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11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4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2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颈动脉超声及血清hs-CRP浓度、血压、血糖、血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各种生化指标,详细记录个人史、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并分析hs-CRP浓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hs-CRP与年龄、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内皮素、白细胞计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显著负相关,(P〈0.05);脑梗死、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内皮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糖、血液黏稠度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hs-CRP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其危险因素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因此,在脑梗死的防治中,干预hs-CRP的水平可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高血压1,2,3级患者和52例正常对照者.测定并比较其血清hsCRP浓度。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高血压1,2级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增加,且hsCRP浓度可反映其血压水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2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痛及吸烟情况分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比较。结幕(1)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96±5.26)mg/LUS(3.16±3.54)mg/L,P=0.006]。(2)颈动脉斑块组患者平均血清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患者[(5.35±4.82)mg/Lvs(3.16±3.54)mg/L,P=0.002]。(3)根据吸烟情况进行分层后,1年内有吸烟行为者中颈动脉斑块硬化组患者血清hs-CRP平均值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5.30±5.02)mg/Lvs(3.07±1.70)mg/L,P=0.024]。(4)无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hs-CRP均值高于颈动脉正常组[(5.03±5.35)mg/LUS(3.25±3.61)mg/L,P=0.032]。结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有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 标签: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血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据结果用1999年WHO标准选取冠心病合并ⅡB组69例,另设糖代谢正常冠心病组64例(对照组)。测定两组体重、血压、血脂、血肌酐、血hs-CRP,记录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血hs-CRP水平、冠脉病变积分在IFG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冠心病合并IFG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血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2685,0.5232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IF6患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病变呈弥漫性狭窄。冠心病合并IFG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血hs-CR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空腹血糖受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超敏C反应蛋白 冠脉狭窄程度积分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1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被分成辛伐他汀常规治疗组(48例)和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组(69例)。观察治疗后6周两组血浆hs—CRP和血脂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血浆hs—CRP、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组的hs—CRP下降幅度较辛伐他汀组更大(P〈0.05),两组血脂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浆hs—CRP浓度。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辛伐他汀 氢氯吡格雷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入院时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与梗死相关血管早期自发再通的直接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急性STEMI患者268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分为血管未通组181例(TIMI0~Ⅰ级),血管再通组87例(TIMIⅡ~Ⅲ级)。入院后立即采集外周静脉血,由中心化验室检测hs-CRP,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在症状发生12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血管未通组与血管再通组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9±21.23)mg/Lvs(25.17±24.36)mg/L,P〈0.05]。结论入院hs-CRP水平在急性STEMI患者早期血管再通中明显降低。

  • 标签: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质 冠状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血管重构与脂联素(adiponectin,APN)、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和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关系。方法6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ISR分为ISR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PN、hs-CRP浓度;采用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冠状动脉重构指数(remodelingindex,RI)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分析RI与血清APN、hs-CRP浓度及FMD的相关性。结果ISR组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PN浓度及RI、FM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与血清APN浓度及FMD呈显著正相关性关系(r=0.547,P〈0.05;r=0.428,P〈0.05);与血清hs-CR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关系(r=-0.602,P〈0.05)。结论血清APN、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与ISR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 血管重构 脂联素 高敏C反应蛋白 内皮功能
  • 简介:一个新的研究显示,血液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简称CRP)水平并不会使人发生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升高。C反应蛋白是一种反应人体炎症状态的蛋白。近年来C反应蛋白很受关注,因为有证据显示它与心脏病相关,可能是心脏病的标志物之一。但疑问仍然存在,到底C反应蛋白只是反映心脏存在问题,还是它本身可以导致心脏疾病?

