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ELISA检测项目临界值不确定评定,探讨适合血站ELISA检测项目的灰区设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测量不确定要求实施指南》及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等其他不确定指南文件,采用A、B类评定方法对实验室酶免检测临界值测量不确定进行评定。结果:在C.O取0.15时,临界值不确定为0.150±0.033,为临界值22%。结论:本实验所使用方法可以对酶免检测临界值测量不确定进行评定。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临界值 不确定度
  • 简介:中央电视台《新闻1+1》以《血荒,心慌》为题报道我国昆明等部分城市临床血液供应得不到保障,出现“血荒”问题。随后段时间,“血荒”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焦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发生“血荒”原因。作者作为名血液管理工作者,结合我市采供血工作实情,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提出无偿献血工作“四转移延伸”[1](即由指令性计划指标献血向无指标的自愿无偿献血转移;次献血向多次献血转移;次献血量200ml向400ml转移;临床用全血向成分血、自体输血转移;无偿献血工作从城市向农村延伸),较有效地保障了临床安全、充足用血。

  • 标签: 无偿献血 安全 充足
  • 简介:目的Ax种罕见ABO亚型,其分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以Ax亚型家系和无关Ax亚型献血者个体为对象,研究中国人群Ax亚型分子基础。方法ABO血清学定型、血浆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A酶)活性测定、ABO基因7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扩增、基因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DNA克隆和测序分析显示,家系先证者和无关献血者个体ABO基因分别为A/O01和A/O02基因型,在第7外显子均存在426G〉C杂合突变,导致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氨基酸发生M142I改变。在120正常样本中未检出此突变。结论ABO基因426G〉C突变导致N-乙酰-D-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第142位氨基酸置换改变了酶保守区域,从而降低了酶催化活性,导致Ax表现型。本突变为国际首次报道。

  • 标签: Ax等位基因 ABO基因 血型 亚型
  • 简介:目的:通过对5138例临床血患者不规则抗体回顾性调查,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比例和性别差异,为确保安全输血,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血患者资料,以常规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43%,患者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血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意义重大,输血前检查重要内容之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阳性 受血者
  • 简介:输注各种血液成分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治疗措施之,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输血相关传染病发生。随着《献血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采取了系列措施,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监督管理,

  • 标签: 献血员 受血者 血液检测
  • 简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主要含有F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临床适应证为甲型血友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以及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缺乏导致出血、外科大手术及大出血,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差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FⅧ:C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用微柱凝胶实验(MGT)检测血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预防和减少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采用MGT技术对需要输血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初筛抗体阳性标本采用MGT技术使用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1~10号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2者相符为抗体阳性。结果:MGT技术检测申请输血患者5692例,检出特异性抗体6例,全部为Rh抗体。阳性率为1.05‰,其中抗D2例,抗E2例,抗Ce1例,抗cE1例。结论:MGT技术检测血者免疫性不规则抗体灵敏高,结果准确可靠,可以有效预防ABO以外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MGT技术可以常规用于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

  • 标签: 微柱凝胶 不规则抗体 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湖北地区肾移植者与HLA基因相关性。方法:运用PCR-SSP法对我院湖北地区406例肾移植者(观察组)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并与4026例湖北骨髓库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检出HLA-A32、B35、B44、B45、B52、B56、B64、B75、DRB1*10、DRB1*14、DRB1*16,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35、DRB1*14基因频率〉0.05;检出B46、DRB1*9、DRB1*17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B46、DRB1*9基因频率〉0.1。结论:高频率基因与湖北地区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基本致,其中B35、DRB1*14等位基因可能湖北地区易感基因;B46、DRB1*9等位基因可能保护基因。

