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引起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为探讨减少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方案和提高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举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选取重庆市所有的精神专科医院作为调查单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自我关怀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不同医院等级、受聘形式,和是否值夜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工龄,性别,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在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受到医院等级、受聘形式,和是否值夜班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当对上述问题予以重视,加以改进。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07-28
  • 出处:《护理前沿》 2021年第12期
  • 机构:作者简介: 姓名:张玮琦,性别:女,出生日期:1993年9月,籍贯:重庆市,学历:本科,职称:护 师,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学。 通信作者:朱娅男,性别:女,出生日期:1984年4月,籍贯:重庆市,学历:本科,职称: 副高,研究方向:手术室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 ISBAR沟通模式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交接内容,提高护理交班质量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有效信息的接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护患满意度、医 护满意度。方法 ①于 2020年 3月成立专案改善小组,专案改善时间为 4月至 6月,②根据 ISBAR沟通模式制定运用于手术室重点环节交班模版,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培训学习,③每日晨交班由护士长抽问巡回护士对患者相关信息掌握程度,巡回护士根据术前交班模板对患 者相关信息的掌握、术中特殊用物准备进行交班,对疑难患者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及解决方 案,④每月进行专项质控检查,对各科室病房护士进行手术室护士术后交接满意度调查,并 作出阶段性评价。结果 通过实施 ISBAR沟通模式,提高了护理交班质量,护理人员由抽问式交班转为主动式交班,患者术前信息知晓率大于 90%,患者身份核查率达 100%,交接质量提高,护士长掌握当日手术患者特殊情况,重点关注危重及疑难患者手术间,提高了病房 护士对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Abstract】

  • 标签: ISBAR 沟通模式 手术室 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在高原地区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结整体护理方案实施效果。方法:于2020.1-2020.12期间在我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病人进行调研,本次共纳入88例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分得44例。护理1组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护理2组在手术室护理中选用整体护理。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护理1组与护理2组相比,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较低,两组之间存有明显差异,P值低于0.05。结论:在高原地区手术室护理中,整体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此方案值得临床普及与应用。

  • 标签: 高原地区 手术室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施地区规范化压力性损伤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规范化压力性损伤管理,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压力性损伤管理体系,有助于减少患者压力性损伤事件的发生,提升其生存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利于在恩施地区推广应用。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规范化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桂西地区肛肠疾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分析其中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健康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就诊的桂西地区肛肠疾病患者300例为对象,以问卷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桂西地区肛肠疾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111.35±5.79)分,各维度得分排序从高到低为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健康责任、压力管理、营养、运动。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病程(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西地区肛肠疾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处于一般水平、其中人际关系得分最多,运动得分最少。桂西地区肛肠疾病患者的健康干预方案应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病程作为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以高原地区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对其进行手术抢救及护理配合的有效性。方法:本文将以我院收治的100例高原地区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配合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基础护理组,50例患者,手术抢救时配合常规护理干预,一组为综合护理组,50例患者,手术抢救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患者在我院进行手术抢救的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研究结束后,应用统计学对综合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与基础护理组对比,综合护理组的平均抢救时间更短(P

  • 标签: 高原地区失血性休克 集束化护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南桥地区内糖尿病患者采用社会护理干预方法后,对其血糖控制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南桥地区内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本次研究共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依据随机双盲选法将患者以每组60例的方法平均分至两组,且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即使用常规社区护理进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进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因护理方法不同两组护理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护理后的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主要记录患者对服药、饮食、运动等医嘱是否依从,同时统计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将相关数据计算及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个方面遵医行为在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服药依从98.33%(59/60)、饮食依从93.33%(56/60)、运动依从90.0%(54/60)比服药依从78.33%(47/60)、饮食依从75.0%(45/60)、运动依从70.0%(42/60)},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研究组的优势高于参照组,有明显的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社会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遵医行为,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今后护理中拓宽应用和推广范围。

  • 标签: 糖尿病 社区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血糖控制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