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营养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2015年随机选取我院136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营养支持组及营养支持组。营养组术后每天行完全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营养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鼻肠管滴入营养制剂,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的等情况。结果营养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营养组。营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营养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食管癌 鼻空肠营养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鼻肠管营养支持组(鼻组,26例)和鼻胃管营养支持组(鼻胃组,28例)。在两组患者均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第2天开始给予鼻饲整蛋白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达到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入住ICU时间、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结果(1)按照体质量计算热卡需求量,鼻组较鼻胃组更快达到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分别为(3.0±0.8)d和(7.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组较鼻胃组联合营养支持的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2.0±0.8)d和(6.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第30天时,鼻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胃组,分别为(64±6)g/L和(61±6)g/L,(120±17)g/L和(10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鼻组较鼻胃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1±5)d和(14±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血糖、腹泻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营养支持能更快达到营养支持目标,缩短入住ICU时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肠道营养 预后 鼻肠管 鼻胃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肠管营养支持对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科急诊ICU诊治的90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病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治疗组以鼻胃管减压并鼻肠管营养支持,对照组以鼻胃管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第14天血清白蛋白、营养热卡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营养液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死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早期进行鼻肠管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鼻肠管 营养支持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颅破裂动脉瘤超早期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早期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例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在动脉瘤破裂发病24h,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对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按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术后栓塞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1-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恢复良好11例,术后偏瘫1例,术后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期内,无再出血病例,复发1例行再次栓塞后2个月,DSA示动脉瘤完全栓塞。结论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破裂动脉瘤方法可行,可提高破裂动脉瘤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栓塞 治疗性 支架辅助栓塞 超早期治疗
  • 简介:动脉瘤是由于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患者出现剧烈头痛,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采取介入栓塞治疗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颅动脉瘤栓塞治疗虽是一种微创手术,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本文对拟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动脉瘤的患者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施行护理干预,探讨其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术后并发症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使用双侧乳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应用BIMA行CABG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2±7.2)岁。分析患者术中即刻桥血管流量、手术效果,并通过出院前及术后3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结果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右乳动脉(RIMA)桥及左乳动脉(LIMA)桥通畅率为97.8%,静脉桥通畅率为95.4%(P<0.05)。乳动脉-前降支搭桥总体通畅率为99.5%,其中R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99.4%,L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100%。结论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的,早期效果及桥血管通畅率良好。LIMA-前降支及RIMA-前降支搭桥均有较高的近期通畅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433例常规体格检查提示眼底动脉硬化患者(A组),根据有或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者,分为A1组(307例)和A2组(126例),将同期204例无眼底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病史者作为对照组(B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血流频谱特征,比较两组对象血流频谱Ⅰ型(正常血流频谱)、Ⅱ型(高阻力型)、Ⅲ型(一般硬化型)、Ⅳ型(血管狭窄型,狭窄率>50%)的检出率,分析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与眼底动脉硬化及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Ⅰ型血流频谱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35.1%与66.6%(P<0.001),而Ⅱ型、Ⅲ型、Ⅳ型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33.7%和10.8%、31.2%和22.5%、22.6%和10.8%(每组P<0.001).A组患者中A1组血流动力学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A2组,分别为68.7%和55.6%(P<0.001).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r=0.72),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与眼底动脉硬化及颅动脉硬化相关(r=0.763、r=0.874、r=0.565).无眼底动脉硬化改变者中有33.3%存在颅动脉硬化.而眼底动脉硬化患者中有35.1%,TCD提示为正常血流频谱.结论眼底动脉硬化与颅动脉硬化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TCD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颅动脉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 标签: 眼底动脉硬化 早期诊断 颅内动脉硬化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现代营养学也证明,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只要两周的时间,人体就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几率。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它所含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其营养价值接近于动物性蛋白质,是最好的植物蛋白。