  • 标签: 反应蛋白 心脏病 危险因素 蛋白水平 胆固醇 存在问题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诊治的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按其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0mg/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HDL-C、LDL-C、TG、TC)及hs-CRP水平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4.28±0.86)mmol/L]、TG[(3.25±0.89)mmol/L]、LDL-C[(2.09±0.57)mmol/L]、HDL-C[(1.38±0.43)mmol/L]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5.33±1.00)mmol/L、(3.58±1.01)mmol/L、(3.18±0.74)mmol/L、(1.16±0.3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进一步改善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患者hs-CRP水平,对于减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血脂 高敏C反应蛋白 2型糖尿病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密切相关。作为机体非特异性的炎症敏感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日益备受关注。我们对我院住院诊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CRP检测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进一步明确CRP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C反应蛋白 早期血清 临床观察 蛋白水平 急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hsTnT)轻度升高在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就诊于我院的胸痛患者,hsTnT水平在0.001~0.030ng/mL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hs-TnT检查采用美国罗氏公司的cobase601自动检测仪检测。结果共入选45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肌酐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hsTnT较非冠心病组升高,分别为(0.014±0.009)ng/mL和(0.007±0.005)ng/mL,P=0.004。冠心病组患者hsTnT与冠脉Gensini积分相关分析:相关系数=0.418,P=0.034。结论对于疑诊冠心病的胸痛患者,低浓度的hsTnT升高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且hsTnT的值可能与冠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 标签: 冠心病 肌钙蛋白 冠脉造影 胸痛 患者年龄 高敏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改变特点与临床生理指标、血生化指标、凝血指标之间的关系,了解急性脑卒中对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55例(观察组),进行有关临床指标检查和不同时刻CRP的测定。另选在门诊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0例(对照组),测定CRP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患者CRP动态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69~0.0006),发病初期CRP的变化与WBC计数、血糖、胆固醇变化显著相关,随后的增高则与年龄、甘油三酯、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有关,与格拉斯哥意识评分和巴塞尔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CRP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机体损伤的实际状况,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但这种变化会受到血液中多种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甘油三酯类 血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对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预后价值的意义.方法:测定65例AMI患者的血清CRP含量,并观察其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CRP≥8mg/L的AMI患者其心力衰竭(17.24%),心律失常(20.69%),心脏事件发生率(40.83%)明显高于CRP<8mg/L的13.89%,5.56%,5.56%(P<0.01).结论:血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研究表明,炎性机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其中,炎性反应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的血清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的发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年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tymorphisms,SNP)遗传标记的出现,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缺血 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72例。根据CAG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CHD组(n=225例)和对照组(n=247例)。所有患者在CAG前空腹行血液生化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CH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PV和hsCRP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CY(OR=1.027,95%CI:1.007—1.046,P=0.007)、MPV(OR=2.024,95%CI:1.597~2.565,P〈0.001)和hs—CRP(OR=1.079,95%CI:1.044~1.115,P〈0.001)是CHD的危险因素。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超敏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
  • 简介:曾有报道指出,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患者,连续监测其发作后24h内每隔6h的肌钙蛋白T(hsTnT)浓度及峰值,可以很好预测患者梗死面积和远期预后。无论是峰浓度还是固定时间点的hsTnT浓度都与发作后48h内总肌酸激酶(CK)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比应用心肌酶峰浓度作为预测心肌梗死面积大小的指标,单次测定hsTnT成本更低,临床依从性也更好,

  • 标签: 心肌梗死面积 峰浓度 肌钙蛋白 冠脉介入 连续监测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运动试验阳性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54例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入院行运动平板试验,并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54例冠心病患者中运动试验阳性21例,阴性33例。运动试验阳性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运动试验阴性组[(4.7±1.4)mg/L:(3.1±1.5)mg/L,P〈0.001],血清CRP浓度较高[(4.7±1.4)mg/L]的患者运动试验的阳性率较CRP浓度较低[(3.1±1.5)mg/L]者显著升高(77%:2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浓度与运动试验诱发心肌缺血有关。

  • 标签: 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门诊体检人群17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n=56)、高血压前期组(n=66)、高血压组(n=54)三组,检测受试者血UA、CRP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UA、CRP对血压的影响。结果①三组间TC、TG、LDL-C、HDL-C、BMI及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高血压前期组血U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同时低于高血压组(P〈0.01);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UA、CRP分别与SBP、DBP呈独立相关(P〈0.05~0.01)。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已有血UA、CRP水平的升高,血UA、CRP与血压独立相关。

  • 标签: 高血压前期 尿酸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5例,非冠心病组为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及血清雌二醇有无差异,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5.28±3.95)mg/L比(1.78±1.28)mg/L,P〈0.05]。②冠心病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80.46±12.39)pmol/L比(113.62±16.87)pmol/L,P〈0.05]。③绝经后女性冠心病血清hs~CRP水平与血脂及雌二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hs~CRP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绝经后 冠心病 血清雌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