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总结36例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心理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促进护患心理沟通;掌握患儿体语特点,主动与患儿沟通,了解患儿的心理需求;重视环境和言语处理器调试对患儿的影响,耐心指导言语康复训练,及时改善患儿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儿心身康复。36例均取得预期效果。

  • 标签: 耳聋 人工耳蜗 心理护理
  • 简介:人工电子耳蜗是一种模拟人耳蜗功能的声一电能转换电子装置,它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植入内耳的电极,绕过耳蜗内丧失功能的感觉细胞直接兴奋听神经,刺激完全性耳聋和极重度耳聋患者残余的耳蜗螺旋神经元,产生人工诱发听觉,并使患者获得或部分恢复听觉。人工电子耳蜗是近年来随仿生学发展起来的“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是目前唯一能使全聋患者恢复听力的医学装置。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或后天全聋与90dB以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而保证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又恰恰需要认真把握手术后护理质量。

  • 标签: 耳蜗植入物 围手术期医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儿童应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治疗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手术治疗具有的效果。方法:对40例儿童实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宣教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手术治疗效果有效提升并实现了所有患儿都能够与正常人聆听声音、进行语言交流,患儿家属对治疗与护理过程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达到了治疗目标。结论:应用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治疗儿童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过程,对于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儿童 耳蜗植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神经检测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面神经检测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应用精准手术护理配合),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

  • 标签: 面神经监测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人工耳蜗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应用风险。方法:选取50例人工耳蜗患儿,前期在传统理念指导下进行护理的22例患儿分成对照组,在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护理的2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患儿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前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疼痛评分分别为(2.39±0.56)d、(2.98±0.48)d、(0.64±0.62)分,对照组分别为(3.43±0.47)d、(3.43±0.49)d、(1.04±0.7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研究组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恶心呕吐患儿1例,对照组3例(P0.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对人工耳蜗患儿进行围术期护理,较传统护理方法相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儿及家属住院满意度,加速患儿康复进程。

  • 标签: 人工耳蜗 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病人共200例,其均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临床惯例的手术方式,另一组为观察组,在传统的手术之上再加入后期的护理,将两组的数据进行记录,对手术之后的表现和护理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中的开展价值。方法:从我院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收治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中选 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听力比较,观察组听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术后,观察组没有面部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对照组共 25例术后并发症( 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听力水平,极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出现,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中的开展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中选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听力比较,观察组听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没有面部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对照组共25例术后并发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听力水平,极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出现,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术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总结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婴幼儿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集中收治14例婴幼儿患者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前使用水合氯醛有效镇静,协调各部门集中完善检查;改进备皮方法,使用电动剃须刀进行安全有效的皮肤准备;协助并监督患儿及家长执行个性化的禁食指导;术后使用快速康复理念,评估患儿吞咽动作及咳嗽反射,指导早期进食;应用儿科操作技术及方法,妥善维护留置针;应用雾化吸入方法有效缓解气道反应;加强并发症的观察,提供个性化护理措施;全程为患儿及家长提供心理支持。结果患儿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婴幼儿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较单侧植入围手术期症状多,护理难度大,加强婴幼儿患者的专业护理水平,实施个性化及精细管理,注重并发症的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婴幼儿 人工耳蜗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人工耳蜗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间我院60例人工耳蜗患儿平均分组进行研究,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各项临床指标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前、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0.64±0.52)分、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06±0.75)分、20.00%,(P

  • 标签: 人工耳蜗 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 简介: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薪水。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

  • 标签: 更努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84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加强病情观察,遵医嘱进行溶栓、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做好各类用药护理,密切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严防并发症发生,注重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功能缺失程度做好康复护理.经对症治疗及护理,84例患者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及进步51例,总有效率为65.5%,无死亡病例.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患者1年前曾诊断为“脑梗死”,出院后间断康复,右侧肢体活动未见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脑梗死”收入院。再入院时言语不利,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明显减退,四肢肌肉萎缩,右下肢肌力2-、右上肢肌力1级,右侧肌张力增高,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初步诊断偏瘫、大面积脑梗死后遗症。入院立即给予溶栓、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剂应用,从入院第3天开始,即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护理重点为活动障碍、语言障碍、饮食、皮肤完整性受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再梗死或出血等护理。6周后患者出院时右上肢肌力I°,右下肢肌力Ⅲ ,生活部分自理。

  • 标签: 大面积 脑梗死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患者1年前曾诊断为“脑梗死”,出院后间断康复,右侧肢体活动未见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脑梗死”收入院。再入院时言语不利,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明显减退,四肢肌肉萎缩,右下肢肌力2-、右上肢肌力1级,右侧肌张力增高,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初步诊断偏瘫、大面积脑梗死后遗症。入院立即给予溶栓、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剂应用,从入院第3天开始,即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护理重点为活动障碍、语言障碍、饮食、皮肤完整性受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再梗死或出血等护理。6周后患者出院时右上肢肌力I°,右下肢肌力Ⅲ ,生活部分自理。

  • 标签: 大面积 脑梗死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患者1年前曾诊断为“脑梗死”,出院后间断康复,右侧肢体活动未见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脑梗死”收入院。再入院时言语不利,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明显减退,四肢肌肉萎缩,右下肢肌力2-、右上肢肌力1级,右侧肌张力增高,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初步诊断偏瘫、大面积脑梗死后遗症。入院立即给予溶栓、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剂应用,从入院第3天开始,即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护理重点为活动障碍、语言障碍、饮食、皮肤完整性受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再梗死或出血等护理。6周后患者出院时右上肢肌力I°,右下肢肌力Ⅲ ,生活部分自理。

  • 标签: 大面积 脑梗死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患者1年前曾诊断为“脑梗死”,出院后间断康复,右侧肢体活动未见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脑梗死”收入院。再入院时言语不利,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明显减退,四肢肌肉萎缩,右下肢肌力2-、右上肢肌力1级,右侧肌张力增高,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初步诊断偏瘫、大面积脑梗死后遗症。入院立即给予溶栓、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剂应用,从入院第3天开始,即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护理重点为活动障碍、语言障碍、饮食、皮肤完整性受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再梗死或出血等护理。6周后患者出院时右上肢肌力I°,右下肢肌力Ⅲ ,生活部分自理。

  • 标签: 大面积 脑梗死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介入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临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及心功能。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生命体征及心功能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通过直接作用于血栓形成部位,恢复血流通畅,以及对肺动脉压力和右心负荷的影响,有助于改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命体征及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大面积肺栓塞 治疗效果 生命体征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