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过度表达表氧化酶基因,增加内源性EETs的产生是否对TNF-α损伤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并初步从对血管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携带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B6质粒导入大鼠体内,2周后经静脉给予TNF-α,6h后观察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主动脉血管环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并以westernblot检测血管中VCAM-1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TNF-α降低了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CYP2C11、CYP2J2和CYPF87V基因转染使得这种被TNF-α降低的血管舒张反应增强。TNF-α增加了血管VCAM-1表达,CYP2C11、CYP2J2和CYPF87V基因转染使得这种被TNF-α诱导的VCAM-1表达减少。结论CYP2C11、CYP2J2和CYPF87V基因能提高了血管对舒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本研究提示,通过上调体内表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提高内源性EETs浓度可减轻炎症介导的血管损伤,这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花生四烯酸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 简介:病例:男,82岁,因“咽痛、咳嗽2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咳嗽,少量白痰,无发热,无呼吸困难及其他伴随症状,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服用复方大青叶合剂,效果不佳。胸部CT示左上肺陈旧性结核、右中肺慢性炎症.以“支气管炎”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慢性胃肠炎病史。服用冷食后会出现腹胀。体格检查:体温36.2℃,

  • 标签: 发热 皮疹 腹泻 结肠癌
  • 简介:咳嗽具有重要的呼吸道防御功能,清除吸入呼吸道的异物和储留在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但严重且持续的咳嗽可造成呼吸道组织和功能的损害,并可引起全身多种并发症。咳嗽症状往往为呼吸道疾病的信号,亦可能为呼吸道以外其他脏器疾病的信号,因此,咳嗽是内科医师临床诊疗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近年对咳嗽的发生机制有深入研究.对咳嗽的诊疗亦有大量经验积累。

  • 标签: 咳嗽 机制 治疗 解剖生理
  • 简介:<正>此36例均有顽固性咳嗽,而无喘息呼吸困难。夜间发作或加重33例(91.7%),刺激性干咳26例(72.2%),咯少量白痰10例(27.8%)。冬春季发病30例(83.3%)。有诱发因素14例(38.9%)。EOS增高32例(88.9%)。误诊为急慢性支气管炎24例,慢性咽喉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确诊后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并茶

  • 标签: 咳嗽变异型哮喘 支气管内膜结核 急慢性支气管炎 吸入糖皮质激素 刺激性干咳 慢性咽喉炎
  • 简介:气道反应性(Airwayresponsiveness)是支气管对于乙酰胆碱或组织胺等刺激物的刺激的反应。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AHR)、气道炎症以及可逆性气流阻塞是支气管哮喘的标志。AHR的测量,对于诊断哮喘,以及哮喘治疗反应的监测均至为重要。而且,AHR的测量还可以预测哮喘治疗吸入激素减量阶段可能的病情加重情况。

  • 标签: 气道反应性测定 动物实验 支气管哮喘 临床 气道高反应性 乙酰胆碱
  • 简介:1972年由Glauser提出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asthma,CVA),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表现与典型哮喘相似,但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有呼吸道高反应性。CVA被认为是由嗜酸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非特异性、变态反应性呼吸道炎症,各年龄均可患病。

  • 标签: 白三烯 咳嗽变异性哮喘 支气管哮喘
  • 简介:近10余年.在鉴别骨髓衰竭性疾病时,发现了一类由针对骨髓未成熟造血细胞自身抗体介导的2系或3系血细胞减少.暂称之为狭义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该症以往多被误诊为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或归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但按AA或MDS治疗疗效欠佳,迁延不愈.正确认识并诊治此类血细胞减少,不仅有益于患者.而且有益于丰富造血调控学说、纯化并修正对AA和MDS本质的认识,有重要临床价值和学术意义。如何鉴别并正确诊断此类疾病呢?

