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救治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重症监护病房中采用标准护理方法和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纳入了56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接受标准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接受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包括早期胰腺功能恢复策略和个性化营养支持。记录并比较了临床症状改善率、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率、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表现出一些积极的趋势。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更高(p<0.05),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p<0.05),白细胞计数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略低(p<0.05)。结论:综合研究结果,新型护理方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新型护理方法可能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风险。然而,进一步大规模研究和长期随访仍然需要确认这些初步发现,以指导临床实践中的护理决策。新型护理方法可能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前景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标准化护理术语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护理大数据的建立与分析,促进临床实践和护理科研的开展。目前,我国尚无适用于临床的护理专业术语标准及分类体系,也缺少相关的科学研究。国内虽然有部分医院开始建设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护理电子病历,但护理标准化术语及分类在系统中尚无成功应用。临床护理分类系统(clinicalcareclassificationsystem,CCC)是一种集护理诊断、措施以及结局为一体的综合性标准化护理术语分类体系,可将复杂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编码归类,更加方便临床护理人员的文书记录工作。国外CCC相关研究较少,国内虽有关于标准化护理术语的介绍和实践研究,但与CCC相关的文章和实践较少。关于CCC的研究集中在结构介绍方面,尚未检索到相关的临床研究。

  • 标签: 重症监护后综合征 儿科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优质护理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儿童重症监护服务方面的效力。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我院picu机械通气治疗的7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完整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定期为目标群体提供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干预后临床结果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机械通气 肠内营养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罹患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强化气道护理,对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探究。方法:样本均收录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收录于2021.2--2022.2,共计54例,随机性的将其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采用分组对照理论探讨其实际价值,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基础上强化气道护理)。结果:护理措施开展之前组间血气指标差异较小;开展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指标更优,P<0.05。观察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罹患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强化气道护理,对血气指标的改善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气道护理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其作为收治儿科严重疾病的特殊场所,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其发生率在近年来也呈现增长的不良态势,对患儿病情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患儿因为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且身体组织和器官也没有完全发育,如果发生感染,会使病情更加严重,使得治疗难度增加,也可能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促进感染率的降低。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住院患儿感染 护理方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压力性损伤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01~2018.06间入住本院MICU的危重患者资料66例,按照出院时是否存在PI分为对照组(无PI患者)30例和PI组3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PI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I组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和APACHE II评分更高, Braden评分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Braden评分较低与PI独立相关。结论:PI的发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护士应甄别出发生PI可能性较高的患者,并采取有效的减压措施,提高重症患者预防和控制PI的护理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质控管理对于重症监护室院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2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的对照组(n=31)和采用院感护理质控管理的实验组(n=3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院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院感发生率,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护理质控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院感发生的几率,同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质控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院感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质控管理对于重症监护室院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5年 1月 -2018年 10月收治的 62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的对照组( n=31)和采用院感护理质控管理的实验组( n=3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院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院感发生率, 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 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护理质控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院感发生的几率,同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质控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院感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间我院60例神经内科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X2=11.5235,P=0.0012)护理效率高,P<0.05。实验组(X2=7.5362,P=0.0214)风险事件低,P<0.05。结论:神经内科ICU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病房 应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压力状况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法。方法:从本院重症监护室护士中遴选42人纳入研究,详细问询、调查后,汇总压力源及相关的应对方法。结果:护士中焦虑人数所占比率高达88.10%(37人/42人)。护士压力源中占比重较大的为:工作环境特殊、工作强度大、专业技能问题、医疗纠纷问题、内部管理不当。结论: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压力源复杂多样,及早研究并施行相关应对措施的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护士缓解负面情绪,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压力源 应对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在ICU急性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0例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分组,25例每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的肺部感染控制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比肺部感染控制有效率:观察组的控制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运用在ICU急性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上既有利于控制肺部感染,又可以预防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急性重症脑梗死 肺部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在ICU急性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在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ICU急性重症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既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急性重症脑梗死 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9 月~2022年09月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级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的实施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缩短患者重症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

  • 标签: 分级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颅脑外伤 住院时间
  • 简介:介绍了重症监护病房(ICU)、ICU病人家属、医院健康教育等相关概念,阐述了宣教内容确立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ICU主要的健康教育方式、ICU健康教育常用的评价工具。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病人家属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风险因素与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于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于2019年4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8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以往护理经验与实际护理中出现的问题来总结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28)与改善组(n=427)。对照组按以往经验完成护理,为改善组结合护理风险因素来实施护理。统计两组不良事件投诉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与改善组患者相比,对照组不良事件投诉率的出现频次更高(P

  • 标签: 护理风险因素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防控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状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 2014年 1月 1日 -2015年 12月 31日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患者 5305例感染资料 ,2016年 1月 1日 -2018年 12月 31日开展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对具备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8456例入院实施标准预防 ,确诊重症监护感染者开具接触隔离医嘱、督导落实隔离措施及手卫生依从性。前瞻性收集干预后数据 ,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耐药菌检出率、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实施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由 1.96(104/5305)下降至 1.50(127/8456)(P=0.042),;手卫生依从率从 90.07(363/403)上升至 94.05(1471/1564)(P=0.005)。结论:实施主动监测和标准预防措施及开具接触隔离医嘱、督导落实隔离措施及手卫生依从性等综合干预措施 ,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防控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主动筛查 新生儿 重症监护 医院感染
  • 简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作为医学发展的标志之一,为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提供了支持平台和技术方法。但随着医疗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安全的要求愈来愈高,护患纠纷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NICU的护理工作人员,如何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与护士双方利益都得到保护,愈来愈得到各方面的重视。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风险 管理 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工作人员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尚且不具备完全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医疗过程中难以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诉求。再者,患儿身心尚且不够成熟,对疾病、疼痛等耐受能力较弱,病痛发生或临床治疗不舒适时,往往会出现哭闹、逃避等抗拒行为,治疗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到最终治疗效果,同时也为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人性化护理作为当前临床护理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其主张关心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等多重因素,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干预效果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