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现代护理观的形成和整体护理的普及开展,临床护理迫切需要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临床教学是完成护生向临床护士转变的关键环节,所以不仅要注重培养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临床操作能力,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临床带教 患者 教学法 临床综合能力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导师制配合临床教路径教实习护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实习的护生7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名。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教模式教,观察组护生采用导师制配合临床教路径教。比较两组护生的临床教效果、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其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教前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后两组护生理论及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教前(P〈0.01),观察组护生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程序运用能力、护理评估能力、护理诊断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导师制配合临床教路径教实习护生,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教效果,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教学 导师制 临床带教路径 综合能力 满意度
  • 简介:对ICU护理实习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ICU师资队伍的缺乏、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负累意识的影响、ICU综合性教学的不完善、无全面的评价体系、学生"个人主见,眼高手低"等因数,影响着ICU护理实习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发现、挖掘并培养新一代ICU专业护理人才,也阻碍了ICU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发展.

  • 标签: ICU 护理实习 实习教学 传统教育观念 综合性教学 综合素质
  • 简介: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过程,是医学生由学生走向医生职业生涯的重要环节。临床实习可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具体病例,可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

  • 标签: 肿瘤学 临床实习 带教
  • 简介: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理论到实践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重要过程.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对护校实习生的教管理,认为临床实习是将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阶段,实习的难点是教老师的选择、实习病区的确定和实习内容的安排,这也是护理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我院今年接受38名大中专院校实习生的教任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实习生教质量,为临床培养优秀护理人才.

  • 标签: 护理 实习生:带教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方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临床护理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新入职护士8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名。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教,观察组护士采用技能培养结合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教。选取各临床科室业务能力较强的主管护师22名作为教老师,负责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教工作,教结束之后对新入职护士的业务能力和人文素质进行考核,比较两组护士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评分以及对护理教的满意度。结果教结束之后,观察组护士的专业理论、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护理查体评分以及护理技能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士的法律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各项评分以及人文素质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士对护理教的满意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方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临床护理教,有利于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以及对护理教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教质量。

  • 标签: 护理 临床教学 技能培养 人文素质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学历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护理教的需求。方法在我院2015届实习护生中随机选取本科、大专、中专护生各50名作为调查对象,对不同学历护生对临床护理教的需求如教老师工龄、工作态度、学历和职称、临床教内容和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三组护生对教老师工龄、学历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生要求教老师工龄〉10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较高(P〈0.05);对专科操作、专科常用药物知识、病情观察方法、仪器设备使用和护患沟通技巧要求评分显著高于大专和中专护生(P〈0.05);对基础操作和护理文书记录要求评分低于大专和中专护生(P〈0.05)。三组护生对教方式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学历护生对临床护理教老师、教内容需求不同,但均对病例分析和教学查房教方式比较感兴趣,护理教老师可根据护生学历,制定针对性教方案,以提高教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 标签: 护生 临床护理带教 需求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57例)和非VAP组(103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YAP发生率为3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VAP组患者,VAP组患者有基础疾病、有输血史的比例高于非VAP组患者,VAP组患者平均吸烟年限长于非V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VAP组患者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激素、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经鼻插管以及昏迷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P组患者(P〈0.05);VAP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非VAP组患者(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是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行机械通气前48h使用抗生素是重症监护室治疗患者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 简介:随着呼吸在临床治疗的应用,机械通气(MV)技术已经成为ICU抢救各种原因引起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之一,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随之产生的呼吸依赖已成为临床上行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Dasgupta等”。报道,呼吸监护室的呼吸依赖发生率为13%。

  • 标签: 呼吸机依赖 护理 干预 综述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年龄平均68.3岁;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传统丝线悬吊颈椎单开门技术治疗该类患者28例,年龄平均67.5岁。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术后轴性症状,C5神经瘫以及X线CT测量颈椎曲度、开门角度、有无再关门和固定相关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24个月的随访。两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vs51.8%,P〉0.05);术后轴性症状评分Centerpiece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0.3±1.3)vs(9.0±1.9),P〈0.051;Centerpiece组1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现象,经保守治疗缓解。末次随访时,Centerpiece组颈椎曲度(18.1°±2.4°)与术前(17.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5.7°±2.0°)与术前(17.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CT示开门角度维持良好,所有患者均无再关门现象;Centerpiece组1例患者出现椎侧螺钉松动,无相关症状发生。结论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Centerpiece微型钛能够很好地减轻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曲度的丢失。

