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病死率高.我们采取了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侧侧脑室穿刺-尿激酶(UK)溶解引流术加穿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继发重型脑室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重型脑室出血 脑室引流 腰穿置管引流 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自然人群中血糖、体重指数(BMI)、臀比(WHR)的水平对血压的影响及作用的大小.方法应用199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对象年龄在20~74岁.血糖值为早晨空腹口服75g葡萄糖2h后的血糖值.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IGT)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结果共调查11377人,其中男性5183人,女性6194人,平均年龄43岁,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重指数、臀比分别为117mmHg、74mmHg、104mg/dL、22kg/m2和0.84.糖尿病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为45.3%比14.4%,糖耐量低减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者,为32.2%比14.5%,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为21.5%比10.4%.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血糖、体重指数、臀比对男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著影响.结论广东省自然人群的分析结果显示,血糖、体重指数和臀比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在控制我省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加的同时,尚须要注意控制血糖、体重指数和臀比的升高.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BMI WHR 血压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剖宫产时使用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剖宫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均采用CSEA麻醉,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Ⅰ组等比重液,Ⅱ组注入重比重液,平卧位后,针刺法测定阻滞范围。麻醉期连续监测BP、HR、ECG和SPO2,观察并记录给药后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脊麻平面、麻醉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脊麻平面、运动阻滞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间麻醉效果、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术后头痛发生率无差异。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时,选择等比重和重比重布比卡因的脊麻效果、并发症相当。但等比重液可能更具优点。等比重布比卡因CSEA用于剖宫产尤其是胎儿宫内窘迫等急症剖宫产,用药单一,操作相对简单。局麻药液在脑脊液中的扩散受患者体位影响较小,无需头高足低体位,无需担心硬膜外置管不顺或其他原因而导致一侧麻效果不佳。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等比重 剖宫产
  • 简介:目的在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中应用美他嗪,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计224例,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与研究。将2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美他嗪进行治疗,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患者为92.9%,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上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的患者在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心脏的指标方面要明显地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差异也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他嗪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恢复与改善上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患者心肌缺血的现象明显被改善,这有利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在临床中,美他嗪是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辅助药物。

  • 标签: 曲美他嗪 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辅助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与等比重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等比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90%,低于重比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42%,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等比重罗哌卡因药物,能够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并发症相对较少,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等比重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妇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大边封堵器堵闭室间隔膜部瘤缺损(PPVS)的不同部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1日~2010年9月1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介入治疗的102例室间隔缺损(VSD)伴膜部瘤病例,68例小大边封堵器组为治疗组,34例对称型室间封堵器对昭组。统计二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64例成功(94%),对照组32例成功(91%)(P>0.05)。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治疗组1例少量残余分流,对照组5例少量残余分流(P<0.05)。结论小大边封堵PPVS是安全和可行的方法,并发症少。

  • 标签: 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并发症 室间隔膜部瘤 介入治疗 堵闭
  • 简介:目的:观察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曲美他嗪组(常规治疗加美他嗪20mg,1次/d),各76例,观察3个月。结果:美他嗪组的心衰缓解情况、超声心动图的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疾病 曲美他嗪
  • 简介:目的:探讨美他嗪(TMZ)与传统常规药物相结合对心脏X综合征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TMZ组(传统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3次/d),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心功能检查,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TMZ组总运动时间[(7.90±1.45)min比(9.35±1.70)min],ST段下降lmm的时间[(5.30±1.43)min比(6.78±2.00)min]明显延长,ST段压低幅度明显减小[(0.89±0.30)mm比(0.61±0.20)mm],P均<0.05;心脏功能方面,搏出量[(67.99±11.77)ml比(74.05±7.58)ml]、左室射血分数[(50.13±11.05)%比(56.02±9.52)%]均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TMZ能明显改善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微血管性心绞痛 曲美他嗪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代谢类药物美他嗪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将267例高血压病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105例)和干预组(162例)。对照组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他嗪(20mg,3次/d)=观察血压、6min步行距离变化;做超声心动图检测,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观察新发冠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干预治疗2年后,①两组间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01);②干预组LVMI、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均显著改善(P〈0.0001),LVEF亦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LVMI、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LVEF均无显著改善(P〉0.05);③十预组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001),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01);④干预组2例(1.23%)、对照组为5例(4.76%)新发冠心病,RR=0.26(P〉0.05);⑤干预组7例(4.23%)、对照组13例(12.38%)发生急性冠脉事件,RR=0.35(P〈0.02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仅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极为有限。在有效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肌代谢药物美他嗪,可使其心脏结构和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高血压 曲美他嗪 心脏结构 心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椎穿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较高,致残、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腰大池 持续引流 脑动脉瘤栓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商品名万爽力,化学名1-(2,3,4-三甲氧苄基)胍嗪盐酸盐,由法国施维雅药厂生产]是第一个每天服用3次的3-酮烷酰CoA硫解酶(3-KAT)抑制剂,是一种具有抗心肌缺血特性而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的药物。该药可通过抑制线粒体中的3-KAT酶,优化心脏代谢,使之转变为葡萄糖有氧氧化,充分利用所供给的能量,减少缺血引起的代谢性损伤。

