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心脑血管防治》杂志主要报道心脑血管学术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和科研成果,以及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并有专栏报道有关心脑血管的社区人群防治和健康指导经验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诊治分析、社区人群防治、综述、经验交流、护理园地等。已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等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奉行严格的同行审稿制度,所有稿件均执行编辑部、对口专家和执行副总编三审制,再由定稿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刊用。

  • 标签: 社区人群防治 心脑血管病 期刊数据库 稿约 诊治经验 临床研究
  • 简介:心脑血管防治》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刊号:CN33-1252/R,ISSN1009-816X),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收入,2012年12月成功加入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行列,为适应本刊的全国发展战略,特向非浙江省的作者征稿,文章一旦通过本刊的"三审一定",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表。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征稿启事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浙江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防治
  • 简介:目的研究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的高危因素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1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患者的完整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有吸烟史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戒烟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作史与严重低血糖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吸烟史、有低血糖发作史以及严重低血糖均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该积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 标签: 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 护理 老年病
  • 简介:《中国脑血管杂志》为研究脑血管的专业学术期刊,报道脑血管临床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的相关信息。本刊遵循普及与提高、民主与争鸣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力求促进脑血管研究的发展。

  • 标签: 脑血管病 杂志 中国 稿约 学术期刊 临床诊断
  • 简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InterventionalNeurology》杂志社、世界卒中组织(WSO)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国际脑血管高峰论坛,定于2013年7月5—7日在南京召开。论坛组委会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就脑血管及神经血管介入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注册代表将获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8分。

  • 标签: 高峰论坛 脑血管病 征文通知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国际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1eukoaraiosis,LA)与眼底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头颅MRI和眼底检查的脑梗死患者168例,分为LA组108例和非LA组6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A组患者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组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发生率为70.4%,蜡样渗出的发生率为31.5%,分别高于非LA组的38.3%和15.0%(P〈O.05,P〈0.01)。存在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的患者LA发生率是无此症患者的4.14倍(OR=4.14,95%CI:1.67-10.28);存在蜡样渗出的患者LA的发生率是无蜡样渗出患者的1.81倍(OR=1.81,95%CI:0.56-5.87);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是眼底血管的独立影响因素(OR-4.02,95%CI:1.59-10.13;OR=4.22,95%CI:1.93-25.94,P〈0.05)。结论眼底视网膜病变中的动静脉交叉征和蜡样渗出是LA的危险因素。年龄、血压和腔隙性脑梗死与眼底病变及LA相关。

  • 标签: 脑白质疏松症 眼底 脑梗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 年龄因素
  • 简介: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dysplasia,FMD)是一种非炎症性、非动脉硬化性、阶段性及多灶性的血管。该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动脉,以肾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多见。主要表现为动脉狭窄和闭塞,也可引起动脉瘤和夹层。其临床表现与受累动脉相关,肾动脉受累可表现为肾性高血压,颈动脉、椎动脉受累可表现为头痛、耳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等症状。我院神经内科收治3例肌纤维发育不良伴颅内外血管患者,报告于下: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肌纤维发育不良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简介: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各类疾病的首位。被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血管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据世界心脏联盟(WorldHeartFederation,WHF)统计,全球范围内每死亡3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成为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是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康复 老年
  • 简介:目的调查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健康状况,探讨和分析患者康复期间的健康需求。方法选择200例于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追踪调查和问卷咨询的调查方式,掌握和了解患者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康复期健康需求以及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结果康复期脑血管意外患者渴望对致病原因、良好的生活方式、正确用药、科学护理、病情突发时的急救原则以及必要的医疗救助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以期能够有效缩短康复进程,有效改善和优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的救治和护理方式,能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脑血管意外患者 康复期健康需求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与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vascularindex,CAVI)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因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7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88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列入冠状动脉病变组(D组):根据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病变亚组(A组,31例),中重度病变亚组(B组,57例);依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22例),双支病变亚组(26例),三支病变亚组(40例)。对照组为39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入选患者接受ABI及CAVI检测,比较分析各组间ABI及CAVI。结果对照组、A组、B组3组比较,ABI依次降低,且对照组、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I在对照组、A组、B组3组数值依次增高,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与对照组比较CAVI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4组ABI值依次降低,对照组与各病变组AB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病变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组中随病变范围增大,CAVI数值并未依次增高,且各病变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I值能很好地反映病变狭窄程度,ABI数值越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但无法反映病变范围;CAVI既不能反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也无法反映病变范围。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踝臂指数 心踝血管指数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社区人群外周动脉粥样硬化(EcAS)的发生、分布规律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社区人群进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cAS以复合性斑块最多见,发生率为46%,其次为单纯性斑块39%,单纯IMT增厚13%,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锁骨下动脉(sA)、颈动脉(CA)、股动脉(FA)、腹主动脉(AbAO)和髂总动脉(CIA),分别为70%、66%、53%、52%和48%,SA、CA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AbAO、CIA和FA(P〈O.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结论Ec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A、CA、FA、AbAO和CIA,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年龄。

