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3代、第4代试剂与NAT的不同组合模式的比较,评价和探讨HIV核酸检测的意义,选择适合无偿献血者血液筛HIV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第3代和第4代2种ELISA试剂与NAT(诺华单人份检测)平行检测无偿献血标本,筛HIV阳性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采用ELISA第3代试剂、NAT或(第3代试剂+NAT)组合检测,假阳性率均较低,而特异性均较高,假阳性率分别为0.01%、0、0,特异性分别为99.99%、100%、100%;而所有含ELISA第4代试剂的筛模式其假阳性率均较高,而特异性均较低,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1种ELISA试剂或2种(3代+4代)联合检测模式,灵敏度均为87.50%,而NAT灵敏度为100%。ELISA试剂与NAT组合检测互补性相对较好}NAT在检出窗口期的HIV感染方面具有优势,其早期检测灵敏度优势可替代ELISA第4代试剂。结论:采用第3代ELISA试剂与NAT同时筛HIV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降低经血源传播HIV的风险;同时减少假阳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 标签: ELISA 核酸检测 HIV 献血者 筛查模式
  • 简介:红细胞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困难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不规则抗体常由于输血和妊娠等免疫刺激而产生,在盐水递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递质才能使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 标签: 红细胞血型: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研究捐献单采血小板的血液筛过程中,最佳血小板检测时间。方法:运用瑞典进口CA62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于采集后1min、5min、10min及30min检测40例静脉血标本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体积(MPV)。结果:在标本采集后的1min、5min、10min及30min进行检测,PLT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MPV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最佳血小板检测时间为10min。既可以满足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又能缩短献血者的等候时间,提高献血者的献血体验。

  • 标签: 成分血 单采血小板 献血 血小板计数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3年1月~2006年12月无偿献血者67800名。1.2试剂IgM抗-D、抗-E、抗-e、抗-C、抗-c、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IgG加C3d)均由上海市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3批IgG抗-D试剂分别由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上海市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台湾贝索公司提供。

  • 标签: Rho(D)抗原 初筛 确认 献血
  • 简介:目的:通过对5138例临床受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比例和性别差异,为确保安全输血,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受血患者资料,以常规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和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43%,患者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受血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和鉴定意义重大,是输血前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阳性 受血者
  • 简介:《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献血者血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检测HIV-1和HIV-2抗体或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而新版(2015版)血液检测策略采用2遍血清学方法和1遍核酸检测或1遍血清学方法和1遍核酸检测。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法 检测策略
  • 简介:患者,58岁,因胸闷伴胸痛、心慌不适来我院就诊,以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收入院。患者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型B型,Rh(D)阳性,Hb:106g/L。骨髓穿刺示:增生性贫血。行全弓置换术,

  • 标签: 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鉴定 不规则抗体筛查
  • 简介:目的:了解宝鸡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制定防控措施,进一步降低经血传播HIV的风险。方法:收集2009-2015年无偿献血者抗-HIV/HIV-P24筛和确认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5年宝鸡市无偿献血人群HIV筛反应率0.27%(796/293082),确认阳性率0.017%(49/293082),确认阳性符合率6.16%(49/796);HIV阳性标本的ELISA检测S/CO中高值:85.71%,低值:14.29%;WB条带分布为:gp160、gp120、gp41、p66和p24各100%;p51:97.96%;p31:95.92%;p55:83.67%;p17:91.84%;p39:81.63%。结论:宝鸡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仍在低水平流行;献血者确认的HIV阳性者以ELISA高、中S/CO值为主且多含8条以上WB带型;制定科学合理的献血招募策略,避免从高危人士中采集血液,能最大程度保证血液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HIV确证阳性 WB条带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5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筛后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并探讨现有筛策略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01-2015-06无偿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结果,分别计算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IV流行率,并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计算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度评估。结果:2010-01-2015-06共检测血液标本545761份,确认阳性标本73份,流行率为0.0134%。首次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099%(39/395352),重复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226%(34/150409)。计算经血液筛后,阴性血液传播HIV危险度为1∶251889。结论: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率较低,但仍存在经血液筛残余风险,故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保证血液安全,降低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无偿献血者 残余风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