  • 标签: 曲美他嗪 心绞痛患者 疗效观察 劳累型 稳定性 血流动力学效应
  • 简介: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治疗中,阿托伐他汀联合美他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诊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单一用药,阿托伐他汀与美他嗪联合用药,观测两组治疗4周后血液指标、发作症状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1.9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P〈0.05).结论通过阿托伐他汀与美他嗪联合用药方案,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清指标,临床发病症状,且疗效确切.

  • 标签: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间段应用阿加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发病24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发病6~12h和13~24h2个时间段应用阿加班,将患者分为A组28例,B组52例。7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临床疗效。发病24h内不同时间应用对临床疗效无影响。

  • 标签: 脑缺血 卒中 凝血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抗凝药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美他嗪对老年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室壁运动积分指数(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不全患者(LVEF为32±8%)30例,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美他嗪60mg/d,分3次服用,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美他嗪治疗后VMI显著下降(下降22.61%).LVEF显著升高(升高18.98%),心脏指数(CI)显著升高(升高13.29%);对照组分别下降8.21%,4.94%。升高2.70%(P均〈0.01)。心率×收缩压乘积、周围血管阻力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美他嗪可改善老年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VMI和LVEF。

  • 标签: 曲美他嗪 心肌梗塞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舒伐他汀联合美他嗪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及美他嗪.观察两组临床心功能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脑钠肽(BNP)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评级、超声心动图、BNP等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及美他嗪,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瑞舒伐他汀 曲美他嗪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预行择期PCI的AMI患者7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17例,年龄48~76(60.84±6.89)岁。随机分为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30min加服美他嗪负荷剂量60mg,术后持续服用。比较两组患者PCI后ST段下降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美他嗪组ST段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7.48±9.12)mmvs.(3.64±0.8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美他嗪组ST段下降超过70%比例增加(42.86%vs.8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LVE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美他嗪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美他嗪组CK-MB和cTnI的峰值浓度均低于对照组,为[(125.00±31.5)U/Lvs.(166.56±22.13)U/L]、[(1.63±0.44)ng/Lvs.(2.155±0.50)n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美他嗪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心功能和心肌损伤。

  • 标签: 曲美他嗪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美他嗪治疗老年重度心衰患者对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重度心衰的老年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美他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6例,治疗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浓度、心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受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美他嗪组血浆NT-proBNP浓度降低更明显[(783.6±65.1)pg/ml比(578.3±46.7)pg/ml],心功能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64.3%比92.9%),P均〈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美他嗪治疗老年重度心衰患者疗效显著,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的变化可以作为其治疗老年重度心衰患者疗效判断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心力衰竭 老年人 利钠肽 曲美他嗪
  • 简介:目的探讨巴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及PAF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分为五组,各组8只.Ⅰ组为假手术组;Ⅱa组为等渗盐水组缺血6h再灌注6h组;Ⅱb组为等渗盐水组缺血6h组;Ⅲa组为巴酶组缺血6h再灌注6h组;Ⅲb组为巴酶组缺血6h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及再通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MCAO及再通后缺血半暗带皮质PAF受体基因表达,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PAF含量.结果Ⅱa组、Ⅱb组大鼠血浆PAF含量分别为(1480±249)ng/L和(1052±199)ng/L,PAF受体基因表达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44±0.06和0.48±0.05;Ⅰ组大鼠血浆PAF含量为(506±55)ng/L,PAF受体基因表达A值为1.07±0.27.Ⅱa组、Ⅱb组与Ⅰ组大鼠的上述两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Ⅲa、Ⅲb组大鼠PAF含量分别为(848±80)ng/L和(743±105)ng/L,PAF受体基因表达A值分别为0.63±0.08和0.67±0.06,分别与Ⅱa组、Ⅱb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巴酶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中PAF含量,并且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缺血半暗带皮质组织PAF受体基因表达有影响.

  • 标签: 大鼠 PAF受体 巴曲酶 脑缺血-再灌注 基因表达 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