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逐级半卧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近期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该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入住某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且发病12~24h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发病12~24h内即给予逐级45°半卧位干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前3d绝对平卧位休息.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心功能指标以及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早期相关心功能指标及临床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后前3d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焦虑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级半卧位干预是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在不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情况下缓解其部分不适症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逐级半卧位 临床症状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刺激和非营养性吸吮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12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其中非营养性吸吮组28例,在管饲喂养期间,喂养前、喂养后各给予安慰奶嘴吸吮5min,7~8次/d;口腔刺激组29例,在管饲喂养前15min进行12min的口腔刺激,1次/d;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组33例,在管饲喂养之前15min进行12min的口腔刺激和3min的非营养性吸吮,1次/d;对照组32例,接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喂养护理常规。记录4组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并对4组早产儿的喂养表现进行测定。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从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非营养性吸吮组、口腔刺激组和两者联合使用组之间喂养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早产儿喂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两者联合使用组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高于对照组,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4组早产儿的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能够缩短早产儿从开始经口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要的时间,能够增加喂养效率,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刺激联合使用有助于喂养成效和摄入奶量比的提高。

  • 标签: 早产儿 口腔刺激 非营养性吸吮 经口喂养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