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培养成功30周年,BarryMarshall和RobinWarren因在H圳。一研究中的贡献,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这一通向诺贝尔医学奖的道路是值得回忆的,对医疗科学的研究有很多启迪。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这一历史。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消化性溃疡 胃炎 诺贝尔奖金 培养成功
  • 简介:1997年11月30日,中青年肝病科技评选委员会和葛兰素威康药业有限公司在“第一届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周“肝病学分会场向获得1996年度中青年肝病科研论文奖者颁发了奖牌、证书及奖金。本刊推荐的5篇论文有2篇获奖。他们是:裴豪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

  • 标签: 科研论文 中青年 肝脏病 血清Ⅳ型胶原 肝病科 消化系疾病
  • 简介:讨论是结果逻辑的延伸,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与综合,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来丰富和提高对实验结果的认识,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研究中的例外和相反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提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讨论要从以下方面撰写:

  • 标签: 医学论文 讨论内容 实验结果
  • 简介:《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152,国内统一刊号CN11—5710/R。期刊为月刊,大16开,120页,每期定价8元,全年96元。主要栏目:专家论坛、全科基础研究、全科临床研究、全科医学探讨、全科医学教育、全科临床实践、全科临床护理、急诊医学、医疗卫生管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技术交流、调查分析、专家讲座、药物与临床、社区卫生与康复、预防与保健、医疗与法律、中医中药、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卫生信息、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科医学教育 征订启事 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 医疗卫生管理
  • 简介: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1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对于恰好为小数点前后四位数的数字,可以不分节。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及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应写成5%-95%、(50.2±0.6)%及4cm×3cm×5cm。

  • 标签: 数字使用 医学论文 阿拉伯数字 数字用法 出版物 位数
  • 简介: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应注明所采用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在P值前标注统计量,如t值、F值、x2值等。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标签: 统计学方法 医学论文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临床试验 统计学处理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正成为消化内科治疗领域中巨大的挑战之一。现阶段IBD的临床治疗思维和手段仍主要是针对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对抗自身免疫反应等,并辅以外科手术,处理肠道并发症。然而,上述治疗手段在相当数量的IBD患者中并未能阻止病程的进展,患者预后较差。随着"脑-肠微生态"互动机制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IBD认知和处理相关的消化心身整体医学思维和手段日趋涌现,为提升IBD的临床处理水平提供了启示。本文着重阐述运用消化心身整体医学思维和手段,针对肠道炎症相关的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免疫调控、肠道环境稳态等多个关键环节,以期提升IBD的临床处理水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消化系统 身心疗法 脑-肠互动 神经递质 微生物学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将于2016年9月22—24日在苏州召开。此次会议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6年重要的学术活动,会议将邀请国内外消化领域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专家面对面、病例讨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报告。现将会议征文内容以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学术会议 消化病学分会 会议征文内容 学术活动 英文摘要
  • 简介:由《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会吉林省肝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吉林省消化医师分会共同主办;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肝病医学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肝病协作组、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大力支持的肝脏疾病转化医学论坛(长春)暨第三届长春国际消化性疾病暨肝病高峰论坛将于2011年7月29日至30日在长春召开。

  • 标签: 医学论坛 高峰论坛 疾病转化 肝病 长春 征文通知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辽宁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CGC2018)”将于2018年9月27—29日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华医学会一类学术年会。会议将以大会、分会交流等形式展示我国近年的消化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新技术应用等学术成就,同时介绍当今国际消化领域新概念、新进展。演讲者既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也有成长中的中青年医师和研究生。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消化系病 学术年会 会议 十八 中青年医师
  • 简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共识和流调工作会议于2003年10月10-14日在安徽省桐城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华医学会肖梓仁副会长、消化病学分会名誉主委萧树东教授、绝大部分顾问和常委、H.pylori学组和H.pylori科研协作组全体成员,以及各省市消化分会主委等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消化病学分会 幽门螺杆菌 流调工作会议 消化不良
  • 简介:本文简介了内镜下早期胃癌的形态特点、可疑病灶识别、规范观察和电子染色、色素喷洒及共聚焦筛检技术,对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识别能力很有帮助。

  • 标签: 早期胃癌 形态特点 内镜 电子染色
  • 简介:背景:小肠类器官是体外研究肠道上皮最好的工具,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在国内建立并优化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为小肠上皮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常规培养L-WRN细胞,收集含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的条件培养基。处死6~8周龄C57BL/6小鼠,自末端回肠起取约15cm肠段,纵向剖开,EDTA法分离、收集隐窝上皮,以基质胶包埋多聚化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L-WRN条件培养基,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出芽情况,待出芽达一定长度后,重新包埋传代培养。结果:与含20%FBS的L-WRN条件培养基相比,含10%FBS的条件培养基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条件培养基浓度为10%、15%、20%、25%、30%均可促使小肠类器官形成,15%条件培养基的出芽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并发现15%L-WRN条件培养基(含10%FBS)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出芽。

  • 标签: 小肠类器官 原代细胞培养 L-WRN细胞 培养基 条件性 隐窝 干细胞
  • 简介:2000年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国际学会议暨医药卫生科技产品国际展览会定于2000年4月19~2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承办。大会名誉主席:宋健、吴阶平、张文健。大会主席:侯云德。大会有七个专业分会议:心血管、恶性肿瘤、传染病、肾病与糖尿病、创作与烧伤、传统医学现代化,环境、毒理与健康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报告本专业最新进展和预测,同时展开广泛讨论。大会秘书处:北京西直门南大街11号202室LSCM秘书处邮编:100044

  • 标签: 临床医学国际 产品国际 医药卫生科技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包括ABCB1、MMP2、CDH1、CD44)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徙实验评价两株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进而探讨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胃癌细胞株BGC-823的ABCB1、CDH1、CD44基因表达较SGC-7901高,而MMP2基因的表达在SGC-7901中较高。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徙实验显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迁徙能力比SGC-7901强。结论胃癌细胞的多药耐药与侵袭转移有一定的关系,CD44的高表达在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 标签: 多药耐药 侵袭转移 ABCB1 MMP2 CDH1 CD44
  • 简介:目的比较淋巴细胞分离液(LS)、Percoll液(PS)和Nycodenz液(NS)同步分离培养大鼠肝枯否细胞(KC)和星状细胞(HSC)的优缺点。方法①采用链酶蛋白酶E、胶原酶Ⅳ联合原位灌流消化,分别以LS、PS和NS的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同步分离培养大鼠KC和HSC。②碳素墨汁吞噬试验鉴定KC;α-SM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HSC。③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测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显示细胞活性,计数后计算细胞的得率、存活率和纯度。结果体外成功地同步分离培养了KC和HSC;培养的KC吞噬功能明显,而传代HSCα—SM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者几乎达100%;采用PS或NS体外同步分离KC的细胞得率和纯度均显著高于采用LS分离细胞所得(P〈0.01),而采用NS体外同步分离肝KC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PS或LS分离细胞的存活率(P〈0.05);分别采用LS、PS和NS同步分离HSC,三者的细胞存活率逐次升高(P〈0.05或P〈0.01),而使用LS同步分离的细胞虽然细胞得率比较高(P〈0.05),但其细胞纯度较使用PS和NS明显降低(P〈0.05),PS和NS分离获得的HSC得率和纯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Percoll液和Nycodenz液体外同步分离培养大鼠肝KC和HSC效果好,且后者的细胞存活率最高。

  • 标签: 细胞分离 枯否细胞 肝星状细胞 细胞培养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