  • 标签: 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Centerpiece微型钛板 老年人
  • 简介:<正>收住ICU,诊断为呼吸相关性肺炎(VAP)患者120例,总病死率17%(20/120),与VAP相关病死率14%(17/120),50例发生VAP前10天内使用抗生素时间超过48小时。醋酸钙不动杆菌占与VAP相关死亡病例分离出病原菌的47%。单因素分析示年龄超过45岁,致命性基础疾病,先前使用抗生素、激素,住院

  • 标签: 临床相关因素 基础疾病 总病死率 醋酸钙 因素分析 不动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门诊导医见习期护士教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120名门诊导医见习期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方法,观察组采用角色扮演法教;比较两组见习期护士出科前1天的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成绩、综合素质总评、接受护士服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门诊导医见习期护士考试、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素质总评分及所服务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角色扮演法能增强门诊导医见习期护士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她们换位思考的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角色扮演 导医 见习护士 护理教学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旧的封闭管理已不能满足部分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管理是精神病专科发展的方向。我们医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于2001年10月率先在我科尝试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家庭样管理,既满足了病人向往自由的需要,又满足了家属陪护的要求,更利于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这一工作实施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开放式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早发性和晚发性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菌谱的构成和临床治疗效果,以提高经验性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ICU2003~2006年间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发(机械通气时间≤4d)和晚发(机械通气时间〉4d)2组。比较2组在病原菌菌谱构成、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等各方面差异。结果:早发组与晚发组的患者在病死率上无统计学差别。住ICU平均天数存在明显差异[(15.1±16.2)d比(32.3±50.3)d]。早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菌无差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早发组和晚发组中占前3位。结论:早发性和晚发性VAP均由多重耐药菌引起,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常见致病菌。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 简介:目的探讨Miccoli术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及其功能保护的优劣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Miccoli术全甲状腺切除术24例,同期行传统开放术全甲状腺切除术43例,比较2组术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血清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同时比较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个数,术后一过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结果Miccoli术组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辨识个数(3.33±0.70)高于开放术组(2.8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2组血清PTH及Ca2+浓度均明显下降,不同手术方式PTH水平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coli术组不同时相PTH水平较为稳定.Miccoli术组一过性(9/24)及永久性(0/24)甲状旁腺减退者相对开放术组(27/43,1/43)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coli术能减少手术对甲状旁腺及其功能的影响,有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恢复,较开放术更具有优势.

  • 标签: Miccoli术式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无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治疗、吸氧、止咳、化痰、平喘以及抗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呼吸进行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72h动脉血气以及生命指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4h、72h后的动脉血气以及生命指征都较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以很好地改善呼吸情况、提升呼吸的舒适度,延缓病情发展,同时还具有快捷方便、无创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肺阻塞性疾病 治疗
  • 简介:<正>4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均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同时予鼻(面)罩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在(BiPAP),每日2次,每次3~4h,连续3天。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血压、PaO2、SaO2比较,P<0.01。示辅助通气能迅速提出高PaO2、SaO2,并有效降低PaCO2,能改善缺氧与二氧化化碳潴留和呼吸困难

  • 标签: 重症哮喘 BIPAP通气 平均血压 常规吸氧 解痉平喘 辅助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221例。结果2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永久性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异位于甲状腺腺体内)。术后病理证实为双叶癌占31.2%(69/221)。甲状腺被膜浸润者占64.7%(143/221),其中双叶癌中被膜浸润占68.1%(47/6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3.0%(95/221),其中双叶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6.4%(32/69),单侧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1.5%(63/152),浸润被膜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9.7%(71/143)。所有病例中被膜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占75.6%(167/221)。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叶PTC69例中术前仅发现甲状腺单侧叶有可疑癌灶42例,占60.9%。结论PTC中双叶都存在癌灶的比率很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建议绝大多数PTC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常规清扫,术后辅以^131I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提高于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及加强综合治疗已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本文对68例胰头癌手术病例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