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对于慢性闭塞(CTO)病变PCI结果有无指导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冠状动脉MDCT证实为冠状动脉CTO,并在我院心内科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35例。根据CT图像判断CTO病变的位置、性质及钙化程度,闭塞血管远段血流分级以及闭塞近段管腔直径等指标是否对PCI结果及操作时间有预测及指导意义。结果35例患者中有37支闭塞血管,其中21支(56.8%)获得再通,未再通血管中43.8%位于右冠状动脉,56.2%位于血管近段,钙化斑块占56.2%,80.0%的血管在CT图像上无法看到闭塞远段造影剂渗漏。TIMI血流(P=0.0128)及闭塞部位血管病变的性质(P=0.0703)是CTO病变再通的影响因素。闭塞血管所处节段(P=0.0157)以及闭塞血管所处位置(P=0.0704)是开通CT0病变操作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MDCT可以准确判断CTO病变的走行,评价其斑块的性质及分布。闭塞病变远段有无血流及斑块的性质是PCI是否成功的预测因素。闭塞血管的不同以及所处节段的不同是PCI操作时间长短的预测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平均年龄5.94岁(1个月至13岁),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以外科手术的结果为标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6例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其中心内型3例,心上型及心下型各1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16/16);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75%(12/16).多层螺旋CT对心内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有6例未能清楚显示,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均能明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准确及可行的,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诊断 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临床应用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APE)的病情评估作用。方法选取86例APE患者,其中严重APE有35例,记为A组,非严重APE有51例,记为B组,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两组肺动脉造影的心血管参数。结果A组CT阻塞指数、右室短轴最大径、右室壁厚、肺动脉直径、右心室/左心室(RV/LV)短轴最大径比、上腔静脉直径、室间隔左突占比显著大于B组(P<0.05),左室短轴最大径显著小于B组(P<0.05)。结论对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判断APE病情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急性肺栓塞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流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冠脉CTA患者56例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给予对比剂速率3.0ml/s和4.0ml/s进行16层MSCT冠状静脉CTA检查。分析比较两组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显示评分及CT值。结果4.0ml/s组CT值优于3.0ml/s,两组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左室后静脉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冠状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但显示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流速4.0ml/s显示冠状静脉总体优于3.0ml/s,但两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对比剂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冠状静脉 注射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对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胎儿甲状腺功能的评估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和26例健康孕妇分别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都实施超声诊断检测,对其检测结果加以分析对比。结果在实验组有3例胎儿的甲状腺检测值明显较高,对其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后,发现超过了可信区间,有3例胎儿的心率明显加快,同时有1例胎儿的心率明显下降,胎儿出生后,对其促甲状腺激素指标大小进行检测测定,发现有3例胎儿的促甲状腺激素指标大小明显下降,其中有2例胎儿出现了T4值变大和T4临界值显著变大的情况。一共有6例胎儿疑似为阳性胎儿。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采用超声诊断后,有着很好的诊断效果,可以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胎儿的甲状腺功能起到很好的检测评估效果。

  • 标签: 超声 甲状腺功能亢进 孕妇 胎儿 甲状腺功能
  • 简介:Circulation杂志2014年6月13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心衰患者左心房心肌线粒体呼吸减少,氧化应激增加,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心衰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无独有偶,心脏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损伤与肥胖之间也存在关联。但由于肥胖和高血糖之间存在重叠,上述研究无法严格意义上区分线粒体功能改变到底与肥胖相关还是与糖尿病相关,抑或只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 标签: 线粒体呼吸 糖尿病 收缩功能障碍 功能受损 心脏 线粒体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通过与同期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作对照,评价定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QCT)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78例,利用QCA和QCT测量同一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等指标,比较2种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78例患者中,存在明显冠状动脉病变62例(79.49%),QCT和QCA一致认为重度狭窄(〉75%)的节段共为47段,其中右冠状动脉15段,前降支27段,回旋支5段。QCT和QCA测量的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测量最小管腔直径、参考直径、参考面积、靶病变长度和直径狭窄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QCT和QCA测量最小管腔直径,靶病变长度,参考直径,参考面积,直径狭窄率一致性较好(0.5≤rc≤0.85),最小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则一致性不佳(rc〈0.5)。结论QCT检查能良好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可用于术前即可指导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球囊和支架的选择。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究平板运动试验(TET)结合多层螺旋CT(M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AD)的患者200例,2周内先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两者结合对冠心病检出率的有关指标.结果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及两者结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1.3%(74/81)、70.6%(77/109)、69.8%(74/106)、81.9%(77/94)和75.5%(151/200);83.5%(76/91)、84.4%(92/109)、82.6%(76/92),85.2%(82/108)和84.0%(168/200);98.0%(53/57),100%(143/143)、100%(53/53)、97.3%(143/147)和98.0%(196/200).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明确诊断或排除冠心病.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自从生理学家His于1865年首先提出内皮这一概念后,人类对它的研究始终方兴未艾.新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并认为内皮功能失调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初事件即"启动子"[1].如今,遴选出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以及采取某种合适的方式来保护或挽救血管内皮功能将是心血管疾病防治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着重对血管内皮的功能及其评估方法、内皮功能失调的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 一氧化氮 功能 评估
  • 简介: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静息态功能MRI对认知科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发挥重要价值。认知和行为的个体差异与大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相关,而个体差异对于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静息态功能MRI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与任务态脑功能成像不同,该技术反映人脑静息状态下的神经活动,不需要任务设置或外部刺激。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大脑皮质
  • 简介: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比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人高,尤其是髋关节的严重骨折。这个研究报告发表于近期的《循环》杂志。他们研究了16000名心脏病患者,发现当中的2000多名心功能衰竭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翻了四倍。

