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黏着斑细胞与周围环境接触点,其组装和解聚周转过程通过机械信号传导驱动细胞迁移,这种信号传递分子机制对创伤愈合、肿瘤转移等生物进程至关重要。目前肿瘤治疗中较大难题肿瘤细胞对传统治疗药物治疗抗性和肿瘤转移,有关研究提示这与黏着斑分子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将就黏着斑结构、功能及肿瘤转移中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黏着斑 肿瘤转移 细胞迁移 力传导
  • 简介: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自然黑生物现象,每一种抗生素进入临床往往伴随着耐药性产生。正常敏感菌株也可通过变异或者基因转移而获得耐药性。有些耐药性人为因素加快产生。药物获得耐药性主要种类有。

  • 标签: 细菌感染 抗生素 耐药性 药物配伍 药物滥用
  • 简介:背景:前期研究发现胃窦肌间神经丛Caial间质细胞(ICC-MY)数量增多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胃电刺激(GES)对胃慢波调控。目的:观察不同时程长脉冲GES对大鼠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影响,进一步探讨GES调控胃慢波可能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GES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3组,GES1组和GES2组选用适宜刺激参数控制胃慢波,对照组不予GES。GES1组仅予刺激一次;GES2组每天刺激一次,连续20d。完成GES处死大鼠,取胃窦组织,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GES1组胃窦ICC-MY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变化,GES2组ICC-MY数量较GES1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GES1组和GES2组ICC胞质内线粒体和核糖体均较对照组增多。GES1组ICC突起与周围平滑肌细胞(SMC)直接相连,GES2组ICC与周围SMC紧密相连,对照组ICC与周围SMC之间未见明显连接。结论: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改变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GES对胃慢波调控。

  • 标签: CAJAL间质细胞 肠肌丛 电刺激 超微结构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 简介:抗-HCV对清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而肝脏内细胞毒性T细胞(CTLs)对表达HCV核心和外膜抗原靶细胞具有溶解作用。慢性HCV感染中辅助性T细胞1亚型(Th1)产生γ干扰素(IFN-γ)和IL-2促进T细胞增殖和MHC表达,有助于HCV清除。为探讨Th1细胞产生IFN-γ及其与HCV感染关系,我们对7例接受IFN-α及

  • 标签: 单个核细胞 慢性丙型 IFN-Γ水平 人外周血 慢性HCV感染 肝炎病毒
  • 简介: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asON)体外进行抗病毒基因复制与表达研究国内外已有多篇报道,但其应用于体内主要障碍之一易被血清中各种核酸酶降解,因此,成药性修饰成为其临床应用前景关键,核酸酶降解未修饰或硫代磷酸化修饰asON一般3′端逐渐外切(AntisenseRe-

  • 标签: 反义核酸 茎环结构 体外稳定性 反义寡核苷酸 酶降解 西安市
  • 简介:目的分析血糖和胆固醇(TC)水平对肝衰竭(LF)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LF患者,根据入院时基线TC水平将患者分为TC≤1.0mmol/L组(n=8)、1.0mmol/L〈TC≤2.0mmol/L组(n=49)和TC〉2.0mmol/L组(n=49);排除10例糖尿病患者,将96例LF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n=60)、高血糖组(n=12)和低血糖组(n=24);分别比较基线时患者血糖及TC状态与其生存率相关性.同时动态监测81例基线TC〉1.0mmol/L患者住院期间TC动态变化,分析其与LF预后关系.结果106例LF患者病因以慢性HBV感染为主,占66.0%;慢性肝衰竭(CLF)占46.2%;基线低血糖患者生存率为41.7%,显著低于血糖正常患者71.7%(P〈0.01);血清TC≤1.0mmol/L组、1.0mmol/L〈TC≤2.0mmol/L组和TC〉2.0mmol/L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2.5%、51.0%和75.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TC越低,生存率越低(P均〈0.05);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35例患者生存率为28.6%,显著低于呈上升趋势46例患者93.5%(P〈0.05).结论LF患者出现血糖降低、TC≤2.0mmol/L以及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特别是基线TC≤1.0mmol/L患者预后极差.