  • 标签: 现代营养学 豆浆 体格 动物性蛋白质 豆类食品 营养价值
  • 简介:目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一种猝死率极高的疾病,提醒人们提早预防减缓疾病发生,提早诊断积极治疗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究其原因加以控制预防为主,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学检查早期做出诊断。结果:减少AMI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标签: AMI 早预防 早诊断 降低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究肠套叠行切除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8例患儿,皆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待,这些患儿经肠套叠手术治疗无效后行切除,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方法可行性与效果。结果18例患儿中6例结肠切除结肠端端吻合、8例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4例回盲部与部分结肠切除回结端端吻合:18例患儿术后恢复比较良好,伤口愈合良好17例,并无狭窄、瘘等发生,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其中5例较术前出现明显稀便、1例刀口感染(经换药与再次缝合痊愈)、1例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带并痊愈)。结论肠套叠患儿若行手术治疗无效可采取切除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在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上都比较良好,并且皆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肠套叠 肠切除 患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方肌大转子筋膜骨瓣移植加3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青壮年新鲜股骨颈GardenⅢ、Ⅳ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髋关节后外侧入路,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取带股方肌大转子筋膜骨瓣移植于凿除后缘部分骨皮质的股骨颈骨折的后方,然后术后卧床休息3个月,3月后扶拐下地功能锻炼,治疗25例血运损伤较重的移位股骨颈骨折。结果25例经1.5~5年(平均2年6个月)随访,股骨颈骨折均在6个月~1年愈合。其中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另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Ⅳ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3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并股方肌大转子筋膜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早期股骨颈骨折,固定牢固,提供了血运丰富的骨瓣,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是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股方肌蒂骨瓣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 简介:近日,美国《MSN》网站健康频道的营养专家提示,虽然生食能保留食物诸多营养,但对于一些特殊的蔬果来说,在加热之后再食用,保健效果则更佳。

  • 标签: 营养 食物 熟吃 保健效果 MSN
  • 简介:上大白菜是我们经常吃的蔬菜,既可炒食,素炒白菜帮、醋熘白菜心都是很营养的吃法,还可制成酸菜、腌菜、酱菜、泡菜等。但大白菜要成为佳肴,在烹调时有一些讲究:先洗后切;不宜用煮后挤汁的方法,以避免营养素的大量流失。尤其是大白菜要竖着切。有研究表明这样切对保存水分更好,菜的水分损失减少,水溶性营养素丢失也会减少。其次,这样切白菜容易熟;再次,大白菜顺丝切能够保留更多粗纤维,更有利于刺激肠蠕动,可起到通便作用。

  • 标签: 营养流失 大白菜 通便作用 营养素 水溶性 粗纤维
  • 简介:如果说哪种植物是个营养宝库,那一定非坚果莫属,而开心果是坚果中的佼佼者。1粒小小的开心果,至少包含以下8种有益物质。油酸。油酸含量占开心果所含脂肪的一半以上,它是最主要的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被认为是最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的脂肪酸。维生素E。在开心果中,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E可以保护不饱和脂肪酸,使其免于被氧化,在人体内,维生素E有助于延缓衰老、保养皮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原花青素。开心果紫红色的果衣中含有丰富的原花青素。研究发现,

  • 标签: 开心果 营养素 单不饱和脂肪酸 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E
  • 简介:豆类、扁豆、鹰嘴豆和其它可食用的豆荚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纤维及其它营养物。在素食食谱中,豆荚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最近,豆科植物家族的一个分支受到了国际关注。豆荚类食品是指从豆荚中收获的豆类干种子,如鹰嘴豆、扁豆、干豌豆、干豆等。它们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联合国因此将2016年宣布为"国际豆荚类食品年"。

  • 标签: 可食用 食品 营养价值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来源 豆科植物
  • 简介: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可降低致残率在国际上已得到公认,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我国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本文为该课题的中期总结。

  • 标签: 卒中 康复 急性
  • 简介:门诊时有患者咨询,称其听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常见的致盲因素,问铜、锌和叶黄素是否有助于预防呢?对此暂时没有清晰且明确的答案,但是仍有少量关于营养补充剂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的大型随机试验。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营养补充剂 致盲因素 随机试验 叶黄素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营养添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3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随机被分为普通医院饮食组和营养添加治疗组(普通医院饮食+口服营养添加剂),观察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3个月的神经功能及死亡率.结果:普通医院饮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肺部感染22.2%,其他感染19.4%,消化道出血18.0%,3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为2.29±1.20;营养添加治疗组肺部感染8.3%,其他感染6.7%,消化道出血5.0%,3个月MRS评分为1.64±1.2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服营养添加治疗有助于改善伴有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营养方法 脑血管意外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指导其早期诊断和预防,减少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8例腹部、下肢手术术后早期急性肺栓塞病历资料.结果:8例术后急性肺栓塞中4例术中、术后大剂量应用止血剂,1例有"脑梗死"史,1例血液血小板含量增加,1例合并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死亡5例,治愈3例.结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长期卧床、妊娠、恶性肿瘤,血小板含量增加,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大剂量止血剂应用等是诱发术后早期肺栓塞的高危因素,防治中应予重视.

  • 标签: 术后 早期 急性肺栓塞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