  • 标签: 血细胞减少 自身抗体 自身抗原 树突状细胞
  • 简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早期多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到了中晚期后,各种症状和体征则相继出现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疼痛、脊柱畸形和易骨折。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针灸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对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明确的患者,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后再予以舒利迭吸入治疗。结果39例中治愈28例,显效10例,总缓解率97.4%。结论重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对诊断明确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序贯予以舒利迭吸入治疗,具有临床起效快,副作用少,治疗效果显著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治疗分析
  • 简介: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使用某种特殊药物引起的非预期的临床反应。随着医疗用药种类的增加,药物引起皮肤反应的类型和表现也增多。抗生素等常用药物引起的药疹一般容易识别和处理。但是,不常见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则较难做出诊断,并且新药可能在首次应用时即出现药物反应。因此,内科医师要具备皮肤药物反应的初步知识,随时了解新药可能产生的皮疹。本文旨在向内科医师介绍皮肤药物反应的概要,指导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药物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皮肤反应 内科医师 诊断和治疗 临床反应
  • 简介:全血细胞减少症是一组病因高度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多种疾病均可造成外周血细胞学改变,病因极其广泛,除见于造血系统疾病外,也可见于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2001年至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30例,现分析如下。

  • 标签: 血细胞减少症 病因 贫血
  • 简介:脑缺血发生后,出现了缺血区域内白细胞浸润,组织水肿为标志的急性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粘附分子中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和上调是炎症反应中白细胞(早期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粘附并穿越血管屏障的起始因素。P-选择素在脑缺血损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 标签: P-选择素 脑缺血性损伤 配体 作用机制 血小板
  • 简介:患者男,72岁。因纳差1月余,呕吐1日于2011年1月25日就诊。患者就诊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剑突下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无反酸,无呕血、黑便,无腹痛、腹胀等其他不适。就诊前出现剧烈呕吐,遂急诊入我院。实验室检查:CEA19.23ng/ml,CA19-91693U/ml;血小板80×10^9/L。CT提示:胰腺体尾部肿块影,胰腺癌可能,累及胃,胆囊泥沙样结石。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胰腺癌 剧烈呕吐 实验室检查 胰腺体尾部 泥沙样结石
  • 简介:目的探索双酚A(bisphenolA,BPA)在卵巢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选用人卵巢癌细胞(OVCAR-3细胞株)为研究材料,采用心肌细胞(QMC)趋药性细胞迁移实验8μm孔径博伊登室进行OVCAR-3细胞迁移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印迹技术探讨参与细胞迁移的分子:通过抑制ERK1/2P13K分子来阻断信号通路,从而研究BPA引起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结果BPA(40nM100nM)与OVCAR-3细胞孵育24h,能使OVCAR-3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01);BPA不仅可引起OVCAR-3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MMP-2、MMP-9和N-钙黏蛋白的基因表达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或P〈0.001),同时显著增强MMP-2和MMP-9的酶活性(P〈0.01);抑制ERK1/2或P13K可抵消双酚A诱导的OVCAR.3细胞迁移,还会导致MMP-2、MMP-9和N-钙黏蛋白的蛋白表达减少。并降低MMP-2和MMP-9的酶活性。结论BP可通过ERK1/2P13K信号通路来诱导卵巢癌细胞迁移。

  • 标签: 双酚A 卵巢癌 MAPK PI3K 细胞迁移
  • 简介: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细胞周期的紊乱。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kinaseassociatedprotein2,Skp2)是泛素连接酶SCF(skp1—cull—F—boxprotein,SCF)的底物识别亚单位,主要通过识别p27进而介导其泛素化降解来调控细胞周期,是细胞周期由G。期进入S期所必需的。许多研究发现,skp2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密切关系,且skp2蛋白的高表达往往伴随着p27蛋白的低表达。

  • 标签: P27蛋白 胰腺癌组织 SKP2 PTEN S期激酶相关蛋白 SKP2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凭地氟烷吸入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32例临床资料,按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使用全凭地氟烷吸人维持麻醉,对照组使用地氟烷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中情况,记录停药到睁眼时间、停药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0~6h、6~24h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2组麻醉时间、术中液体入量、阿片类药物使用总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伶O.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0~6h、6~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地氟烷吸入麻醉并未增加妇科腔镜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且患者术后苏醒更快,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地氟烷 丙泊酚 妇科 腹腔镜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正>913857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研究:7种抗生素不良反应调查分析/王建刚…//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1,7(1).-44~54用记录应用法集中监测2638例的结果示,7种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7%。其中庆大霉素为6.1%,丁胺卡那霉素为21.6%,氨苄青霉素为11.7%,氧哌嗪青霉素为19.4%,头孢噻吩为11.9%,头孢哌酮为24.7%,林可霉素为7.0%。属A型反应(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抗生素 药物反应 庆大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 林可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