  • 标签: 肾移植 HLA 基因频率
  • 简介:<正文>临床检查临床诊断和治疗基础,临床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诊断和治疗准确性和有效性。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检查基本项目,可以确定血液中可见成分质量和数量,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有效检测细菌性传染病。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去体检还是生病,医生通常都会要求我们进行血常规检查。然而,很多人都很被动,甚至不愿意去。为什么?许多人认为血常规检查无用,他们无法理解。然后他们就不会依赖医生来解释为什么他们应该错误地花钱。事实上,这种想法错误。血常规检查人体健康检查中最常见检查项目。它可以直接反映人们身体状况,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那么对于患者来说,我们如何通过检查血常规报告来初步判断他们身体状况呢?今天,让我们给你些科普知识。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 简介:目的:明确两种不同检测系统凝血酶原时间-区域性国际敏感指数(PT-localISI),并观察localISI对不同检测系统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可比性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CL-9000和赛科希德SF-8000检测PT,使用国际标准化比率标准血浆对2种检测系统ISI进行标定,确定其localISI,并分别利用localISI和厂家提供ISI计算患者和健康志愿者PT-INR。结果:ACL-9000检测系统PT-localISI为1.18,SF8000检测系统PT-localISI为1.11,与厂家提供ISI存在差异;对口服抗凝剂患者,使用厂家提供ISI,ACL-9000检测系统和SF-8000检测系统报告PT-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使用PT-localISI,则PT-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保证不同检测系统PT-INR可比性,必须确定不同检测系统PT-localISI。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率 区域性ISI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中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者36例(Ⅰ组)、单纯T2DM者38例(Ⅱ组)和健康体检者32例(Ⅲ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标本APN和RBP4浓度,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Ⅰ组血清APN浓度为(3.5±0.8)mg/L,显著低于Ⅱ组(7.8±0.9)mg/L和Ⅲ组(11.6±1.6)mg/L;Ⅰ组血清RBP4浓度为(23.1±2.8)mg/L,显著高于Ⅱ组(13.6±1.5)mg/L和Ⅲ组(10.2±1.7)mg/L。APN浓度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402、-0.322、-0.316、-0.518和-0.469,均P〈0.05);而RBP4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r=0.486、0.347、0.396、0.401和0.355,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426,P〈0.05)。结论:血清ANP和RBP4检测对T2DM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 简介:目的:回顾性凋查扬州市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血费返还情况,破解“血荒”用血返还政策对此影响及思考。方法:通过对5年以来无偿献血返还资料收集、整理、统计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有可能呈逐年递增趋势,对血站无偿献血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保临床用姐。结论:国家财政应加大对无偿献血工作经济投入,加强宣传及改进偿还服务措施,保证临床用血,避免“血荒”出现。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费返还 探讨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医院内感染细菌种类、致病菌科室分布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中临床标本分离培养严格符合设计条件200株细菌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对患者基础病史、感染细菌种类、感染危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等进行分析。结果:①200株病原菌分离株中普外科27%、ICU15%,比例最高;②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6.5%,其中大肠埃希菌29.5%、铜绿假单胞菌10.5%、肺炎克雷伯菌10.0%和鲍曼不动杆菌9.5%最为常见,而在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12.O%;③手术及其他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短、年龄因素等都对医院内感染有着重要影响;④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较敏感,而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和唑烷酮类抗生素较敏感;⑤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对临床使用抗生素有较好指导作用。结论:医院要进步加强医院内感染细菌监测,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观念和培训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同时,临床需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延缓菌株变异以及耐药菌株增加。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 病原菌分布
  • 简介:目的:总结本血液中心在互助献血工作中遇到问题,分析原因,探求解决方法,以期提高无偿献血率。方法:对比统计2011、2012年1—7月本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及互助献血情况,对其献血量、体检不合格者数量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普遍问题或家属质疑问题。结果:互助献血者体检不合格比例〉15%,明显高于采血车,其合格不献血率、持无效证件率明显高于自愿无偿献血者,人均献血量低于自愿无偿献血者。结论:互助献血面临比自愿无偿献血复杂情况需要引起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高度重视。

