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我刊现行被以下四种国际重要数据收录:(1)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SciFinderScholarWeb)来源期刊检索自收费网站:https://scifinder.cas.org

  • 标签: 数据库 国际 化学文摘 来源期刊 网络版 CAS
  • 简介:我刊现行被以下四种国际重要数据收录:(1)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SciFinderScholarWeb)来源期TU检索自收费网站:https://scifinder.cas.org(2)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CambridgeScientificAbstracts(NaturalScience)检索自免费网站:http://search.proquest.com/

  • 标签: 数据库 国际 自然科学 化学文摘 CAS 网络版
  • 简介:我刊现行被以下四种国际重要数据收录:(1)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SciFinderScholarWeb)来源期刊检索自收费网站:https://scifinder.cas.org

  • 标签: 数据库 国际 化学文摘 期刊检索 网络版 CAS
  • 简介: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癌症基因信息数据。该数据借助于大规模测序为主的基因组分析技术,将目前人类几乎所有癌症的基因组变异与基因表达水平图谱进行绘制,这将为发现肿瘤基因组的改变以及研究其生物学分子机制提供海量的数据。目前,该数据向科研人员免费开放,提供进行肿瘤相关研究的数据。本文的主旨是对TCGA公开数据的提取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对肿瘤学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帮助。

  • 标签: TCGA数据库 肿瘤 数据提取
  • 简介:目的评价国产帕霉素长支架对弥漫性长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长海医院347例冠心病患者,并根据置入支架数目分组为单个支架组(22-36mm)及重叠支架组(〉36mm);根据置人支架长度分4组:22-36mm、37-59mm、60-80him和〉80mm组。观察支架置入后对分支血管的即刻影响、术后心电图变化和术后1周内心肌肌钙蛋白的变化,并且随访术后的临床症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①总的手术成功率达98.9%,总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1%。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达14.1%,30d内MACE发生率5.4%。②重叠支架组(〉36mm)术后肌钙蛋白I(TNI)显著高于单个支架组(22-36mm):6.0%比1.1%(P〈O.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单个支架组:11.6%比5.6%(P〈0.05);30d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支架长度〉60mm组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MACE事件明显高于22-36mm组(P〈0.05),其余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帕霉素药物支架治疗弥漫性长病变即刻及近期疗效可靠、安全。重叠支架组及置入支架长度〉60mm明显增加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释放,增加围手术期非Q波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雷帕霉素 药物支架 围术期并发症
  • 简介:重症医学的循证医学研究必须要基于大量的临床诊疗数据。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以及ICU工作紧张繁重等特点的多重作用下,医务工作者想要收集大样本量的数据开展临床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eICU合作研究数据(eICU-CRD)是由飞利浦集团与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生理学实验(LCP)合作创建的大型公共数据,收集了大量高质量的临床信息,很好地解决了医务工作者缺少大数据进行临床研究的现状。本文通过介绍eICU合作研究数据的使用申请及数据提取流程,帮助医务工作者更方便快捷的获取需要的数据。

  • 标签: 重症医学 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 申请 数据提取
  • 简介:基因表达综合数据(GeneExpressionOmnibus),简称GEO数据,由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一个完全公开的高通量基因分子丰度数据,是一个公共功能基因组数据存储,接受基于数组和序列的数据。该数据主要储存基因表达数据,涵盖多个生物学领域的高通量实验数据,其提供工具帮助用户查询和下载实验和管理基因表达谱,为生物信息学研究提供了大量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谱信息。研究者通过对基因芯片提供的大量基因表达谱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解读基因表达的代谢过程,分析基因的遗传特征和功能,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旨在介绍GEO数据的架构、申请方式及公开数据的提取方法。

  • 标签: 基因表达 GEO 数据库 申请 数据提取
  • 简介:肿瘤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受到医学界长期且广泛的重视。SEER数据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于1973建立的北美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肿瘤数据之一,收集了美国部分州县肿瘤患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其它相关数据,为广大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宝贵的肿瘤疾病相关的资料。该数据是一个开放的状态,感兴趣的研究者可以申请其中的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本文旨在对该数据的申请方式以及肿瘤数据的提取方法进行介绍。

  • 标签: 肿瘤 SEER数据库 申请 数据提取
  • 简介:数年前.有研究发现抗凝药氯吡格(商品名波立维)和各种他汀类调脂药有着共同的代谢机制。这些药物是通过同一种生化酶进行代谢的.这使得两者合用会产生不良后果。氯吡格是心血管科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而他汀类则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随后的一些研究可以说精彩纷呈.有1/3的研究得出相同的结果.另外1/3显示两者合用不存在问题.

