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救治中的构建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且纳入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的597例疑似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AIS救治流程中各环节运行现状以及运行效率。对卒中护士和接诊医师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漏诊率;以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签署知情同意书-静脉团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时间评价卒中护士救治操作能力,达标时间〈10rain;以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和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评价接诊医师应急处理能力,达标时间〈5min,计算达标率。结果597例预检判定为疑似卒中患者中,医师判定为卒中549例,建立静脉通道430例,转运至CT室443例,完成头部cT平扫441例,静脉溶栓52例。流程中患者到院-医师到达预检台、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转运至cT室.完成cT平扫、完成cT平扫-团注rt—PA时间、患者到院-完成cT平扫患者到院-团注rt—PA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3(1,5)、8(3,16)、3(2,5)、3(2,9)、9(3,22)、20(10,30)、27(19,55)min。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2.0%(549/597)、8.4%(50/597);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签署知情同意书-团注rt—PA时间达标率分别为82.1%(353/430)、80.8%(42/52)。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达标率分别为94.5%(564/597)、91.4%(405/443)。结论以“时间管理”为核心的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分析AIS救治流程中各种环节和各种人员的效率,不断优化流程。

  • 标签: 卒中 信息化 流程
  • 简介:目的分析循证医学中中文证据的检索策略构建方法,为提高卫生工作者与科研人员中文文献检索与构建检索策略的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示例剖析的方法,系统展示了Google搜索引擎、维普或万方医学数据库和CBM数据库中检索策略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构建检索策略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从搜索引擎到(维普或万方等)医学数据库再到CBM数据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检索词由自由词到专业词,检索结果由泛在到精准,在从总结各方法的优缺点给出合理的建议。

  • 标签: 科研人员 医学信息 数据库 检索策略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医院数字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不少医院从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并逐步建成了临床医生工作站、PACS和LIS等具有临床性质的信息系统。但作为常规检查的心电图(ECG),其数字化建设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在全面运行医院信息系统、FULL—PACS、LIS、CIS和数据仓库等基础上,与北京嘉和公司合作率先建成了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第一个全院性ECG管理系统,

  • 标签: 管理信息系统 ECG 心电图 自动化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A泵)的临床应用护理观察。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行剖宫产术的572例产妇进行回顾分析,术后采用PCA泵的455例,疼痛评分良好者436例,优良率高达95.8%。术后6~8h翻身活动441例,占96.9%,24h小时离床活动439例,占96.5%,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PCA泵止痛效果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肌体全面康复,值的推广使用,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对剖宫产妇进行专业的护理非常重要。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硬膜外自控镇痛泵 护理观察
  • 简介: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分支所致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致病率致死率,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是关键。肺栓塞的发病率为0.06%~0.11%,在心血管疾病中仅低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位于第三位,病死率约占住院患者的10%,急性肺栓塞患者30d内的致死率超过15%。

  • 标签: 肺动脉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早期诊断
  • 简介:本文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应用rt-PA溶栓后的临床反应护理.对AMI者9例应用rt-PA进行溶栓治疗后作观察.结果9例均获成功.用rt-PA溶栓治疗,是恢复冠脉再灌注,缩小梗死范围,挽救濒临死亡心肌,降低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护士应熟练掌握rt-PA溶栓的要点和方法,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预防和发现并发症,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治疗计划.

  • 标签: RT-PA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监护 临床观察
  • 简介:我国西部新疆、西藏边境多为高原地区,高原部队训练、边境巡逻、驻守部队换防等涉及的人群都很多,对急性高原病的防治尤为重要。国内近年来出现的轻便折叠加压舱(袋)是救治急性高原病的新装置,通过向舱内充压新鲜空气,有效提高患者周围小环境的氧分压,

