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54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26例)、中型(16例)和重型(12例);另外选取30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和对照组对象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水平。结果①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在发病后12、24、72h和7d血清E选择素分别为(53±8)、(60±9)、(70±9)和(51±8)μg/L。P选择素水平分别为(18±4)、(25±6)、(30±6)和(21±4)μg/L。②轻型患者在发病后72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分别为(61±9)和(23±5)μg/L;中型为(80±11)和(41±9)μg/L;重型为(84±12)和(49±10)μg/L。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血清学指标之一。

  • 标签: 脑缺血 E选择素 P选择素
  • 简介:目的;观察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浆P-选择素表达及普伐他汀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1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服用普伐他汀前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并与35例血脂正常者对照。结果;高脂蛋白血症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浆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普伐他汀治疗后血浆P-选择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浆P-选择素表达异常可能参与高脂蛋白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标签: P选择素 普伐他汀 酶联免疫吸附法 高脂蛋白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病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高血压病患者中约65%~75%为肥胖者[1].1994年瘦素(leptin)发现使人们对肥胖研究真正进入分子时代[2].研究表明:瘦素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能量代谢及血压,由于选择性瘦素抵抗,导致肥胖及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发生.

  • 标签: 瘦素 肥胖 高血压病 能量代谢
  • 简介:目的:研究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方法.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置于95%N2,5%CO2孵箱中一定时间,细胞模型形成缺氧损伤,分别用HE染色,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凋亡发生情况.结果:在缺氧培养一定时间后,用上述方法均观察到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缺氧一定时间可以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凋亡需结合形态学及定量测定作全面分析.

  • 标签: 检测方法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培养
  • 简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在亚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已超过阿尔茨海默病,成为痴呆主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高Hcy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P选择素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高度糖化整合蛋白,是血小板释放特异标记物之一。我们旨在通过SAE患者血中Hcy、P选择测定及相关性比较,以探讨两者在SAE中作用和临床意义。

  • 标签: 动脉硬化性脑病 同型半胱氨酸 P选择素 皮质下 高HCY血症 心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发现脑室-腹腔分流管堵塞3种检测方法特点和可行性.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连续CT、MRI,脑室分流管造影3种检查方法来判断脑室分流管分流情况,对16例脑外伤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疝、外伤性静脉窦回流受阻等原因导致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2个月至2年对分流管检测.结果9例被判断分流管堵塞患者,再次手术中与术前检查结果一致.再通术后,5例患者康复水平较前明显提高.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即可判断分流管是否通畅,连续CT、MRI检查可进一步帮助判断分流管分流状况,脑室分流管造影可最后确定堵塞部位,因而能早期诊断和手术.

  • 标签: 早期诊断 分流管堵塞 多普勒超声 CT检查 MRI检查 重度脑外伤
  • 简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检测脑底动脉血流速度时,存在着检测结果差异.然而,这种差异除了受被检者本身生理、病理及TCD仪器性能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操作者技术影响.而导致操作技术差异主要原因,是受声角不确定性.作者通过一种估计不同脑底动脉受声角方法,了解受声角大小及TCD对检测结果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计算方法 脑底动脉 受声角 血流速度
  • 简介:阿玲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以前从来就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但近日感冒发烧去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后,告诉她:她心脏有杂音,需要去心脏专科医院就诊。听了医生建议,她来到省医检查并咨匈,经过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省医黄医生告诉她:需要治疗!可以考虑选择非开胸经导管介入封堵方法治疗。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介入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 医院就诊 检查后 感冒发烧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改进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治疗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经验,方法:(1)Swartz长鞘:在35例右侧旁道,慢长路,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折返性)和房扑消融中应用。(2)参考电极;右室流出道和右室流入道分别放置2根电极,采用“蛙跳”方法标测较早心室激光动点,然后用射频导管在该点附近标测。(3)在窦性心律时在左室间隔部记录到较局部室波提前高频低幅电位激动晚于希束电位20ms以上处为靶点消融左室特发性室速。(4)应用CARTO系统治疗:3例AT(局灶性+折返性),1例AF和1例ILVR。结果:40例患儿均成功消融,放电次数和透视时间分别为(5.0±3.8)次和(25±12.4)min,结论:改进标测和消融方法以及新技术应用,减少放电次数,缩短X线透视时间,尤其CARTO系统应用解决以往难题。

