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有一种心律问题被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可能是心律减慢的原因。学习如何发现及治疗这种疾病。与其名字不同的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鼻窦无任何关系。相反,这个术语包含一系列可能引起晕厥、虚弱、心悸及呼吸急促的不规则心跳。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呼吸急促 心律
  • 简介: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都出现某些“西式”变化,肥胖凸显即是现象之一。我国肥胖的发生率虽较欧美相对较低,但有逐年增高趋势。不仅限于中老年人群,甚至少儿队列中,也出现超重和肥胖增多现象。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发病率为10%~15%,其中10%~40%伴有肥胖或超重。肥胖和高血压均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防治心血管病,控制体重过重和避免肥胖,十分重要。

  • 标签: 肥胖 危险因素 心血管病 中老年人群 高血压 改革开放
  • 简介:最近《细胞代谢》杂志的一篇报道:研究者已经发现在食谱中导致由肥胖引起慢性轻度炎症的关键成分了。

  • 标签: 慢性炎症 肥胖 细胞代谢
  • 简介:动态心电图(DCG)作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非创伤性检查手段之一已被广泛接受。为进一步探讨DCG在SSS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对138例受检查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1993年1月至1998年4月由临床拟诊窦性心动过缓和疑为SSS作DCG监测者共138例,其中男89例,女49例,年龄24-74岁(平均49

  • 标签: 病窦综合征 诊断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15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分析两组24h总心搏、平均心室率、最慢心室率和最快心室率的差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检出率的差异;房早后间歇P'-P〉1800ms的差异。结果观察组24h总心搏、平均心室率、最慢心室率和最快心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早后间歇P'-P〉1800ms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早后间歇P'-P〉1800ms可作为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依据。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性早搏 房早后间歇
  • 简介:目的探讨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AAI起搏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7例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行AAI(AAIR)起搏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定期随访,平均随访46±4.2月。结果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3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3例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但无1例出现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SSS患者经AAI(AAIR)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可靠和安全性高。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AAI起搏 房室传导
  • 简介:目的评价心先安(MCA)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64倒SSS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分别静脉滴注心先安和黄芪注射液15d后比较两者临床、心电图及食道电生理变化。结果①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7%和50.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②体表心电图(ECG)和24h动态心电图(DCG):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8.4%和39.7%,其24h心率总数分别是87460±5887次/分和61240±4080次/分,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③食道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后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和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在A组与B组治疗前后相比较.A组于治疗后有明显提高心率的作用(P〈0.01)。结论心先安治疗SSS有明显疗效,近期疗效好、副作用少.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 标签: 心先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食管 电生理检查
  • 简介:肥胖是诱致糖尿病、心脏病,甚至是某些类型癌症的一个危险因素,法国的一项历时10年有9000多名老年人参与的研究证实了肥胖与抑郁症有关。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助理教授迈克尔·克雷格.米勒博士说:“是的,肥胖和抑郁症是有联系。这两者可能互为因果关系。”

  • 标签: 抑郁症 肥胖 哈佛医学院 危险因素 精神病学 因果关系
  • 简介:加利福利亚大学的圣地亚哥卡烈(MichaelKarin)称,医生总是担心我们的体重,因为超重和肥胖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要知道这2种疾病都可以用现有的药物控制好。但是,我们也应该担心肥胖可增加癌症的风险,因为癌症的发生往往防治上更为困难。

  • 标签: 肥胖 心血管疾病 癌病 Ⅱ型糖尿病 药物控制 利福利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常规心电图(ECG)检查的246例门诊及住院窦性心动过缓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者15例,窦房阻滞4例,窦性静止6例,慢一快综合征22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房室传导阻滞者9例。结论DCG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SSS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最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诊断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起搏治疗中各种起搏模式的比例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30例行起搏器安装术SSS患者的资料,进行起搏模式及临床预后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生理性起搏(AAI/DDD)占27.6%,其中AAI起搏占11.2%,DDD起搏占16.4%;心室按需型起搏(VVI)占72.4%.植入起搏器能明显改善SSS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生理性起搏组中永久性房颤、心衰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非生理性起搏组(P<0.05~<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8%,主要并发症为电极脱位和感知障碍.结论:生理性起搏是治疗SSS较理想的起搏方式,但目前应用的比例仍偏低.

