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20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A组);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胆碱胶囊治疗(B组);熊去氧胆酸+水飞蓟宾胶囊治疗(C组)。每组40,疗程12个月,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用药前、用药后1、3、6、12个月肝功、主要症状等指标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12个月症状积分比较,B、C组优于A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B、C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B、C组完全反应率优于A组(P〈0.05),B、C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血清ALT、AST、ALP、GGT、TBI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第一个月降低幅度最大,降低幅度B、C组优于A组(P〈0.05),B、C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9)。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胆碱胶囊或水飞蓟宾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熊去氧胆酸 多烯磷胆碱胶囊 水飞蓟宾胶囊 疗效
  • 简介: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目的:探讨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探讨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DILI患者51,男女比例为1∶1.32,平均年龄(50.6±17.9)岁,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最高(43.1%)。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要肝损伤类型(84.3%)。引起DILI最常见的药物依次为中草药、心血管系统药以及激素和内分泌代谢药,分别占51.0%、19.6%和9.8%。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涵盖全身多个系统。DILI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亦缺乏特异性,5.9%的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大部分DILI患者预后较好,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21.6%和66.7%,死亡率为5.9%,死因均为肝衰竭。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DILI好发于老年人群,中草药的不规范使用可能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DILI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入院时ALT、AST、TBIL、白蛋白水平和PT、INR与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草药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并采取介入治疗的80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对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费用情况、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2.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满意度85.00%(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相关费用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路径
  • 简介:目的探讨引流管护理对腹腔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采用腹腔引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引流管护理,比较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髙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和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3d后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引流管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髙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强引流管的护理能够提髙腹腔引流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减少引流管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推进护理质量的提髙。

  • 标签: 引流管护理 腹腔引流 急性胰腺炎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80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与对照组(40)。两组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加用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胃肠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肠鸣音、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0患者肛门排气,多于对照组的16(P<0.05);两组胃肠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2.5%(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生长抑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改善肠动力,但对胃动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
  • 简介:背景:对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D)患者而言,入院初期准确进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LIF-COF、MELD、MELD-Na评分为较好的短期预后预测模型,但评分方法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使用。目的:提出更简单、客观的简化MELD评分系统,以期准确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住院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共890,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和预后信息。计算入院当天简化MELD评分(含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三项指标),根据评分及其对应的28d死亡率进行预后分群。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群体1年累积生存率,以ROC曲线分析各预后模型预测28d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入院当天简化MELD评分可将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分为低、中、高28d死亡率和不同中长期预后群体,三组对应评分分别为0~2分、3分和4~6分,28d死亡率分别为5.5%、19.8%和48.6%。简化MELD评分预测28d死亡的预测效能与CLIF-COF、MELD、MELD-Na评分无明显差异,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1、0.828和0.830。结论:简化MELD评分可准确地入院当天将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AD患者区分为低、中、高28d死亡率群体,评分方法简单,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急性失代偿 预后 MELD评分
  • 简介:贲门失弛缓症(AC)是由于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失弛缓而致压力增高,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所导致的。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存在争议,主要认为是食管壁间神经丛的节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可累及整个胸段食管,但以食管中下部最为明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段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对高龄胆总管结石应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99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采用ERCP治疗,对照组49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2.88、1.54、2.54、2.67、6.65,P〈0.05);研究组的IL-1、TNF-α、IL-6等炎症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3、3.73、13.43,P〈0.05);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6%(P〈0.05)。结论高龄胆总管结石应用ERCP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

  • 标签: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高龄 胆总管结石
  • 简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76岁,山东威海农民。因胸骨后梗噎感伴呕吐8d于2015年4月2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d食用生海螺肉时,因牙齿不全未经咀嚼整体吞入食管,随后出现胸骨后梗噎感,自觉食物堵塞不能下行,少量饮食水后即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吞咽的食水,呕吐后梗噎感无缓解;无呕血黑便,无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不适。

  • 标签: 海螺肉 胃镜检查 食管痉挛 呼吸困难 胸痛 山东威海
  • 简介:背景:TLR4可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TFF3、MUC2为肠黏膜保护因子,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目的:观察安肠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TFF3、MUC2和TLR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NB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肠愈疡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给予蒸馏水、不同剂量安肠愈疡汤和美沙拉嗪。21d后处死大鼠,行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FF3、MUC2和TLR4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安肠愈疡汤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组织病理学评分、TLR4表达显著降低(P<0.05),TFF3、MUC2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安肠愈疡汤中剂量组相比,安肠愈疡汤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TFF3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安肠愈疡汤中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相比,安肠愈疡汤高剂量组MUC2表达显著升高(P<0.01),TLR4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安肠愈疡汤可明显促进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FF3和MUC2基因表达以及下调TLR4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安肠愈疡汤 三叶因子3 黏蛋白2 Toll样受体4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整体护理程序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92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程序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还能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腹泻 整体护理程序 护理效果
  • 简介:我们诊治1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瘤栓致肺栓塞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4岁,农民。既往体健。因“活动后胸闷、气促5天”于2014年3月1日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106次份,呼吸25次/分,血压90/50mmHg。

  • 标签: 肝癌 腔静脉 右心房肿瘤 肺栓塞
  • 简介:目的观察门诊腹泻患儿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79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行腹泻的常规治疗。对照组39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行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呕吐、腹泻改善和退热时间,对两组患儿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评定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呕吐、腹泻改善时间、退热时间晚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腹泻的患儿行综合护理可较早地改善患儿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症状,有利于患儿预后,值得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腹泻 小儿 综合性护理
  • 简介: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较差,单纯化疗的总生存期仅为1—1.5年。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作用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并且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转移性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策略展开思考。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分子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260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30。两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13.85%,P<0.05;治疗住院时间为(9.1±3.2)d,短于对照组的(16.3±4.2)d,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 胃镜 凝血酶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对照组予以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病理积分情况比较、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H.pylori根除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2.2%(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理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H.pylori根除率,恢复胃部功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阿莫西林 果胶铋 幽门螺杆菌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至我科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6,随机分成观察、对照两组,每组78;对照组采用开展生活方式干预的方案,观察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的熊去氧胆酸治疗方案;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体重、血压和腰围变化,及肝功、血糖、空腹2h血糖、胰岛素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情况、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ALT、GGT、三酰甘油,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酶学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其疗效优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熊去氧胆酸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中心治疗的137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9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等精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水平、对护理措施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9.9%(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及定期随访等精细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社区管理效果,良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预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性胃轻瘫 护理干预 治疗
  • 简介:背景:近年慢性便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峨眉山市中医院慢性便秘患者11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饮食指导,对照组加服乳果糖,观察组加服乳果糖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2%对72.2%;χ2=12.399,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ACQOL各维度评分和总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躯体不适维度评分和总评分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可有效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排便困难、粪便质硬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便秘 乳果糖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142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其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提示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42为研究对象,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12、18、24h分别测量血压共三次,取平均值为患者术后第1天血压,据血压情况分为血压升高组及血压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血压升高危险因素。结果142患者术后第1天共发生血压升高68(47.9%)。两组患者性别、切口缝合方法、疼痛程度、导尿舒适程度、镇痛泵适用与否、咳嗽情况等方面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女性、无减张切口缝合方法、VAS评分≥5分、导尿不适感、无镇痛泵使用、咳嗽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压升高的高危因素。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血压升高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