  • 标签: 多普勒超声显像 外周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脉搏波速度(PWV)与心血管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70岁人群1701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观察cfPWV与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cfPWV水平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在高血压、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糖尿病患者中cfPWV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入选者和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糖尿病人群中,年龄、男性、平均动脉压、心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cfPWV呈正相关(P〈0.001),体重指数与cfPWV负相关。结论在老年人群中,cfPWV与高血压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高血压相关疾病 危险因素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大兴某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发生的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纳入北京大兴区长子营地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2223例,作为高血压组;纳入同期60岁以上非高血压人群813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情况、治疗及控制情况;同时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等数据.结果在高血压组中高血压Ⅰ-Ⅱ级占90.15%,高血压Ⅲ级占9.85%;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占30.78%;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6.97%、55.55%和23.57%.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的血糖、血脂、尿酸、体重指数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较高(P<0.05).结论当地农村老年高血压以轻中度为主,该群体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较高,但治疗和控制率相对较低;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造成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农村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根据造影结果区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2例)、多支病变组(67例),正常组(33例);根据临床症状区分AMI组(45例),UAP组(91例),SAP组(43例),正常组(27例);测定血浆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2.94±0.24)比(2.74±0.15)比(2.28±0.22)比(2.18±0.69),P〈0.01或〈0.053;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L(2.44±0.38)比(2.69土0.34)比(2.98±0.28)比(2.07±0.43),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r分别为0.51,0.67,0.73,P均〈0.05)。结论: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利钠肽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磷酸肌酸(ereatinephosDhate,CP)是人体内自有的活性物质,是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供应源,为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补充能量,而ATP是任何细胞代谢过程中最主要的能量源。人体内磷酸肌酸的生物合成从肾脏开始,由甘氨酸与精氨酸反应形成胍基乙酸,然后在肝脏经甲基化形成肌酸,最后在各组织中被磷酸化后形成磷酸肌酸。

  • 标签: 磷酸肌酸 心血管疾病 能量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特点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单支冠脉病变28例,多支冠脉病变20例;再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者38例为对照组。所有人选者于术前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自动计算出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结果冠心病患者各项时域指标平均值为SDNN(70.7±23.5)ms,SDNN(51.6±22.8)ms,rMSSD(30.4±16.9)ms,PNN50(7.0±5.2)m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O.01),多支冠脉病变者进一步降低。结论冠脉病变程度越重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越明显,因此心率变异性检测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自主神经系统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倾斜试验(NUTT)和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倾斜试验(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ISIWebofKnowledgedatabases、VIP、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中关于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倾斜试验(NUTT)和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倾斜试验(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0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及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s,晕厥患者1054例.Meta分析结果示:N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真阳性(OR=1.16,95%CI:0.90~1.50,P=0.24)、真阴性(OR=1.50,95%CI:0.74~3.03,P=0.26)以及诱发晕厥所需时间(SWD=-0.30,95%CI:-0.78~0.18,P=0.22)与IUTT相似,但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OR=0.31,95%CI:0.18~0.54,P<0.001);NUTT与IUTT的灵敏度分别为0.64(95%CI:0.59~0.69)和0.59(95%CI:0.54~0.64);特异度分别为0.88(95%CI:0.81~0.93)和0.83(95%CI:0.76~0.8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和0.82;SE分别为0.05和0.05.结论N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灵敏度、特异度、诱发晕厥所需时间与IUTT相当,但可明显降低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本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质量偏低,影响研究结果的论证强度,有待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RCT,以求进一步验证NUTT与IUT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优劣.

  • 标签: 血管迷走性晕厥 硝酸甘油 异丙肾上腺素 倾斜试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