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输血作为一种治疗疾病有效手段,挽救了许多病危患者,但它同时存在着一定风险,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现代输血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减少非必要输血,最大限度降低患者风险,保障受血者医疗安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近十年来我市临床用血量也以平均每年11%速度递增,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压力。我市从2013年1月起,全面开展临床输血病历考核评价工作,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普遍存在,大量宝贵血液资源被浪费,这也是造成我市临床供血紧张因素之一。在有限血液资源和临床日益增长用血需求矛盾下,如何实践科学合理用血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难题[1]。通过一年来输血病历考核评价工作,目前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 病历考评 科学合理用血
  • 简介: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herapeuticredcellexchange,TPE)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文献报道通过血浆置换治疗病种已超过100余种。虽然TPE不一定能去除基本病因,但的确是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措施。TPE中,置换液(RF)主要为晶体溶液(CF常用生理盐液)、蛋白质溶液(常用FFPAIP)及血浆代用品(常用706代血浆)联合使用。一个血浆容量置换,病理性去除率约为66%,

  • 标签: 血浆 置换 合理应用
  • 简介:临床输血属于临床治疗与抢救患者不可替代方式,科学合理输血可挽救患者生命,反之若输血不合理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影响治疗,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需加强重视。2010年起我院按照市卫计委要求开始推进科学合理用血工作,临床合理用血情况逐年有所改善。

  • 标签: 不合理输血 原因 合理输血 策略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合理用血状况,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法,对临床合理用血状况及管理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有74篇论文提到了临床用血存在不合理现象,研究地区覆盖我国东中西24个省市。有17篇定量研究,表明了我国临床用血合理性在不同医院、科室、成分血之间存在差异。在16篇临床用血管理论文中,加强临床用血制度建设被提及次数最多。结论: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加强医院输血管理重点在于提升临床医生自身专业素养,及医院管理层重视。

  • 标签: 临床用血 合理性 文献计量法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12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了解冷沉淀临床使用量、增长率及其合理性,为冷沉淀制备及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冷沉淀。方法:利用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对西京医院6年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冷沉淀用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2015年比2010年增长了91.1%,不符合输血指征21.15%。结论:冷沉淀使用量逐年上升,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救治,但使用前没有评估较常见,医生仅凭经验输注。故应加强临床输注冷沉淀监管及合理使用培训,节约有限血液资源。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成分输血 合理用血
  • 简介:有临床意义不规则抗体常引起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或使输入红细胞存活期缩短,因此在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诊断和预防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重要检查项目之一。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献血者 筛查
  • 简介:目的:评估Amicns3.2版本软件,比较Amicus与Trima采集双份血小板时间。方法:平均分配献血员,保证献血员条件无差异情况下统计Amicus和Trima双份血小板采集时间。结果:在产品和产量抽样均合格,平均体重、身高、采前血小板计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提下,平均采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cus3.2版本软件缩短了双份血小板程序时间,Amicus3.2版本采集时间上优于Trima。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 采集时间
  • 简介:目的:通过对二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嘱调查,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512例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512位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44%,微生物送检率为8.5%,二联以上用药率为41.0%,预防用药率为44.4%,给药途径上,静脉给药占99.5%,口服给药占0.5%,在我院现有的35种抗菌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为头孢他啶,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科室为心胸外科90.9%,最低科室为神经内科19.4%,微生物送检率最高科室为神经内科和新生儿科均为16.7%,微生物送检率最低科室是五官科、康复科、中医科、口腔科,均为0。35岁以上医师微生物送检率为6.25%,35岁以下医师微生物送检率为93.7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例偏高,微生物送检率极度偏低,经验用药比较常见,应采取措施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横断面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3种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改良hodge试验、CarbaNP试验、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筛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差异。方法:对23例待测菌株分别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并记录,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hodge试验17株阳性,阳性率为73.9%;CarbaNP试验19株阳性,阳性率为82.7%;mCIM试验20株阳性,阳性率为87.0%。结论:改良hodge试验步骤简单易行,结果稳定,阳性率高,但用时较长,可用于试验结果再次验证,也可用于大量临床住院标本。CarbaNP试验前期准备及步骤复杂,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但它最短30min内出现结果,颜色对比显著,可用于实验初期快速检验。mCIM试验操作简单,符合率和特异性高,结果易于观察,可用于常规实验室碳青霉烯类检测。

  • 标签: 改良HODGE试验 CARBA NP试验 mCIM试验 碳青霉烯酶
  • 简介:目的:探讨科学高效献血体检方法,保障献血者安全和血液安全。方法:采用综合体检法,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并结合血液初筛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可行性判定,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挖掘出了一部分隐藏病史,总献血不良反应率及重度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国内有关报道和本单位数据,血液最终报废率低于国内同行水平。结论:综合体检法可科学、全面地保障血液和献血者安全,减少血液浪费,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偿献血 体检 安全 综合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化学发光法(TP—CMIA)在梅毒实验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查血清样本8000例,分别用TRUST、TP-ELISA和TP-CMIA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ST检出阳性397例,阳性率为4.96%;TP—E1.ISA检出阳性290例,阳性率为3.63%;TP—CMIA检出340例,阳性率为4.25%。TP—cMIA和TP—ELI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TP—cMIA优于TRusT和TP—ELIsA,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直观、快速、省时。TP—CMIA能够助于梅毒准确诊断,适合于常规临床筛查应用,对保障临床输血和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诊断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筛查血小板抗体方法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对78例需要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患者作流式细胞筛查术检测,同时采用经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AKPLUS试剂盒)做对照,比较2种方法实验结果。结果:流式细胞术血小板抗体检出率为35.90%(28/78),PAKPLUS检出率为25.65%(20/78),2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AIPA技术鉴定,流式细胞术筛查血小板抗体为阳性患者中,有10例含抗HLA抗体,有1例含抗HPA-5b抗体,有9例为自身抗体。结论:成功建立了流式细胞术筛查血小板抗体并应用于临床检测;该技术拥有快速、易于操作特点,且能实现程序化、标准化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筛查 流式细胞术
  • 简介:ABO血型反定型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特殊患者IgM类血型抗体效价比较低,按常规方法在室温及4℃盐水介质中应该出现凝集反应,无法观察到.用聚凝胺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反定血型,能够促使微弱抗体与红细胞凝集,达到满意鉴定结果.