  • 标签: 心功能衰竭 严重骨折 风险比 心脏病患者 心脏病人 加拿大
  • 简介:目的分析动脉顺应性C1和C2在正常健康人中的表现,并评估参数重复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动脉脉搏波形分析仪CR2000,测定和分析桡动脉脉搏波形,同时测量肱动脉血压,得出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并在健康人中进行参数的重复性研究.结果女性的动脉弹性指数C1比男性的低(P<0.01).动脉弹性指数C2在男女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人有比年轻人更低的动脉弹性指数.随收缩压的升高,动脉弹性指数降低.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者动脉弹性指数C2较无家族史者低.在重复性检验中,不同测量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研究动脉弹性功能C1、C2,CR2000是一方便和可靠的仪器.C1、C2与年龄和收缩压呈负相关.C2的降低是血管早期病变的标志.

  • 标签: 动脉顺应性 容量顺应性 振荡顺应性 年龄 高血压
  • 简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导致严重脑血管功能损伤后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一旦出现MODS,患者病死率高达60%~70%[1].近年来,随着MODS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各种炎症介质致病作用逐渐被临床医师认识,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预防重症脑功能损伤MODS发生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重症脑功能损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 CVVH 预防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例经MSCT确诊的主动脉夹层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螺旋CT平扫的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彩超及MSCT平扫均表现出典型或不典型征像,12例患者CT未发现明显征像而彩超发现明显征像,5例CT异常征像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还有4例患者彩超和MSCT平扫均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能弥补超声心动图受肠气影响的缺点,联合诊断可提高主动脉夹层较高诊断率。

  • 标签: 多层螺旋 CT平扫 主动脉夹层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心脏疾病与肾脏疾病之间有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当一个器官功能受损时,另一器官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本文旨在分析慢性肾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长期以来都是用血清肌酐来评估肾功能,由于血清肌酐的水平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缺乏对肾功能评估的敏感性,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推行肾小球滤过率更能早期反映肾脏的损伤。

  • 标签: 肾功能减退 冠心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和病例对照的方法,选择治疗组为83例服用美托洛尔的患者,对照组是以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匹配的83例无服用美托洛尔的患者,进行症状自限性终点的平板运动试验.观察治疗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停药后和对照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运动试验的结果,并分析治疗组用药中的患者总运动时间与年龄、用药剂量、用药持续时间,最大运动心率达到靶心率的百分比与用药剂量、用药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应用美托洛尔的患者用药期间,所有患者运动试验终点均为'极度疲劳”,该组患者停药后,有9例原来阴性的患者表现阳性,23例可疑的患者均表现阳性,但不伴有严重心绞痛;对照组的患者,4例因心绞痛发作终止运动试验,其他患者也因'极度疲劳”终止运动试验.应用美托洛尔期间的患者,总运动时间、代谢当量、运动最大心率、运动最大心率达到同年龄组亚极量心率的百分比、运动后收缩压均比自身停药后和未服药的对照组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总运动时间和HR%与用药剂量、用药持续时间无直线相关关系.年龄与运动总时间呈轻度负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即应用美托洛尔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耐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种抑制作用体现在患者身上是运动时'疲劳感”出现比不用药的患者快.结论不论用药时间长短,应用美托洛尔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耐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该抑制作用可能是美托洛尔降低死亡率及猝死发生率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美托洛尔 平板运动试验 药理
  • 简介:很多研究和统计都发现,口腔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目前为止,两者的关系还存在争议,因为还没有明确的证据指出加强治疗口腔疾病能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专家们寄望大型的临床实验能证实加强治疗治疗口腔能给心血管带来好处,或者证明两者根本风马牛不相及。近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抢先给我们带来一点好消息。

  • 标签: 心血管功能 治疗 牙周病 心血管疾病 口腔疾病 临床实验
  • 简介:据俄罗斯“vashaspina”新闻网12月22日消息,科学家称,成长期的儿童在运动时遭受的脑震荡或将对其大脑功能造成损害。科学家称,遭受过脑震荡的儿童,在其受伤的两年后会出现大脑运作退化和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

  • 标签: 大脑功能 儿童时期 脑震荡 认知能力 科学家 俄罗斯
  • 简介:目的:评价医疗体育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级踏车试验检测79例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肺功能,对比观察运动指导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运动组较传统疗养组V@O2max,V@O2max/kg,V@O2max/HR,HRmax及V@Emax平均值增高,除HRmax外,差异有显著性(P<0.05);每搏量、心率、平均血压显著改善(P<0.05).无氧阈时运动组心肺功能指标上升(P<0.05).结论:运动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贮量,减轻疲劳和呼吸困难,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运动 慢性心衰患者 心肺功能 影响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