  • 标签: 治疗 患者 SSS 生理性起搏 临床总结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者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DalaneWKitzman及其同事入选100例合并慢性稳定性HFpEF的老年肥胖患者,将其随机分配至运动干预组(n=26)、饮食干预组(n=24)、运动+饮食干预组(n=25)或对照组(n=25)干预20周。受试患者中,女性占81%,约半数为白种人,平均年龄为67岁,平均BMI为39.3kg/m2,平均体重为105kg。

  • 标签: 饮食干预 运动干预 老年肥胖 HF_pEF 国维 干预组
  • 简介:近日,来自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饮食结构会改变基因组中特别不起眼的部分,从而影响后代的身体指标。这一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之前很多研究未能完全解释某些疾病会遗传给下一代,例如2型糖尿病、肥胖症。研究证实孕妇高脂肪和高糖饮食容易引发子孙后代的代谢问题,增加后代患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甚至于这种影响会延续三代以上。

  • 标签: 伦敦大学 高糖饮食 饮食结构 玛丽 地铁报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年男性血管僵硬度-动脉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肥胖在校男生14人,于运动前(0h)、运动1h和2h三个时间点分别测定其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受试者在0h测定结束后立即进行持续45min、靶心率为80%HRmax的跑台运动.结果颈-桡动脉PWV在1h和2h均明显低于0h,而颈-股动脉PWV在2h时明显低于0h和1h值.结论急性有氧运动结束后较短一段时间内,肥胖男生的PWV降低.

  • 标签: 急性有氧运动 肥胖 血管僵硬度
  • 简介:最近来自巴西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第252届全国会议和博览会上报告称柑橘类水果还可以帮助高脂饮食导致肥胖小鼠预防肥胖对健康造成的一些有害影响。柑橘类水果中包含大量黄烷酮类抗氧化物,先前研究表明柑橘类水果中的黄烷酮类化合物可以在体外模型和动物模型上降低氧化应激。因此领导该研究的研究人员想要进一步观察黄烷酮类化合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影响。

  • 标签: 柑橘类水果 黄烷酮类化合物 高脂饮食诱导 美国化学学会 氧化应激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年轻人中心型肥胖的关系。方法测量38例年轻人中心型肥胖者(A组)和34例年龄、性剐与之匹配的正常体重对照组(B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通过计算机数字转换得出QTd、校正后的QTd(QTcd)。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增大(P〈0.05),为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QTd、QTcd显著增大(P〈0.05)。结论年轻人中心型肥胖者血压为正常高值、QTd、QTcd显著增大.可能与肥胖致心室肌肥厚及心肌脂肪浸润等引起的心肌除极和复极不均一性相关,而血压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 标签: 心电图 QT离散度 中心型肥胖
  • 简介:肥胖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其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危害,大家都应该非常清楚了。因而,对于肥胖的患者来说,减肥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首选。但如果您有过减肥的体验,那么您一定会十分熟悉减肥的3个关键因素:饮食、运动和您的体质;同样这三项原因也是心脑血管维持健康的关键。

  • 标签: 肠道内细菌 肥胖 心脑血管系统 身体健康 减肥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糖尿病伴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二甲双胍降糖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胰岛素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的FBG、BMI、TG、LDL及HD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HDL与治疗前相比稍有升高,其中FBG、BMI及TG、LDL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H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指标均有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的FPG、P2hBG均优于对照组(P<0.05),HbA1c无明显差异。两组胰岛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的FINS、P2hINS优于对照组(P<0.05),HOMA-I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糖尿病伴肥胖,临床效果稳定,降糖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二甲双胍 糖尿病伴肥胖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