  • 标签: 他汀类调脂药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恶化 预后 代谢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氯吡格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频率、心电图缺血时间、心电图缺血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明显应用效果,可改善血小板聚集性,缓解心绞痛发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氯吡格雷 临床作用
  • 简介:复旦大学的专家正在建设的“健康数据”,将按照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建立标准化临床标本及信息,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疾病资源的国家级共享平台。据了解,“人群健康追踪调查”项目将通过至少20年的跟踪研究,找出中国人群中脑溢血、心肌梗塞、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病因、诊治、预防的一些共性,

  • 标签: 健康数据库 中国人群 专家 分子流行病学 复旦大学 人群健康
  • 简介: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病情多较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治疗不及时,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及时合理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本文观察奥扎格钠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UAP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奥扎格雷钠 阿司匹林 心绞痛 不稳定型
  • 简介:目的探讨氯吡格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硫酸氢氯吡格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对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PTT、PT、TT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高,FIB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老年 冠心病 凝血功能 安全性
  • 作者: 张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第7卷第8期
  • 机构: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000
  • 简介:目的:探究急性脑梗塞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急性脑梗塞患者40例,时间范围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阿司匹林+氯吡格治疗),各2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评分差异较小(P>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塞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塞;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确诊的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低危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高危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66.7%,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缺血总时间、次数以及总负荷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不良反应,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观察氯吡格加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SA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氯吡格加丹红注射液为A组)64例,对照组(阿司匹林为B组)46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间隔、心电图变化情况、硝酸甘油及镇痛剂使用情况。结果A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加丹红注射液治疗SA疗效明显优于单于用阿司匹林。

  • 标签: 氯吡格雷 丹红注射液 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氯吡格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和氯吡格抵抗(CR)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观察CR患者在药物剂量增加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选择156例ACS患者,分为老年组(116例)和非老年组(40例),所有患者给予口服氯吡格75mg/d,治疗7天后采用光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选取血小板聚集率变化≤10%的CR患者,1次给予氯吡格300mg口服,观察24h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氯吡格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38例患者发生CR,糖尿病患者发生CR比例较高,占43.3%,将药物剂量增加至300mg后,有21例CR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10%。结论服用氯吡格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老年人CR发生率为23.3%,CR与糖尿病和药物剂量有关,与年龄无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吡格阿司匹林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阿司匹林联合疗法,对比两组的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只有1例偏瘫患者,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率为25.00%,除了偏瘫症状外,还有语言功能障碍、四肢麻木以及单肢无力等其他临床症状,两组的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氯吡格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后,可以明显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梗死不良临床症状。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 预后效果
  • 简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尤其是支架置入的人群中,氯吡格与他汀类药物经常是同时服用的。两种药物主要是在肝脏通过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3A4来激活和消除,两药之间是否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一直存在争议。加拿大学者Saw等研究证实,两药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氯吡格雷 P450同工酶 动脉粥样硬化 CYP3A4 加拿大学者
  • 简介:缺血性卒中的复发常造成患者的残疾。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Sacco等对两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双嘧达莫(ASA-ERDP)与氯吡格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在这项为2×2析因设计的双因素的双盲试验中,将缺血性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25mg/次联合缓释双嘧达莫200mg/次,2次/d;另一组患者服用氯吡格75mg/d。主要评价指标为首次卒中复发,次要评价指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或血管事件引发的死亡。先进行非劣性的序贯统计检验(临界值为1.075),随后进行优越性检验。他们对20332例患者进行了平均2.5年的随访:ASA-ERDP治疗组的916例(9.0%)与氯吡格治疗组的898例(8.8%)出现卒中复发(OR:1.01;95%CI:0.92~1.11);每组各有1333例(13.1%)发生次要评价指标的事件(ASA-ERDP的OR:0.99;95%CI:0.92~1.07)。发生主要出血事件(OR:1.15;95%CI:1.00~1.32),其中包括颅内出血(OR:1.42;95%CI:1.11~1.83)的患者,ASA-ERDP治疗组为419例(4.1%),氯吡格...

  • 标签: 卒中比较 双嘧达莫氯 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