  • 标签: 血型 聚凝胺 抗体
  • 简介: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一种致命性疾病,可在人之间通过一定传播途径传播。由于具有极快蔓延速度和极高致死性,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全球性传染病,其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尤为重要。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核酸检测 检测模式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中丙肝抗体(抗?HCV)灰区结果,减少漏诊误诊。方法:运用CMIA和ELISA对系列稀释质控血清进行检测,绘制浓度响应曲线,评估2种方法灵敏度。分别用CMIA和ELISA检测A、B2组灰区样本,分析2种方法筛查灰区样本结果。此外,对B组样本检测HCV-RNA,并作分析。结果:CMIA法较ELISA法有更高灵敏度(t=2.36,P〈0.05);以ELISA法为对照组CMIA法为试验组检测A组灰区样本,2组阴阳性符合率为56.00%(42/75),2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P〈0.01)。以CMIA法为对照组ELISA法为试验组检测B组灰区样本,2组总符合率为33.33%(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P〈0.01)。A组中ELISA法48.28%(28/58)样本CMIA结果为无反应性;B组中CMIA法88.00%(22/25)样本ELISA结果为无反应性,且其中27.27%(6/22)核酸检测为阳性。结论:CMIA灰区设置为1.00-4.99,而ELISA灰区设置为0.80-4.00,并对灰区范围样本进行进一步复测,以有效减少假阳性率和漏诊率。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灰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简介:患者,58岁,因胸闷伴胸痛、心慌不适来我院就诊,以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收入院。患者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型B型,Rh(D)阳性,Hb:106g/L。骨髓穿刺示:增生性贫血。行全弓置换术,

  • 标签: 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鉴定 不规则抗体筛查
  • 简介:目的:了解木瓜蛋白酶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检测临床上常见13种IgG类抗体结果情况,以便为临床选用哪种检测方法更为合理提供依据。方法:用4种方法分别检测抗-A、抗-B、抗-D、抗-C、抗-c、抗-E、抗-e、抗-M、抗-N、抗-Jkb、抗-Fya、抗-Fyb、抗-MurIgG抗体效价,并采用效价评分来比较分析。结果: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法均检出所有13种抗体;木瓜蛋白酶法检出抗-A、抗-B、抗-D、抗-E、抗-C、抗-c、抗-e、抗-Jka8种抗体;微柱凝胶法检测13种抗体效价较其他3种方法敏感,凝集现象较明显,效价计分较高。结论:针对不同试验要求选择不同试验方法。为保证输血安全,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时应优先选用抗球蛋白法,必要时最好几种方法联合使用,这样不会造成抗体漏检,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

  • 标签: 血型抗体 IGG类抗体 抗体效价
  • 简介:目的:用日本Sysmex公司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临床标本,探讨电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计数血小板准确性以及影响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电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和手工法计数血小板分别为PLT-I,PLT-O,PLT-F和PLT-M,分别用PLT-I,PLT-O,PLT-F对PLT-M作Bland-Altman图。结合CLIA188室间评估指标(血小板允许误差限值为T±25%),分析2种方法一致性;并统计分析对照组及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标本红细胞碎片计数(FRC%)、小红细胞百分率(MicroR%)、网织血小板比率(IPF%)95%可信区间,观察其对仪器法检测结果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60例PLT计数电阻抗法、光学法,荧光法和手工法比较都具有较好一致性。小红细胞组60例PLT计数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最高,偏差随着FRC%和或MicroR%增多而变大,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越明显,而光学法、荧光法和手工法之间具有较好一致性,此时FRC%和Micro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PF%无明显差别。幼稚(大)血小板组60例PLT计数电阻抗法和光学法结果可信度低,且光学法最低,而荧光法与手工法一致性较好,此时IPF%明显升高。结论:XN-9000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在正常血液标本中,3种方法与手工法一致性好,结果均可靠。在小红细胞和或红细胞碎片干扰标本及血小板形态异常标本中,电阻抗法结果不可靠,可用荧光法或手工法进行复查。而光学法抗小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能力较强,对幼稚血小板会漏检。

  • 标签: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荧光法 光学法 电阻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质量效果。方法:分别使用双面冷板速冻技术和三洋双压缩空气介质速冻技术进行FFP速冻,观察FFP融化后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析出情况。结果:不同冷冻技术制备FFP,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性,三洋双压缩空气介质速冻技术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率为2.53%,制备FFP时冷冻速度对FFP质量有显著性影响。结论:使用双面冷板速冻技术进行FFP速冻效果更好。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速冻 纤维蛋白 絮状不可逆聚集物 效果
  • 简介:随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先后颁发,我国输血医学不断发展,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成分输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普遍认可,医院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方面仍然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观念陈旧、重视不够、不合理用血和过度用血等情况[1]。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地区医疗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临床用血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各级用血机构专业人员对输血法律法规、成分血使用熟悉程度,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 标签: 医疗机构 专业技术人员 临床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