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的早期(3~6h内)应用栓治疗法,及时溶解冠状动脉的血栓,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改善预后,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进展之一。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小,病死率也越低。GISSI研究表明:用链激酶静脉栓,起病后1h内开始者,其21天病死率较6h内开始者减低47%(0.086/0.0154)。自1999年开始我科应用尿激酶(UK)栓疗效好、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溶栓治疗 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 护理 病后 梗死范围
  • 简介:背景:直肠前膨(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与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与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重度RC的FDD组,设不伴RC的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和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的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的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与不伴RC的FDD组相比,伴RC的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的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的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与FDD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直肠前突 功能性排便障碍 测压法 感觉障碍
  •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使用肠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使用肠阿司匹林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冠心病患者95例,其中存在45例60岁以上的患者,分析其使用肠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观察所有冠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现,年龄6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较多;存在消化道病史的患者人数多于无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人数;持续服用肠阿司匹林治疗超过3个月的患者人数多于治疗不足3个月的患者人数;肠阿司匹林每日用药剂量达到100mg的患者为71例,占总人数比例74.74%;单一用药治疗的患者人数多于联合用药治疗的人数。对比上述资料发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消化道病史、患者用药剂量较大且长期用药等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原因。主治医师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肠阿司匹林的药理知识以及药物原理,并结合对患者实际身体情况的考虑,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谨慎用药,从而降低因使用肠阿司匹林而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的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 肠溶阿司匹林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对策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