  • 标签: 儿童 快速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发作方法疗效.方法对185例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分别用机械刺激法、药物治疗、超速抑制法终止其发作成功率分析.结果机械刺激法终止发作达71.2%,药物治疗终止发作达75.9%,超速抑制法终止发作达90.3%.三种方法终止发作成功率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看,超速抑制法成功率最高,其次为药物治疗,再次为机械刺激方法.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 机械刺激法 药物治疗 超速抑制法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CVD)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主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1991~1993年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每年平均有1200万人死于CVD,约占全球总死亡1/2.我国是脑卒中(也称中风)高发国家,在我国,每年由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病人超过150万,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由此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家庭、个人负担更是难以估计.

  • 标签: 中风 预防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 高脂血症 高血压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大鼠脑局灶性梗死模型,用于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长期观察。方法将48只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大鼠。分别进行假手术(第1组)、单纯结扎左侧大脑中动脉(MCA)(第2组)、同时结扎左侧MCA和颈总动脉(第3组)、同时结扎左侧MCA和颈总动脉伴暂时性夹闭对侧颈总动脉(第4组)方法制备大鼠脑梗死模型;结扎MCA采取经颞骨局部钻孔开颅,直接结扎MCA终段。通过对各组大鼠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墨汁灌注、氯化三苯四唑氮(TTC)染色、MR成像结果对各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4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经方差分析,P〈0.01,其中第4组与前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第1、2组模型墨汁灌注、TTC染色及4周后MRI检查,均未见明显缺血性梗死灶;第3组结果显示梗死灶不稳定、体积较小[(18±10)mm^3];第4组模型墨汁灌注、TTC染色观察梗死灶范围局限于大脑皮质,4周后进行MRI测量,大鼠梗死灶明显,体积相对稳定[(85±7)mm^3]。第3、4组大鼠梗死体积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结扎大鼠同侧MCA和颈总动脉伴暂时性夹闭对侧颈总动脉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对大鼠创伤小,梗死灶位置和体积恒定,可以为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研究,提供一种理想大鼠模型。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结扎术 脑梗塞 大鼠
  • 简介:最近,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代谢综合征国际通用定义,对腹部(中部)肥胖,简单地测量腰围即可判断。下面的表是不同人种男、女(不是指所居住国家)腰围。据此指南测量腰围易判断有无腹部肥胖。

  • 标签: 不同人种 腰围 国际糖尿病联盟 腹部肥胖 代谢综合征 测量
  • 简介:脑卒中再发率很高心脑血管疾病,西方人与中国人发病情况有所不同。西方人冠心病多,因冠心病造成死亡占死因第一位。中国人心脑血管疾病第一位死因是脑卒中。脑卒中发病率很高。每年新发生脑卒中150万例,由于近年治疗方面的进步,

  • 标签: 脑卒中 降压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 死因 再发
  • 简介:耿小霞大学毕业后在设计院工作已三年多了,在头一两年从校门出来,理论和实际工作有些差距.所以较为忙些,但是,近一年来各方面已熟练多了,工作轻松很多,因此也逐渐认识了一些男朋友。当然,其中有一位较为要好,正是很情投意合,出双入对,她父母仅得这位美貌女儿.而今又知她已有意中人.一家人心情都很快慰。熟料有一天晚饭后,小霞觉得左胸前区有些微痛,但不久又消失了,

  • 标签: 心胸痛 实际工作 毕业后 胸前区
  • 简介: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与许多临床学科都有密切关系,而又容易误诊,因此,提高对本病病因学、诊断学和治疗学认识非常必要.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 PE 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目前对显性预激旁道(MAP)定位研究较多[1],而对隐匿性预激旁道(CAP)定位研究较少[2-3].本组对124例CAP诱发室上速(PSVT)标准,食管心电图进行分析研究,并以射频消融术(RFCA)结果为对照组,以探讨CAP诱发PVST标准食管心电图对CAP左、右及后间隔旁道定位意义,为RFCA术前奠定基础.

  • 标签: 食管心电图 隐性预激旁道 诊断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