  • 标签: 互助献血 无偿献血 对策
  • 简介:目的:通过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HCV、HIV、TP等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因子标记物及ALT检测,探讨其在医院感染控制、化解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中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592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谷丙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单项HBsAg阳性率为16.09%,HBsAg加HBeAg阳性率1.62%,HBsAg加HBeAg加HBcAb阳性率7.16%,HBsAg加HBeAb加HBcAb阳性率8.49%,HBsAg加HBcAb阳性率0.51%,单项HBeAb阳性率0.59%,单项HBcAb阳性率4.76%;HBV总阳性率为38.92%。抗-HIV阳性率0.087%;抗-TP阳性率0.74%;抗-HCV阳性率1.27%;4898例ALT〉40U/L,阳性率25%。17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BV7例(41.18%);HIV重叠感染HCV3例(17.65%);HIV同时感染HCV和HBV三重感染2例(11.76%)。结论:①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相关感染疾病标记物检测对防范手术和输血风险十分必要。②要加大经费和技术投入,最大限度选用灵敏高、重复性好试剂和仪器,尽可能采用能缩短"窗口期"试剂,进步提高检出率,才能有效地减少输血和手术医疗风险和纠纷发生。

  • 标签: 手术前 输血前 乙肝标记物 抗-HCV 抗-HIV 抗-TP
  • 简介:目的:了觧和掌握重复献血者献血动态情况,评价现行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效果,制订和调整新形势招募策略,为建立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决策参考。方法:2008年8月—2010年1月调查在本中心流动采血车献血3次以上2713名自愿无偿献血者献血情况及检测结果,调查内容包括献血品种、献血量、献血次数及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等。结果:2713名重复献血者中,首次献全血200ml、400ml人次比例分别为51.42%和48.58%;随着献血次数增加,400ml全血采集人次比例逐渐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占献血总人次66.37%;血小板捐献的人次也相应增加,但只占调查总人次1.97%。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献血者(P〈0.01)。结论:重复献血者对无偿献血持有积极动机;无偿献血知识认知较高,反复献血行为积极;多次定期献血,血液质量与安全得到保证。

  • 标签: 重复献血者 献血情况 血液检测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12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了解冷沉淀临床使用量、增长率及其合理性,为冷沉淀制备及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提供依据,进步规范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冷沉淀。方法:利用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对西京医院6年临床应用冷沉淀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冷沉淀用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2015年比2010年增长了91.1%,不符合输血指征21.15%。结论:冷沉淀使用量逐年上升,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救治,但使用前没有评估较常见,医生仅凭经验输注。故应加强临床输注冷沉淀监管及合理使用培训,节约有限血液资源。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成分输血 合理用血
  • 简介:无偿献血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行为。此外,对献血者本身来说,无偿献血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发生率,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延年益寿。从精神层面讲,这行为能净化人心灵。我国献血制度直伴随着新中国输血实验发展与时俱进[1],因此要激励更多的人投身无偿献血事业中来。

  • 标签: 无偿献血 调查分析 建议
  • 简介:随着临床用血量逐渐增加,供血紧张,招募无偿献血人员困难时有出现。那么如何招募、培育健康无偿献血者队伍,节约有限血液资源采供血机构工作重点。笔者回顾分析了2013-2015年我站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数量和原因,对血液从采集到发放各个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充分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进步提高血液质量和安全,使血液报废率达到最合理水平。

  • 标签: 血液报废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分析ICU护士对输血安全认知情况和需求,为不同层次护士进行针对性强安全输血培训提供参考。方法:从11方面自行设计输血安全护理方面的问卷,调查2家医院ICU护理单元共83名护士对安全输血认知程度以及相关培训需求。结果:2家医院ICU护士均对安全输血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是在侧重于实际应用输血知识上掌握程度不,绝大部分护士对此方面的输血知识和法律个案有较强兴趣和培训需求。结论:对于不同层次护士,应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输血相关性培训和教育,内容更应该侧重实际应用和临床法律个案,以便进步减少护理输血风险。

  • 标签: ICU护士 安全输血 认知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