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输血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现状与趋势,探讨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的措施和对策。方法:对我院2007—2011年临床输血总量、全血和成分用血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分输血比例较高;临床用血量逐年增加;血小板、冷沉淀、洗涤红细胞等用量逐步增加;人均用血量逐年增加;血浆用量比例有下降趋势,但与红细胞悬液的比例仍明显高于国外。结论:临床用血日趋规范,但仍有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 标签: 临床输血 回顾 分析
  • 简介:目的:对妇科患者生殖道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580例妇科门诊患者,用一体化试剂盒进行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脲原体(Uu)培养和检测。结果:580例妇科门诊患者中支原体培养结果阳性有315例,检出率为54.3%(315/580),其中Mh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4.7%(15/315)和61.0%(192/315),Mh和Uu的混合感染率为34.3%(108/315),uu的检出率和Mh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O.05)。对于单纯的Uu感染,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性最高,均超过75%,其他10种药物耐药性均小于50%;单纯Mh感染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于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均有较高耐药性,超过70%。Mh和uu的混合感染对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超过70%。结论:女性生殖道内支原体检出率较高,且以单纯uu感染为主;治疗方面,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美满霉素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一线药物进行仲用.

  • 标签: 支原体 女性生殖道 耐药性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对解放军第117医院近5年内临床用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用血现状,探讨如何提高各种成分血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对2007—2011年间各种血液成分(包括全血、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的使用量和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内成分输血率一直保持在高水平,达到99%以上;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使用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血浆使用率除2008年外,其余4年均高于红细胞使用率;而血小板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则总体程下降趋势。结论:加大对临床输血知识宣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是提高成分输血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关键。

  • 标签: 成分输血 成分血 输血适应证
  • 简介:目的:通过对二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嘱的调查,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512例患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512位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44%,微生物送检率为8.5%,二联以上用药率为41.0%,预防用药率为44.4%,给药途径上,静脉给药占99.5%,口服给药占0.5%,在我院现有的35种抗菌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头孢他啶,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心胸外科90.9%,最低的科室为神经内科19.4%,微生物送检率最高的科室为神经内科和新生儿科均为16.7%,微生物送检率最低的科室是五官科、康复科、中医科、口腔科,均为0。35岁以上医师微生物送检率为6.25%,35岁以下医师微生物送检率为93.7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例偏高,微生物送检率极度偏低,经验用药比较常见,应采取措施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横断面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1—2012年129328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ELISA双试剂抗-HCV检测以及混样核酸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2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抗HCV阳性率为0.25%(327/129238)。HCVRNA阳性率为0.10%(130/129238)。丙肝病毒的感染与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不相关(P〉0.05),但与献血者的年龄、职业密切相关(P〈0.05);同时抗HCV阳性率与ALT、HCVRNA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和梅毒感染无关。结论: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CV阳性率较低,且主要为单纯性感染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筛查 核酸检测
  • 简介:目的:了解十堰市无偿献血者中抗-HIV确认阳性者的分布特征,降低输血传播HIV的风险。方法:查找抗-HIV确认阳性者的个人信息,血液采集信息及检验信息,分析其感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和感染途径。结果:212302名无偿献血者中抗-HIV初筛阳性122例,WB法确证阳性4例,其中献血前未知4例,流行病学调查传播途径为异性性传播3例,经血液传播1例。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在无偿献血招募、体检征询、献血者信息管理、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血液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IV阳性 十堰
  • 简介:目的:评估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对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并制定合理的复查策略。方法:对2010-05-2011-11送检标本中低浓度HBsAg或属于乙肝少见指标组合模式的HBsAg436例、HBsAb194例、HBeAg147例、HBeAb161例、HBcAb85例,以及756例HCV阳性、707例Syphilis阳性和94例HIV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复查,评估两者之间的重复性。结果:HBsAg复查前后符合率为63.07%,HBsAg在浓度≤0.1U/mL、0.1~1.0U/mL、1~10U/mL和〉10U/mL的符合率分别为38.25%、66.07%、84.21%、96.11%,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组后在0.05~0.15U/mL与0.15~1.00U/mL两组中复查前后符合率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均P〈0.05);HBsAb、HBeAg、HBeAb、HBcAb、HCV、Syphilis和HIV复查前后符合率分别为96.39%、91.16%、96.27%、96.47%、97.35%、98.73%、91.49%。HCV在S/CO值为0.90~1.09与1.10~1.59,两组复查前后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MIA检测HBsAb、HBeAg、HBeAb、HBcAb、HCV、Syphilis和HIV重复性好,但HBsAg重复性较差。当HCVS/CO值在0.90~1.09以及HBsAg浓度≤0.15U/mL时,必须通过高速离心复查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 标签: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复查 输血前检查 感染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