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相比于巨大的能量消耗,心脏的能量储备却很少,因此心脏对能量缺乏的耐受能力很低。心肌能量代谢受代谢底物浓度、激素水平、冠状动脉血流或组织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调节。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高尿酸血症等均可影响心脏能量代谢的病理生理过程。尽管以往认为高血糖是冠心病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但强化降糖并未取得一致的效果,而新近的数项临床试验反而显示强化降糖可能增加心血管死亡率。心脏与代谢日趋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期聚焦“心脏与代谢”,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心脏 能量 代谢
  • 简介:妊娠心脏病不常见,妊娠妇女中的发生率小于1%。但是,它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最近的产妇死亡原因3年调查报告(1997~1999),它每年导致12例英国产妇死亡。发病率随人群的变化而异(表1),主要与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相关。另外,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随着小儿心

  • 标签: 妊娠心脏病 生理学 妊娠期 体循环 肺血流
  • 简介: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是为组织提供含有足够氧、营养、代谢产物及激素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瞬间代谢的需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它有两个基本特点:收缩性和节律性。神经系统、神经体液效应及心脏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共同参与静脉回流、血管阻力、心脏收缩频率及心肌收缩力的调节。

  • 标签: 生理功能 生理特征 收缩性 节律性 自我调节机制 心脏周期
  • 简介:当前WHO关于心脏康复(CR)的定义为“需要能够对疾病的可能病因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还应尽可能提供最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态,以使得患者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来尽可能保持或重新恢复他们丧失的正常社会地位的活动的总和”。

  • 标签: 心脏康复 锻炼 社会地位 WHO
  • 简介:早在1910年,Olsder报道1例男性青年患者反复发作心绞痛,死后尸体解剖却发现其冠状动脉正常,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到1967年,Likoff等首先报道一组有典型劳累型心绞痛。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女性患者,才引起临床重视。1973年,Kemp等首先将此征候群命名为X综合征。1991年,Cannon等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提出“X综合征”的主要特点是冠状微小动脉异常。因此建议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诊断标准为:有典型劳累心绞痛、运动实验阳性(ST段缺血型压低〉0.1mv)、左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麦新碱激发试验阴性,或临床上捧除冠状动脉痉挛。

  • 标签: 心脏X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劳累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正常 运动试验阳性 微血管性心绞痛
  • 简介: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有赖于由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组成的分布广泛的细胞骨架蛋白,结蛋白是心肌中主要的中间丝蛋白,对于维持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作用。结蛋白缺失破坏会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导致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生。本文就心脏疾病中结蛋白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结蛋白 心脏疾病 临床分析 心肌细胞结构
  • 简介:1临床资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介入技术水平的提高,复杂病变也已成为PCI的适应证,而PCI中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冠状动脉穿孔,虽然发生率低,但可导致心脏压塞、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本文报道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1例。

  • 标签: 冠状动脉穿孔 治疗 栓塞 明胶海绵
  • 简介:从事有潜在风险操作的医师有责任明确这些操作的适应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在实际操作中个人的能力范围。介入性监测及治疗措施在心血管科应用越来越广,及时决定做介入治疗,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病人的预后。本文主要列举了四种常见操作的适应证、潜在并发症及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 标签: 心脏病 临床操作 适应证 并发症 静脉穿刺
  • 简介:阿霉素可作用于众多实体瘤及白血病,但是其应用受到了心脏毒性的限制。阿霉素心脏毒性机理主要与自由基的形成有关。目前,预防阿霉素心脏毒性的措施主要包括:限制累积剂量,改变给药方式,使用阿霉素类似物,合用心脏保护剂及营养剂等。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综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阿霉素 心脏毒性 自由基 预防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病例特点,为该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MI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室间隔破裂穿孔常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穿孔部位多位于室间隔近心尖部。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年龄(60~69岁)、女性、缺乏侧支循环和广泛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右室梗死(常可导致低血压)、无心绞痛病史。患者多存在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预后严重不良。室间隔破裂的预后很差。内科保守治疗的院内死亡率高。结论注重体征及尽早行超声心动检查是早期诊断该并发症的关键,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并力争外科手术的机会能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室间隔破裂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septalrupture,VSR)是一少见而凶险的并发症,常发生在AMI后的1周内[1]。由于突发的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往往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极高、预后差。近年来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治疗
  • 简介:由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亚太心脏联盟(APHA)、美国心律学会(HRS)、日本循环器学会(JCS)、欧洲高血压学会(ESH)、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等多个

  • 标签: 会议论坛 国际心脏病学 征文启示
  • 简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下称甲减)是由于血液循环中缺乏甲状腺激素,体内代谢过程减弱引起的疾病。甲减心脏损害最早由Zondez于1918年报道,在甲减患者中心脏损害十分常见,目前认为70%~80%甲减病人有心血管病变,有报道甲减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率占87.5%,曾有患者因甲减心率缓慢阿托品试验阳性而诊断病窦综合征,而得不到有效治疗。典型表现为甲减性冠心病、心包积液、心肌病或心包心肌病。不少病人常以心脏损害为首发表现就诊于心血管科,由于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特别是老年病人易误诊为老年性心脏病而延误治疗。故加强对甲减性心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和鉴别诊断的认识,对于提高甲减病人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减性心脏病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心脏损害 老年病人 老年性心脏病 心包积液
  • 简介:心脏介入术属于有创治疗,患者在术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与不适一些新型介入治疗技术的创伤更大,成人患者需要接受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才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目前,国内尚无成人心脏介入术中麻醉管理的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经验总结,归纳成人心脏介入术中麻醉管理的特点。

  • 标签: 成人 心脏介入 麻醉管理 镇静 全身麻醉
  • 简介:《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承办,是以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为特点的心血管病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标准刊号:CN11-4726/R,ISSN1671-6272。2001年12月创刊,辟有专家述评、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学术动态、专题笔谈等多个专栏。现已逐渐成为介绍国内外心血管病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及国内从事心血管病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广泛交流的学术平台。本刊从2006年起被评为中国科技核

  • 标签: 中国分子 分子心脏病学 广告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