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发作心悸10余年,多次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而作活动平扳试验。运动前.平卧位心电图正常。体检心肺正常,基础血压140/90mmHg。无高血压病史,采用Bruce方案,运动总时间4分钟54秒,〈Ⅰ级,心率136次/分,达该年龄组最大心率100%。病人感觉气喘、无力、面色苍白,测血压160/100mmHg,当时血压增高考虑运动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反射性血压升高。即结束运动示窦性心律,心率逐渐减慢,103次/分,匀齐,血压由增高渐稳定,140/55mmHg,屏幕观察5′14″时,示房性期前收缩(PAS)诱发连续性频率达266次/分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由坐位,取平卧位,舌下含硝酸甘油0.5mg,鼻吸氧,

  • 标签: 运动负荷试验 诱发 室上速 Bruce方案 室上性心动过速 最大心率
  • 简介:1临床资料与心电图患者女,17岁,胸闷、心悸2d,呈持续性,活动时加重,元头晕、晕厥、胸痛,体检:BP90/60mmHg,R22次/min,无颈静脉怒张,肝颈征(-),双肺(-),心界不大无震颤,心音有力,律齐,心率200次/min,肝脾未及,下肢不肿,心脏彩超:右室稍大,瓣膜形态正常,抗“O”<250u,血沉14mm/h,RF(-),AST42u/L.胸片:双肺清晰,心膈正常.

  • 标签: 心电图 特发性室速T波改变 心肌炎
  • 简介:依达奉作为新型脑保护剂已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1)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2)对缺血性血管障碍大鼠模型的脑保护作用(脑水肿及脑梗死体积的抑制作用,神经缺损体征的减轻作用),并有望能延长缺血周边区可能恢复血流的治疗时间窗[1].自2004年6月至2005年3月我们选择临床确诊脑梗死病人51例,给予依达奉治疗,并与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治疗的54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疗效观察 2004年6月 脂质过氧化 清除自由基
  • 简介:征性心脏病是产科领域特有的心脏病,占妊娠并心脏病的5%,病势凶猛,对母婴安全威胁很大。我院1997~1998年6月明确诊断妊征性心衰16例,采取药物治疗心衰,适时终止妊娠和护理综合措施,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1例经产妇,15例初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7.5岁,孕34~35周2例,孕36~40周13例,大于40周1例,临床表现:血压22/14~28/17KPa,水肿,蛋白质均++至++++,6

  • 标签: 妊高征 心力衰竭 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磁化量子血疗对粘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人入院后停用影响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采用磁化量子血疗,每周3次,12次为1疗程.治疗前、后作血粘度,血小板聚集集率,体外血栓形成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胸闷、头晕等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体外血栓形成试验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磁化量子血疗对粘血症有确切疗效.

  • 标签: 磁化量子血疗 高粘血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维帕米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观察42例22-73岁的PSVT患者,其中伴有冠心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预激综合征5例。结果42例PSVT经维帕米治疗终止36例,有效率为86%;36例PSVT经维帕米终止后出现心律失常6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AT)1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2例,交接性心律1例,窦性停搏2例,其中3例出现在预激综合征(WPW)合并PSVT。结论临床工作者应对WPW合并PSVT要有足够的认识,从严掌握维帕米终止PSVT适应症。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维拉帕米 PSVT 疗效 WPW
  • 简介:患者男,36岁,维吾尔族。临床诊断:淋巴肉瘤白血病急性白细胞溶解。白细胞404×109,血钾7.9mmol/L,心电图示:P波低平,隐约可见,R-R间期规则,频率约为100次,……

  • 标签: 淋巴肉瘤 白血病 高血钾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11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4例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而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对照A组)及32例健康人(对照B组)的颈动脉超声及血清hs-CRP浓度、血压、血糖、血脂、一氧化氮、内皮素等各种生化指标,详细记录个人史、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并分析hs-CRP浓度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hs-CRP与年龄、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内皮素、白细胞计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与一氧化氮显著负相关,(P〈0.05);脑梗死、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内皮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糖、血液黏稠度是hs—CRP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hs-CRP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其危险因素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因此,在脑梗死的防治中,干预hs-CRP的水平可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标记物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2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痛及吸烟情况分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比较。结幕(1)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96±5.26)mg/LUS(3.16±3.54)mg/L,P=0.006]。(2)颈动脉斑块组患者平均血清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患者[(5.35±4.82)mg/Lvs(3.16±3.54)mg/L,P=0.002]。(3)根据吸烟情况进行分层后,1年内有吸烟行为者中颈动脉斑块硬化组患者血清hs-CRP平均值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5.30±5.02)mg/Lvs(3.07±1.70)mg/L,P=0.024]。(4)无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hs-CRP均值高于颈动脉正常组[(5.03±5.35)mg/LUS(3.25±3.61)mg/L,P=0.032]。结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有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 标签: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 简介:目前,临床及实验资料均证实11β羟化固醇脱氢酶2型(11β-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typeⅡ,11βHSD2)缺陷可导致血压升高.甘草甜素和胆酸是11βHSD2的抑制剂,它们通过抑制11βHSD2增加组织局部分泌的皮质醇及降低醛固酮水平致血压升高.糖是11βHSD2的抑制剂,它是否通过抑制11βHSD2导致血压升高?组织局部分泌的皮质醇及醛固酮水平如何?报道较少.我们进行了初步观察.报道如下.

  • 标签: 高糖 动脉血压 皮质醇 醛固酮 离体肠系膜血管网 11β羟化固醇脱氢酶2型缺陷
  • 简介:患儿女性,8岁。因反复心悸1年余,持续性发作1小时就诊。患儿1年多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心悸,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自动消失,其心悸发作与气候、饮食、日常活动无关。1小时前,在教室里听课时,突然出现心悸,呈持续发作,无出汗、怕冷、怕热,无四肢麻木、晕厥、黑蠓、意识障碍、面色苍白、紫绀等表现,无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病史。查体:体温37.2℃,脉搏15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2/62mmHg。步人诊断室。一般情况可。心率150次/分,心律齐,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 房室结双径路 维拉帕米 持续性发作 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