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的13例心脏外科手术资料,总结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经验。[结果]无一例病人因麻醉护理不当出现意外和不良事件,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心脏外科手术难度较大,对麻醉整体配合要求较高,麻醉护理配合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 标签: 心脏外科 麻醉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行动学理念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行动学理念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创面引流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基于行动学理念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术后胃肠功能,减轻创伤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泌尿外科 行动学理念 护理干预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及分析引发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且总结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本院手术室2015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参照组。收集并整理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手术的情况以及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探究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制定科学的手术室防控切口感染护理干预策略。另外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手术室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严格的遵循手术室预防护理对策展开护理干预工作,对于2组的手术切口感染现象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室切口感染率分别是50.00%、5.00%。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参照组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涵盖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在3h以上、手术期间有参观人员、为接台手术几方面。实施相应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后,研究组手术感染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应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并落实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将手术室切口感染率降到最低。

  • 标签: 手术患者 切口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90例,对出现压疮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生压疮的可能原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6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疮,压疮发生率为29.66%,其中Ⅰ期41例,Ⅱ期27例,Ⅲ期18例,Ⅳ期压疮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O岁、BMI≥25kg/m^2、手术时间≥2.5h、合并症如糖尿病、气管内全麻、侧卧/俯卧、出血量≥80ml/h的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压疮形成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合并症如糖尿病、麻醉方式、术中体位均为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手术室护理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性管理在胃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于我院行胃肠手术干预的病例86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胃肠手术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低体温管理,试验组接受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管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胃肠手术患者干预后的状低体温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各项应激反应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手术室低体温全程前瞻管理对胃肠手术患者行围术期低体温预防干预,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低体温预防效果,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程度,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低体温 前瞻性护理 胃肠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轨迹模式护理理念在泌尿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2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轨迹模式护理干预。应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HAMA、HAMD)量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ESCA)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式(WHOQOL-BREF)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HAMD、HAMA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ESCA、WHOQOL-BREF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轨迹模式护理理念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好,可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轨迹模式 泌尿外科 负性情绪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评教评学模式在肿瘤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实习护士80名作为对照组,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实习护士8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传、帮、带的教学模式,观察组接受评教评学双向评价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带教老师和学生在综合能力以及实习护士出科理论成绩考核、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施评教评学教学模式后,带教老师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其职业态度和价值观、临床护理能力、护理教育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管理与专业发展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护士综合能力各评价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出科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评教评学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临床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充分调动带教老师和护生的学习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 标签: 评教评学 肿瘤外科 临床带教 教学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8例择期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FTS的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大便时间及总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可有效缩短患者肠道通气、排便及进食时间,快速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控制并发症发生,促进机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腔镜 全膀胱切除术 护理 效果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急诊外科大专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名在急诊外科实习的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名。对照组采用PBL进行带教。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方法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查阅文献能力及临床胜任力自我评分。结果采用思维导图方法带教后,观察组护生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护理查房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生人科时对思维导图知晓率较低、出科时知晓率和评价较高。结论采用思维导图方法带教后,不仅提高了护生的职业兴趣,也提高了技术操作能力、主动学习意识、护患沟通能力、配合协调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等临床胜任力,拓宽了新思路,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护生带教。

  • 标签: 思维导图 急诊外科 护生带教
  • 简介:目的探究前列腺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前列腺患者88例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根据护理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满意度;查对制度执行评分、体位安全放置评分、术中无菌原则执行评分、术后安全护送评分;围手术期尿失禁、尿外渗、性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查对制度执行评分、体位安全放置评分、术中无菌原则执行评分、术后安全护送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试验组围手术期尿失禁、尿外渗、性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前列腺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效果确切,可确保术前严格查对,术中安全摆放体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加强术后安全护理管理,有利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 围手术期 安全管理 护理满意度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各清洗环节对重度污染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台剖宫产手术后的320把重度污染器械,其中子宫钳160把,血管钳160把,按流程进行清洗,分别在器械初洗后、超声机酶洗后、漂洗烘干后抽取器械子宫钳40把、血管钳40把进行ATP检测分析。结果:手术器械初洗后、超声机酶洗后、漂洗烘干后器械ATP检测值持续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初洗后、超声机酶洗后、漂洗烘干后器械合格率持续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器械初洗后、超声机酶洗后、漂洗烘干后子宫钳和血管钳的ATP检测值、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清洗环节对重度污染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有重要作用,必须严格按流程进行清洗,器械初洗对器械清洗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建议器械清洗时评估器械的污染程度、附着物的黏附强度、器械的形状构造,给予针对性处理,有处理难度较大的污物时应手工清洗后再进行机械清洗。

