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现状,以便更好地做好职业防护,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登记上报的21例职业暴露急诊护士进行人群分布、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环节、暴露源种类等分析。结果 21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急诊护士中,护士职称12例(57.14%),其中以工作年限1-5年的低年资护士最多(9例,42.85%);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19例,90.48%);暴露部位主要是手指及手部(20例,95.24%);最易发生职业暴露的环节是医疗锐器物处理(6例,28.57%),其次为采集血标本(5例,23.81%);最常见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是乙肝(6例,28.57%);21例急诊护士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均立即采取了局部紧急处置和相关汇报登记,根据情况对暴露护士给予预防用药,追踪检测未发生相关职业暴露感染。结论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和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急诊护士所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医院及科室应加强对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培训教育,增强其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 标签:    急诊护士  职业暴露   针刺伤   防护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现状,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教育。方法选择2002~2003年在上海瑞金医院实习的护理本科、大专和中专生122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对物理性损伤因素、化学性损伤因素、生物性损伤因素的自我防护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122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结果显示:①92.5%的护生有过锐器损伤的经历,受伤后仅有29名查阅了病历,其中3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阳性;②在接触危险性化学物品时。34.1%的护生自觉戴手套;③接触污染性体液时,73.3%的护生会戴手套。结论护生对锐器伤和化学性损伤的防护不够,对生物损伤的防护措施较好。为避免护生职业感染的危险,在她们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系统的岗前职业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校方应积极落实管理阶层规范操作的规章制度;增设学生职业受伤管理条例;提高护理器材的安全性能。

  • 标签: 护生 自我防护 职业损伤 调查
  • 简介: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护士在从事临床护理中接触到的各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很多,其锐器刺伤是最常见最危险的因素,其他的有药物损伤、钝伤/扭伤、放射性损伤和心理性损伤等。

  • 标签: 职业暴露 医疗护理 感染性病原体 防护 体液污染 锐器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能力与防范意识。方法:分析护理职业暴露现状,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急诊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与院感防控管理欠佳、个人防护不到位、操作技能不规范等密切相关。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提高防范意识,主动采取防范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风险。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肿瘤科护士对职业防护相关认知水平及护士自我防护现状 。 方法 根据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我院肿瘤科室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编的 50 名护理人员的 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及防护行为进行 调查。 结果 工作年限越长以及职称越高的肿瘤科护士,其防护认知评分也越高 ( P < 0.05 ),而肿瘤科护士的学历和其防护认知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 > 0.05 ) 。 肿瘤科护士对 造影剂或药物危害、 化疗药物危害以及 微生物危害的认知比较缺乏,对 针刺伤危害、 电磁辐射危害以及 紫外线危害认知比较高 。肿瘤科护士在 电磁辐射时穿防护衣、 使用紫外线时 离开房间以及 熟练掌握针刺伤处理方法这三项自我防护行为做到比例较高,而对 接触造影剂或药物污染患者 时穿防护衣、 化疗药物配置使用规范实行标准预防以及 进行有创操作时戴手套这三项做到比例较低。 结论 肿瘤科 相关护理管理者应该进一步重视并且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 职业防护相关认知 培训,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并且进一步完善 相关 职业防护规范,落实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 标签: 肿瘤科 职业防护 认知水平 自我防护 现状
  • 简介:随着核科学的飞速发展,核技术在临床检验、影像技术以及核医学诊断及治疗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在核素的开瓶、稀释、分装、标记、淋洗、注射和服药治疗中,核医学护士都接触大量的核素,这些工作属于开放型放射操作,会对医护人员产生辐射危害,因此,做好核素操作时的辐射防护工作非常重要。为了解核医学从业护士的辐射防护现状,探索防范对策,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核医学诊断 辐射危害 防护现状 护士 调查 服药治疗
  • 简介:职业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问题。1998年美国召开了首届“护士健康与安全”国际大会。会议突出的口号就是,为了关爱病人,我们应首先关爱自己。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士是暴露的最危险群体。但是护士对职业中的危险因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要提高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损伤 防护
  • 简介:整洁的环境是医院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为达到较高的洁净水平,越来越多的医院将保洁工作由专业保洁公司完成,保洁人员已成为医院的一支重要工作队伍。由于保洁人员工作环境及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工作时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中。为了解医院保洁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对我院150名保洁员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综合医院 保洁人员 防护现状 自我防护意识 职业性危害 医院工作
  • 简介:摘要: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大隐静脉扩张能形成蚯蚓状迂回,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下肢坠胀不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局部缺血营养障碍导致的足踝部皮肤溃疡的发生。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腔内激光闭合术以微创、安全、美观等优点逐渐被临床推广使用。预见性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趋势或以往经验,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与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与预防措施。本研究对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护士 下肢静脉曲张现状 防护
  • 简介:针刺伤是目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护士职称的差异对针刺伤发生存在着影响,护士最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为回套针帽.针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提出防护措施.

