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甲状腺结节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据美国甲状腺协会调查,普通人群触诊检出的结节占4%~10%。近年来随超声检查的普及,调查显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已达18%~67%。甲状腺结节在老年人及女性中更常见,50岁以下人群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出率为30%,而60岁以上的检出率达50%。我院老年健康体检者中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出率达70.7%。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癌 甲状腺良性结节 左旋甲状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恶性结节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误诊原因及甲状腺结节大小及钙化情况对CEUS结果的影响.以提高甲状腺疾病诊断准确率。方法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33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421个结节的CUES图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1个结节中33个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TC,8个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腺瘤,8个TC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个TC误诊为甲状腺腺瘤,CEUS对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正确率达87.89%,误诊率达12.11%。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及钙化情况对诊断准确率有影响,其中长径〈10mm组误诊率与其他2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大钙化组的误诊率与微钙化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大小及结节钙化情况对CEUS诊断准确率均有影响.分析误诊原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CEUS的认识水平。

  • 标签: 超声造影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钙化
  • 简介: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1,TK1)在恶性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医学中心收治的16—79岁女性乳腺疾病180例,其中乳腺癌112例(乳腺癌组),乳腺纤维腺瘤68例(乳腺纤维腺瘤组)。患者平均年龄47岁,中位年龄43岁。所有对象均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TK1水平,并比较其在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血清TK1水平在不同病理特征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乳腺癌患者的TK1水平明显高于纤维腺瘤患者的TK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乳腺癌组中,肿块的大小与TK1的表达无关(P〉0.05);TNM分期较晚的患者血清TK1水平高于TNM分期早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淋巴结分期晚期的患者血清TK1水平高于分期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M1的患者TK1水平高于M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TK1作为一种新型细胞增殖指数标志物,可较为准确地反映人体内肿瘤细胞的增殖水平,可作为一种监测肿瘤增殖程度和鉴别肿瘤恶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胸苷激酶1 乳腺癌 乳腺纤维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体素内不一致运动磁共振成像在乳腺恶性病变鉴别当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恶性病变(其中良性20例,恶性3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b值DWI检查(b=0-2000s/mm2);使用IVIM模型和单指数模型获得病变的灌注不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及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ard),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评估各项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性病变组D值、D%值、f值及ADC值分别为(1.31±0.47)×10^-3mm2/s、(26.47±13.81)×10^-3mm2/s、(17.35±3.78)%、(1.37±0.37)×10^-3mm2/s。乳腺恶性肿瘤组上述各参数值分别为(O.95±0.28)×10^-3mm2/s、(24.58±14.62)×10^-3mm2/s、(23.69±4.35)%、(1.03±0.14)×10^-3mm2/s,2组间D值、f值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03、-5.139、3.991,P均〈0.05);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1,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D值的诊断效能最大(AUC=0.866),而联合D值和f值的AUC可达到0.934。结论IVIM模型获得的相关参数有助于乳腺恶性病变的鉴别,以IVIM模型中D值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联合D值和f值的诊断效能最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