  • 标签: 重度污染 手术器械 清洗 清洗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肠造口围术期专业健康教育在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加速康复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行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将2016年1-12月手术行肠造口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手术行肠造口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前由主管护师进行常规造口知识宣教,观察组患者由专业国际造口师进行专业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造口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7-30d,平均(9.52±3.84)d;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5-20d,平均(6.48±2.6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5,P〈0.001)。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6-18d,平均(8.02±3.42)d;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4-11d,平均(5.42±2.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9,P〈0.001)。两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造口围术期专业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可以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提供依据。

  • 标签: 结直肠癌 加速康复外科 肠造口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1~12月对手术室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生风险的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并设为观察组,将2016年1~12月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的手术室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且下肢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较对照组更快;观察组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预防 手术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对肠造口手术病人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因直肠癌根治术行肠造口的23例病人实施Roy适应模式干预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实施常规护理的23例肠造口手术病人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病耻感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入院时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及病耻感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及病耻感总分较常规护理组及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y适应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肠造口手术病人病耻感。

  • 标签: 肠造口 ROY适应模式 病耻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头低位角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头低位15°组和头低位35°组,各53例。头低位15°组头低角度为15°,头低位35°组头低位为35°。通过回弹法测定患者人室时、全麻插管后、变更体位5min后、变更体位30min后、术中60min、恢复平卧拔管时、出室前等时间节点的左眼和右眼眼压。结果两组全麻后左眼眼压和右眼眼压均较人室时显著下降,变更体位30min后和术中60min眼压均较人室前显著升高(P〈0.05)。头低位15°组变更体位30min后、术中60min和恢复平卧拔管后左眼眼压和右眼眼压均低于头低位3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头低角度与左眼眼压和右眼眼压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头低角度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左眼眼压和右眼眼压密切相关。在手术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患者头低位高度。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手术 眼压
  • 简介:目的调查湖北省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对湖北省7所三级甲等医院172名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77.53±36.57)分,临床护理维度均分最高为(3.34±0.56)分,其次为法律/伦理实践维度为(3.22±0.52)分,得分最低的为评判性思维/科研维度(2.46±0.48)分。手术室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历和手术室内培训时间(P〈0.01)。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及教育者应结合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有针对地制订干预措施、建立合理有效的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以促进临床护理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专业能力 手术室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现状,标准预防执行的现状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减少护生职业暴露,改进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手术室实习护生23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标准预防执行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99.1%的实习护生接触过乙肝携带者,95.1%发生过锐器伤。94.2%的实习护生发生锐器伤后进行了处理,但仅36.2%能按规范流程处理。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执行预防情况不乐观。70.1%的实习护生注射过乙肝疫苗,但仅39.7%确认其乙肝抗体阳性。结论手术室实习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防护意识和技能,但标准预防执行不到位,建议带教老师加强对护生的示范指导,推广使用安全型耗材。

  • 标签: 手术室 实习护生 血源性职业暴露 标准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手术室定期沉降菌检测对指导手术室清洁消毒程序的优化作用,为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应用仪器采样与细菌培养的方法,对不同级别的10间手术室检测沉降菌的变化、温湿度、静压差等。其中5间手术室按照日常工作模式为对照组,另5间手术室作为观察组(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及开关门次数),检测手术进程中不同时段的沉降菌数量。结果本研究在2017年3,6,9,12月间检测的I、II、III级手术共49台次。49台手术沉降菌合格率为67.21%,静压差合格率为71.43%,相对湿度合格率为76.19%,温度合格率为72.22%。观察组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30min以及缝合时空气沉降菌合格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中切皮时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中定期检测沉降菌、静压差、温湿度等指标可指导医护人员了解手术室内空气状态,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出入及开关门次数可增加沉降菌合格率。

  • 标签: 洁净手术室 沉降菌 动态检测 感染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护理配合救治流程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62例急危重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干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抢救时间、护理满意指数变化及抢救效果。结果经流程改进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抢救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评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抢救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护理配合 急危重症患者 抢救流程 手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