  • 标签: 护理人员 针刺伤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以相应采取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方法:职业暴露登记系统和回顾性调查方法相结合方法,对2021-2022年发生的94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和特点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结果:暴露人群以女性为主,占92.55%。暴露者以初级及以下职称为主,占90.42%。工龄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高发,占58.52%。暴露高发科室为外科、内科、手术麻醉中心。暴露方式为锐器伤,占75.53%。暴露高危环节是处理锐器、动静脉采血、拔针。暴露部位是手部,占73.40%。护理人员能规范执行暴露后应急流程,占96.81%。职业暴露病原体以乙型肝炎和梅毒为主。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问题,依据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环节,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对策 调查分析 职业安全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探讨有效的培训方法。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枣庄市8所教学医院的302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院校和教学医院的职业防护教育均存在缺陷,护理实习生在学校接受的职业防护教育欠缺,教学医院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结论为维护护理实习生的职业安全,护理院校应全面开设系统有效的职业防护教育,教学医院的职业防护培训模式须规范化。

  • 标签: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职业防护
  • 简介:目的对护理人员的化疗职业防护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4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存在的问题有化疗防护管理体制不健全、化疗防护设备匮乏、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职业暴露处理不规范等。结论护理人员对化疗职业防护的认知现状尚存在问题,应采取对策,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化疗毒性反应的防护意识。

  • 标签: 肿瘤 化疗 护士 职业防护 调查
  • 简介:医院供应室集中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敷料,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经常使用多种电器及压力容器,加上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潮湿等不良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及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据美国职业安全局(OSAA)统计显示:卫生行业及相关部门人员在工作期间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等]的人数有上升趋势,特别强调锐器伤害是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已有大量文献报道。

  • 标签: 供应室工作人员 职业暴露 乙型肝炎病毒(HB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病原微生物污染 血源性传播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针刺伤的现状防护意识,促进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577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针刺伤情况和防护知识调查。结果50.26%的医生、89.33%的护理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其中,66.67%的外科、妇产科医生发生过针刺伤,30.00%的感染病科医生发生过针刺伤。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最多的科室是急诊科和手术室,发生率分别为96.15%和93.33%。医护人员对于针刺伤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存在较大差异,45.54%的医生、34.84%的护士不知道自身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免疫状态;20.94%和42.70%的医生和护士不知道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措施。结论医务人员对于针刺伤的危害及相关预防知识不足,应加强对医务人员针刺伤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 标签: 医务人员 针刺伤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南平市第二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本院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共234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化疗药物防护知识和防护行为进行自评。结果 234名肿瘤科护士对化疗药物认知及防护知识得分与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学历越高掌握程度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自评结果,掌握程度最差的前3位分别是药物暴露上报(9.83%)、正确佩戴双层手套(11.97%)和正确暴露后处理(32.91%)。结论南平市第二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防护知识掌握较差、化疗药物配制操作缺乏规范性。

  • 标签: 肿瘤相关科室 化疗药物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及管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方法:2019.3到2020.7,本院收治190例手术住院患者,依循不同的护理干预将190例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数据。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疾病掌握、并发症预防、服务态度、专科护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常规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摘要 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是压疮形成的首要因素,无论压疮的分级和严重程度如何,减压技术的应用都是贯穿于压疮预防护理中最关键的措施。本文综述了减压技术的概念、发展以及在压疮预防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选择合适的减压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 压疮 减压技术 体位变换 减压敷料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应对HIV/AIDS患者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现状及能力,讨论正确处置HIV/AIDS患者和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应对HIV/AIDS患者的隔离措施和职业防护状况;查阅相关技术和管理规范,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 护士存在相关概念不清,职业防护不足与防护过度并存,对消毒隔离相关规范不熟悉;国家相关技术管理规范标准不统一,护士理解和执行存在困难。结论 结合国家规范和疾病特点采取适当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培训,消除对HIV/AIDS患者的恐惧和歧视,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水平;建议组织专家对相关标准进行修订和统一,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 综合医院护士 HIV/AIDS患者 消毒隔离 职业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