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安布里奇市26岁妻子朱丽·波德和27岁丈夫迈克结婚后,她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和丈夫生一个孩子,组建一个完整的家庭。可是令朱丽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对迈克的精子过敏,每次房事后,她都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身体痛如刀割,甚至长出水泡。

  • 标签: 过敏反应 精子 生育 宾夕法尼亚州 媒体报道 房事后
  • 简介: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判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sCRP、P选择素水平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46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联合升高的患者,B组为52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非联合升高的患者。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4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hsCRP、P选择素水平,对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人员均随访30d,统计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发生情况,并与hsCRP、P选择素水平对比,探讨hsCRP、P选择素水平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中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sCRP、P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对预测MACE具有较高阳性率,可作为判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检测指标。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P选择素 近期预后
  • 简介:目的对影响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的多个相关基因进行测定,探讨其对中国人群强度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共纳入170名拟采取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对其与华法林代谢及作用相关的3个基因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SNP)进行检测,随后给予华法林治疗,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观察90天,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因素、INR值及华法林稳定剂量,分别判断临床及基因因素对华法林稳定剂量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CYP2C9、VKORC1、CYP4F2的5个SNP位点的SNP对华法林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年龄、体表面积、抗凝第4天INR值以及CYP2C9、VKORC1、CYP4F2的SNP是华法林抗凝稳定剂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SNP可以独立解释18.6%的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差异.结论在目标强度为INR1.8-2.5的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中,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CYP4F2(rs2108622)多态性对稳定剂量存在显著影响,可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3个SNP位点进行检测,对抗凝初期华法林的剂量进行预先调整.

  • 标签: 华法林 低强度抗凝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究移情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诊患者负性情绪及期望水平的影响,为这类患者的优质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U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移情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引入移情护理)。两组于干预前后接受视觉模拟焦虑量表(VAS-A)、视觉模拟抑郁量表(VAS-D)及Herth希望指数(HHI)评价,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的VAS-A和VAS-D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移情护理组干预后VAS-A[(6.3±1.2)分比(3.6±0.6)分]和VAS-D[(6.8±0.7)分比(3.2±0.4)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均〈0.05。与干预前比较,移情护理组干预后HHI各维度[对目前及未来的态度(T)、采取积极行动(P)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I)]得分和总分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而常规护理组无显著改变;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移情护理组干预后T[(11.2±2.3)分比(12.9±2.5)分]、P[(11.7±1.9)分比(12.8±2.7)分]、I[(10.9±1.9)分比(12.9±2.3)分]和HHI总分[(33.8±5.7)分比(38.6±6.2)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移情护理模式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诊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和期望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小檗碱300mg(tid),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Sc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3.38±1.05)mmol/Lvs.(4.24±1.07)mmol/L];TG[(1.20±0.62)mmol/Lvs.(1.42±0.73)mmol/L];LDL-C[(2.10±0.71)mmol/Lvs.(2.58±0.61)mmol/L];ALT[(22.32±11.66)U/Lvs.(34.46±12.87)U/L]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HDL-C水平升高无差异,Scr和CK未见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具有更强的调脂效应,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小。

  • 标签: 小檗碱 阿托伐他汀 血脂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血浆脂联素(APN)、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北省优抚医院发病24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9例(急性脑梗死组)和90例该院体检中心非脑梗死者(非脑梗死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被分为颈动脉正常组(36例)、稳定型斑块组(47例)、不稳定型斑块组(66例)。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APN、Lp-PLA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与非脑梗死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PN水平[(20.02±4.01)ng/ml比(8.95±3.07)ng/ml]显著降低,Lp-PLA2水平[(40.31±8.27)μg/L比(58.21±9.21)μg/L]显著升高(P均〈0.01);(2)从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到不稳定型斑块组,APN水平逐渐下降[(18.21±2.98)ng/ml比(10.31±2.12)ng/ml比(6.58±1.96)ng/ml],Lp-PLA2水平[(42.25±6.91)μg/L比(50.11±5.78)μg/L比(69.01±11.90)μg/L]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组血浆APN与Lp-PLA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82,P=0.036)。结论:血浆脂联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脂联素
  • 简介: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50)和替米沙坦组(n=50),替米沙坦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米沙坦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血清hs-CRP、MMP-9及AngⅡ水平,并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率。结果常规治疗组及替米沙坦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脂及血压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但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MMP-9及AngⅡ的水平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hs-CRP、MMP-9的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但替米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血清hs-CRP、MMP-9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AngⅡ的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均有所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0%)高于替米沙坦组(8.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够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水平,稳定粥样斑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替米沙坦 不稳定型心绞痛 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对于保护心脏”血压越越好”好像已经成为口头禅。近些年来对健康有益的胆固醇水平的界定已逐步减弱,现在积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正成为保护心脏的标准方法。血压准则虽然变化较慢但也有遵循类似情况的趋势。

