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输血是临床上抢救各种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措施,亦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为输血安全,避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国家卫生部于1994年要求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初检,献血后复检。根据这一精神对我站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血血复检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因分析 献血员 不合格原因 献血者 血袋 ELISA法
  • 简介:我所1999年1~12月试用八八乙肝泰加肝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61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53例,女8例,年龄30~45岁,平均38.1岁.

  • 标签: 乙型肝炎例 乙肝泰加 例观察
  • 简介:背景:小肠疾病并非少见,尤其是糜烂性和溃疡性疾病更为常见,内镜下取材活检多为慢性炎症,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这些小肠类疾病属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小肠不同节段的微生态状况如何?细菌在小肠疾病的发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均是不明确的问题。目的:了解全小肠不同节段的腔菌群和菌群的组成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在小肠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非腹部外伤意外伤亡者小肠的空肠上段、空肠中段、空回肠交界处、回肠中段、回肠下段10种细菌的腔菌群和菌群微生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标本的各节段小肠,肠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主要存在于回肠中下段,少部分标本存在葡萄球菌、酵母菌和梭菌,所有标本均未检出双歧杆菌、拟杆菌和真杆菌。13例标本的腔菌群和菌群分析显示,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在不同节段小肠肠腔和黏膜分布的数量不同,越靠近回肠末段,细菌数量越多;黏膜菌量多于肠腔。葡萄球菌、酵母菌、梭菌仅在少数标本的某些节段有分布,无明显规律性。结论:上述细菌越靠近回肠末端菌量越多,在同一肠段中,菌群较腔菌群占优势。

  • 标签: 小肠 肠杆菌科 集落计数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