  • 标签: 肝衰竭 血糖 总胆固醇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胃肠肽激素变化情况。方法以8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是否行血液透析治疗分为观察组A(29例未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B(53例行血液透析治疗),另选4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血清胃泌素、血清瘦素水平高于观察组A,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B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34.0%,明显高于观察组A24.1%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脏胃肠肽激素主要生物降解和清除场所,血液透析治疗可影响患者胃肠肽激素血清水平,增加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引起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乱主要原因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胃肠肽激素 胃肠道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对痔瘘患者术后坐浴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坐浴护理,实验组落实全面坐浴护理。比较两组痔瘘手术患者满意水平;术后住院时间、创面痊愈时间、换药次数、坐浴次数;护理前后患者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感染、水肿等痔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痔瘘手术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创面痊愈时间、换药次数、坐浴次数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相似,P>0.05;护理实验组创面炎症和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染、水肿等痔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为(2.31±0.71)d,且排便时较为通畅;对照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为(3.52±0.86)d,且排便通畅性欠佳,两组排便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面坐浴护理痔瘘手术护理中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感染、水肿等并发症,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和控制炎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和坐浴次数,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痔瘘患者 术后坐浴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健康饮食护理胃癌介入治疗应用价值,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收治86例行介入治疗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自理能力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健康饮食护理胃癌介入治疗应用价值比较高,能够改善胃癌患者饮食状况,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免疫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对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 胃癌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出院延续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胃肠功能和生存质量影响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骨科收治100例髋骨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出院延续治疗,对比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Singh指数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出院一个月、三个月后,干预组DPD/Cr水平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再骨折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干预组;干预组出院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后,术后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明显偏低,同时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早,差异对比P<0.05。结论:出院延续治疗有助于降低临床并发症,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加速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延续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生存质量
  • 简介:病人女性,56岁。不明原因发热4天,体温高达39.8℃,全身酸痛,乏力、腹胀,左腹部胀痛,并触及包块,食欲不振,院外给予“青霉素、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无效,病人又出现恶心、呕吐、尿量减少,2天未进食,急送本院。查体:T39.8℃、P92次/min、R21次/min、Bp14.7/9kPa,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不振,贫血貌,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及浅表淋

  • 标签: 双侧多囊肾 术后护理 ICU 护理措施 消毒隔离
  • 简介:目的:观察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GCR)及反流性食管炎(RE)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西安市3家医院合作,自1999年5月-2000年12月,应用碳酸镁治疗胃食管反流40例,并与22例硫糖治疗病例进行对照。62例入选者治疗前均经电子内镜检查,如为RE则于治疗4周复查胃镜。采用症状积分和24h食管pH和胆汁监测进行疗效评估。结论:治疗组中12例内镜检查无食管炎为症状性反流(SGER),对照组7例为SGER。治疗组给药2周,胸骨烧灼感,反酸等症状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胸痛治疗4周也有改善。治疗组40例,内镜下有食管炎者28例,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22例,内镜下有食管炎者15例,总有效率66.66%。碳酸镁治疗4周食管酸及胆汁反流明显改善者8例(61.53%);单纯胆汁反流者4例全部好转。对照组7例存在酸或胆汁反流,治疗4周复查转阴3例(42.8%)。结论:碳酸镁具有中和胃酸,胆汁保护粘莫膜作用,治疗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理想药物。

  • 标签: 铝碳酸镁 胃食管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双足三里新斯明穴位注射联合芒硝外敷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为提高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198例择期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剩余150例为研究组,分为三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1采取双足三里新斯明穴位注射治疗,研究组2采取芒硝外敷治疗;研究组3采取双足三里新斯明穴位注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应用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OSSF-36)对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1、2、3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MOS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小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MOS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足三里新斯明穴位注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方法较单一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足三里 新斯的明 芒硝外敷 腹腔镜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目前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对病人预后影响,寻求不同长度食管癌放射治疗方法。方法234例食管鳞癌病人,均采用上下各廷长3~5cm,宽肿瘤外1cm以上设野方法,给予DT60~70Gy/30~35次/6~7周单纯放射治疗。结果3年内照射野内局部复发、未控率53.4%与食管病变厚度呈正相关性,与其病变长度10cm内基本上正相关(P<0.005)超长者呈负相关(P<0.005),但其长度与野外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05)。结论食管鳞癌放射治疗病变长度较短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超长食管癌放射治疗应根据肿瘤转移特点,放射野应适当地放大。

  • 标签: 食管鳞癌病变 长度 厚度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消化道出血一种常见症状,大部分消化道出血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均能明确病因,但仍有近5%患者无法确诊,称之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gastrointestinalbleeding,OGIB),即“经胃镜、结肠镜和(或)X线片小肠钡餐检查术能发现出血部位间歇性或慢性消化道出血”。OGIB可分为不明原因隐性出血[反复缺铁性贫血和(或)反复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和不明原因显性出血(反复血便)。

  • 标签: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BLEEDING 结肠镜检查 诊断 粪便隐血试验 缺铁性贫血
  • 简介:产后6~8h膀胱内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称为产后尿潴留,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所致膀胱膨胀,可严重影响子宫收缩,往往产后出血原因之一,还可并发尿路感染。重视产后诱导排尿,产后护理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针对不同原因引起尿潴留会有不同处理措施,既解除了产妇痛苦,又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产后尿潴留 并发症 自行排出 子宫收缩 产后出血 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