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设护理博士高级性研究课程并评价教学效果。方法构建护理学博士核心课程高级性研究,以8所院校护理学博士研究生作为教学对象,以混合式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从学生线上参与情况、课程成绩、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总结与反思4个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评价。结果3期学生课程访问次数分别为2274次、2679次、1776次;参与讨论发文402次、428次、524次。学生课程平均成绩为78分、74分、79分。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给予较高评价,认为高级性研究课程对学生性研究学习及实践训练有极强的帮助,提高了学生对质性研究的评判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结论高级性研究课程在国内率先启动和实施了护理性研究课程教学及实践训练,弥补了国内各院校护理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自主性较大、缺乏统一标准的不足。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质性研究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高级质性研究 课程建设 混合式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产妇的创伤后成长体验。[方法]2017年1月—2017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的14名围产儿死亡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深度访谈,以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母亲感知到的压力源包括病友新生儿喜悦的刺激、担忧未来是否再次怀孕、怀孕后是否会再次出现围产儿死亡、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分析出情绪痛苦和成长体验两大主题,其中情绪痛苦包括粉碎原有世界和哀伤反应2个亚主题;成长体验包括人际关系增强、个人认知的变化及欣赏生活3个亚主题。[结论]围产儿死亡产妇除了存在负性体验外,也存在创伤后成长等正性体验。医护人员应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在负性情绪中正确引导其产生积极心理,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帮助产妇创伤后成长,促进产妇早日回归社会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围产儿死亡 产妇 创伤后成长 质性研究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真实感受,为妇科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2例上海市某妇婴保健院妇科进行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通过资料分析和整理,提炼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在化疗阶段的真实体验2个方面的主题:对生殖健康方面的体验,包括出现不适生理反应、担心再次妊娠结局、夫妻性生活改变、对康复知识的需求;对社会家庭方面的体验,包括增加家庭负担、社会角色适应不良、影响家庭感情、渴望得到尊重。结论护士在注重患者身体康复的同时应注重患者的内心需求、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于生殖妊娠的影响,及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化疗 真实体验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内科新入职护士的工作压力,探讨减小压力的措施。方法:采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名呼吸内科新入职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得出5个主题:入科前恐惧心理,重症患者的护理和抢救易引起压力,压力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缓解压力方式较单一,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家庭的支持力度不足。结论:入科时的引导和关怀,加强呼吸科重症患者抢救的培训,适当提供团队支持,缓解压力渠道分享,提高管理层的重视度,可减轻吸入职护士的工作压力。

  • 标签: 呼吸内科 新入职护士 工作压力 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