  • 标签: 血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胆固醇水平 标准方法 口头禅 心脏
  • 简介: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疗效.方法行PTCA的心绞痛患者204例,分组比较UA与S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TCA术的近期和中期疗效.结果①分组:204例病人中,UA组112例(55%),SA组92例(45%).其中UA组心绞痛分级高于SA组(P<0.05).②UA组复杂病变血管支数为74(33%),SA组复杂病变血管43支(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S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较UA组为多(P<0.05).③支架植入情况:UA组有114支血管共植入支架143枚,占病变血管数的51%;SA组54支血管共67枚,占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共156例病人接受支架术.④术后30d内无重大并发症发生,UA组复发胸痛较SA组高(9%vs3%,P<0.05).⑤随访3~9个月,发生心肌梗死3例,其中UA患者2例.复发胸痛两组分别为12例和16例,占13%和14%;临床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0%和22%,均无显著差别.结论PTCA/支架术对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相似,即刻成功率高,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再狭窄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26例,其中确诊为冠心病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188例作为对照组,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并发心血管事件患者13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Lp-PLA2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Lp-PLA2、肌酐、TG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6.80±39.40)μg/Lvs(220.20±27.50)μg/L,P=0.000;(71.28±18.04)μmol/Lvs(58.91±10.63)μmol/L,P=0.003;(1.82±1.22)mmol/Lvs(1.31±0.59)mmol/L,P=0.008;(2.63±0.94)mmol/Lvs(2.25±0.74)mmol/L,P=0.043]。观察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9.7%vs24.5%,P=0.009;58.0%vs18.1%,P=0.031;22.5%vs10.6%,P=0.015)。多元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Lp-PLA2水平是影响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OR=3.012,95%CI:1.203~7.511,P=0.018)。结论Lp-PLA2水平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降低Lp-PLA2水平能够有效缓解病情。

  • 标签: 脂蛋白类 磷脂酶A2 冠心病 糖尿病 高血压 高脂血症
  • 简介:编辑部医生:我一般在家里定期测量血压,但我所测量的血压与最近去看医生时测量的完全不同。为什么我的血压这么不稳定

  • 标签: 血压不稳定 测量 编辑部 医生
  • 简介:患者男性,74岁。因腹泻半月伴全身乏力1周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查体:血压110/60mmHg,一般情况差,老年慢性病容。神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全身皮肤弹性差、心界不大、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明显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主要实验室检查:血钾1.83mmol/L、钠144.9mmol/L、氯98mmol/L,空腹血糖8.34mmol/L。查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Q—T间期延长达0.56s。临床诊断:糖尿病伴胃肠功能紊乱,血钾。

  • 标签: 低血钾 显著延长 胃肠功能紊乱 全身乏力 糖尿病史 老年慢性病
  • 简介:在卒中的实验性研究中,发现胆红素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呈负相关,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前,尚无胆红素水平与卒中相关的临床数据。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内科的Perlstein等推测,较高的胆红素水平,也许能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并能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一项能代表美国普通人群的横截面调查———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在1999—2004年调查了胆红素与卒中的关系。在13214例具有卒中史、血清总胆红素检查和卒中危险因素资料的成人参试者中,453例报告有卒中史。其中138参试者报告发生了卒中不良预后,即由卒中引起的、长期的健康问题,或因卒中导致的残疾。校正人口学特征和卒中危险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危险度(OR值)和95%可信区间(CI)。校正多变量后,在所有参试者中,胆红素增加至1.71μmol/L(0.1mg/dl)水平,卒中发生的概率降低9%(OR:0.91;95%CI:0.86~0.96);在有卒中史的参试者中,卒中不良预后的概率降低10%(OR:0.90;95%CI:...

  • 标签: 卒中预后 水平卒中 胆红素水平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HbA1c正常组(44例,HbA1c≤6.5%)和HbA1c升高组(58例,HbA1c〉6.5%),检测各组患者的baPWV及血脂、血糖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hsCRP水平[(1.82±0.2)mg/L比(2.7±0.1)mg/L比(3.5±0.1)mg/L]均显著升高,baPWV[(1412±95)cm/s比(1755±72)cm/s比(2040±105)cm/s]显著增加(P均〈0.05),且HbA1c升高组hsCRP水平和baPWV显著高于HbA1c正常组(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且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的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理想者的,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解除颈动脉狭窄对慢性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0只,将制模成功大鼠12只随机分为狭窄纽和狭窄解除组,每纽6只。另选6只大鼠为假手术纽。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狭窄组大鼠SOD活性明显下降,丙二醛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狭窄组比较,狭窄解除组大鼠SOD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损伤参与了重度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且解除颈动脉狭窄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抗氧化作用有关。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危险因素
  • 简介:是否需要在做胆固醇水平检查前禁食?这样做是不是非必需的?数十年来,医生都会告诉人们在做胆固醇水平检查前的8~12个小时不要吃喝(除了水)。这是基于禁食提供了一个针对血液中脂质(脂肪)更准确的评估信念,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一种携带脂肪的粒子)。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禁食与不禁食之间胆固醇水平的价值差别通常是微不足道的。除此之外,许多大型长期的研究认为,

  • 标签: 水平测试 心血管疾病 十年 常规要求 测量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理想血压、血压正常高值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TⅠ)、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水平,了解血压与血浆ATⅠ、ATⅡ及ADM水平的关系。方法分别纳入健康志愿者(理想血压组)40例、正常高值血压者(高值组)40例和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TⅠ、ATⅡ和ADM水平。结果三组间AT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理想血压组相比,高值组和高血压组ATⅡ和ADM均较高(P〈0.05),尤其以高血压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ATⅠ与血压无关ATⅡ和ADM随血压升高而水平呈上升趋势。

  • 标签: 血管紧张素 肾上腺髓质素 正常高值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因其可引发血栓栓塞,是缺血性卒中最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瓣膜性房颤者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性是没有心房纤颤患者的5~7倍,临床常用华法令抗凝治疗预防脑栓塞一般均按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1]。本文观察小剂量强度华法令的抗凝疗效(INR1.5—2.0),并与标准剂量强度(INR2.0-3.0)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 标签: 华法令 抗凝治疗 心房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