是60.O%,67.7%和64.8%(P〈O.05)。结论在MRI检查中应用DWI和DCE扫描序列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对复发的mHCC的发现率。

  • 标签: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 诊断
  • 简介:为探讨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理想方案,我们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三联;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克拉霉素、甲硝唑,枸橼酸铋钾四联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同时对疗程2周的Hp根除率和疗程4周的溃疡愈合率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药物联合治疗 消化性溃疡 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 克拉霉素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科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术治疗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69例患者按护理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予以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稳定患者心率,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率,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优质护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套扎术 硬化剂注射
  • 简介:本文简述了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方法和中医药有关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中药联合"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治疗新模式。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中药 三联疗法
  • 简介: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和细胞免疫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潜力,但二者联合应用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初步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对胃癌的治疗作用。方法: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高表达EGFR后.观察EGFR单抗对CIK细胞与SGC7901细胞结合率的影响。设置EGFR单抗联合CIK细胞组、单纯CIK细胞组和单纯EGFR单抗组,以MTT法检测各组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率.应用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抑瘤率。结果:EGFR单抗未能显著提高CIK细胞与SGC7901细胞的结合率。EGFR单抗联合CIK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率和裸鼠移植瘤抑制率显著高于两者单用(P〈0.05)。结论:EGFR单抗与CIK细胞联合对胃癌的疗效较两者单用显著提高.

  • 标签: 胃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抗体 单克隆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效果以及再出血率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收集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作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凝血酶进行治疗,对比2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再出血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凝血酶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奥曲肽 凝血酶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应用效果
  • 作者: 冯于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12-10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第7期
  • 机构:贵州省遵义市中医院,贵州遵义56300
  • 简介: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6月到2020年9月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进行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满意度比参照组高,(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稳定患者情绪,降低并发症的概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 标签: 泮托拉唑;生长抑素;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净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96例接受基础治疗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乳

  • 标签: 净治疗 性脑病 治疗肝
  • 简介:背景:单一的手术、放疗、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疗效均欠佳,近年来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MDT)越来越受重视。目的:探讨术前FOLFOX、XELOX化疗方案联合腹腔镜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纳入2009年2月一2013年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给予FOLFOX或XELOX化疗方案联合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对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54例患者纳入研究,FOLFOX组29例,XELOX组25例。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3例,疾病稳定(sD)15例,疾病进展(PD)9例,总有效率(RR)为55.6%(30/54),FOLFOX、XELOX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患者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腹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FOLFOX组(P〈0.05),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FOLFOX组(P〈0.05)。45例患者经腹腔镜切除肿瘤,9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未切除肿瘤,FOLFOX、XELOX组间手术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LFOX、XELOX组术后病理分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FOLFOX、XELOX方案联合腹腔镜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相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 胃肿瘤 胃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药物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胃十二指肠疾病共236例,包括慢性胃炎11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5例,胃溃疡25例,复合性溃疡8例,残胃炎4例。分别观察上腹疼痛、饱胀、反酸、恶心、暖气发生率。按不同病种选用铋剂、促胃肠动力药物、抗酸剂、H2RA或PPI+阿莫西林、甲硝唑4周(根除HPylori治疗者2周),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按以下标准分级:O级5种症状消失;1级有1~2种症状,但不影响饮食,也不需服药;2级有3种以上症状,影响饮食睡眠,需服药;3级症状持续存在,服药、调节饮食后无效。结果0级改善率慢性胃炎74.4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2,35%;胃溃疡64%;复合性溃疡25%,残胃炎0。结论药物联合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解除、改善其上消化道症状疗效明显。

  • 标签: 胃十二指肠疾病 药物联合治疗 服药 临床疗效分析 残胃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