  • 标签: 急性高原病 呼吸器 应用 预防 研制 部队训练
  • 简介: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其重要病理基础,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相关研究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intraplaqueneovascularization,IPN)与斑块的进展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并且是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haemorrhage,IPH)的主要来源[1]。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可以用来检测并定量评价IPN。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超声造影 新生血管
  • 简介:脑出血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脑卒中类型,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30%,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预测性较差的特点,其中死亡率可高达30%~50%。血肿体积大小是对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及其神经功能预后最重要的指标,当血肿体积增加10%,功能预后会降低18%,病死率将会增加5%,因而对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变化作出预测,将对患者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管造影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pcASL)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DWI和3D-pcASL序列扫描检查。分别测量ASL灌注异常面积和DWI信号异常面积进行比较分析;测量ASL灌注异常区域与对侧镜像区域的脑血流量(CBF)值,并对低灌注组梗死区CBF值与对侧镜像区进行比较。结果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0例ASL显示病灶范围大于DWI,3例ASL显示病灶范围约等于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病灶中低灌注30例,平均CBF值(25.59±11.54)ml/100g·min,对侧镜像CBF值(39.31±13.12)ml/100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灌注2例;正常灌注1例。结论3D-pcASL作为一种无创的MRI技术,能够客观地反映急性脑梗死区的血流灌注情况,结合DWI扫描,能够确定半暗带的范围,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检查诊治的61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者均经病理检查结果予以确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检查,同时测定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含量测定。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滋养细胞疾病58例(95.08%),包括良性滋养细胞疾病40例(68.97%),恶性滋养细胞疾病18例(31.03%);恶性滋养细胞疾病者收缩期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β-hCG等值明显高于良性滋养细胞疾病者,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良性滋养细胞疾病者(t=25.827,22.676,3.479,152.162,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指导。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发病24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发病6~12h和13~24h2个时间段应用阿加曲班,将患者分为A组28例,B组52例。7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临床疗效。发病24h内不同时间应用对临床疗效无影响。

  • 标签: 脑缺血 卒中 凝血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抗凝药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软骨肉瘤中CDK4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这两者在软骨肉瘤肿瘤细胞恶性增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K4P16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软骨肉瘤组织中CDK4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逐渐增高。P16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逐渐减少。结论CDK4蛋白高表达p16蛋白低表达在软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这两种异常相联合使肿瘤细胞获得更大的生长优势,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软骨肉瘤 CDK4蛋白 P16蛋白
  • 简介:肺少血型先天性心脏病。尤其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肺血管床的发育程度和肺血流量对治疗决策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然而,肺血流量等血流动力学资料往往难以直接获取。目前最常用的肺血流量指标有McGoon比率(McGoonratio,MR)和肺动脉指数(pulmonaryarterialindex,PAI,Nakata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肺少血型 肺血流量 肺动脉指数 肺静脉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抚触护理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从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母乳性黄疸新生儿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新生儿。两组新生儿均给予静脉滴注酶诱导剂、注射胆红素拮抗剂、蓝光照射等临床治疗。在此期间,观察组新生儿由产科护理人员给予抚触护理和新生儿游泳干预。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黄疸持续治疗时间、光疗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胎粪排尽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新生儿短,各项治疗指标之间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第1d两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从治疗第3d开始,到治疗第7d时,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在常规临床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抚触护理和新生儿游泳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的各项临床治疗指标,促使血清胆红素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显著下降。

  • 标签: 抚触护理 新生儿游泳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 简介:目的评价CHADS22CHA2DS2-VASc评分系统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68例患者,术后新发房颤患者97例.回顾患者的围术期随访资料,应用CHADS2CHA2DS2-VASc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768例患者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12.6%,分为术后新发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新发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70.74±8.21)岁和(65.90±9.83)岁,围术期脑卒中分别为8例和9例,CHADS2评分值分别为3.20±1.26和2.13±0.94,CHA2DS2-VASc评分值分别为4.20±1.50和3.23±1.07.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是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与围术期脑卒中显著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外科治疗中应用CHADS2CHA2DS2-VASc评分系统可预测术后新发房颤围术期脑卒中,对冠心病术后新发房颤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卒中风险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 标签: 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后新发房颤 脑卒中
  • 简介:目的研究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均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将体重指数正常的120例患者按照参数不同分为A组(120kV、362mAs)、B组(100kV、362mAs)、C组(80kV、362mAs)。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结果三组的图像质量、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相互比较差异较小(P〉0.05);三组间对比图像噪声、平均CT值、辐射剂量差距明显(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可获取到较好的图像质量,而80kV、100kV能够使辐射剂量降低。

  • 标签: 双源CT 低剂量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成像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复方磷酰胺片联合尼美舒利分散片口服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则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刺拔罐法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3.33%、93.4%;而对照组分别为16.67%、80.65%,同时还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瘀血痹阻证以及寒湿痹阻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给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针药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并且对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也较为显著。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针灸治疗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风险评估预防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风险评估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2%(101/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2/105)(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评估,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预防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增加了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预防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11年10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0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OR=0.24,95%CI:0.13~0.45,P<0.01),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MD=6.24,95%CI:4.33~8.16,P<0.01),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OR=0.23,95%CI:0.10~0.53,P<0.01)病死率(OR=0.13,95%CI:0.02~0.75,P=0.02);但两组TIMI计帧数(MD=-5.63,95%CI:-11.65~0.33)、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对PCI术后冠脉无再流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由于本文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有必要进行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的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再流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