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在预测脑梗死急诊栓后出血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9例接受急诊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依据栓后有无脑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24例和未出血组45例。两组均按照指南予以静脉栓,比较两组栓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IHSS评分和GCS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脑梗死急诊栓后出血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栓前相比,栓后两组的SBP、DBP、PT、INR及GCS评分均增加,NIHSS评分减少(P〈0.05),而HR及PLT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患者栓前的SBP、DBP及NIHSS评分显著较高,GCS评分显著较低(P〈0.05),而HR,PT,INR及PLT均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组患者栓后的NIHSS评分较高、GCS评分较低(P〈0.05),但SBP,DBP,HR,PLT,PT及INR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及GCS评分是脑梗死急诊栓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IHSS评分及GCS评分能有效预测脑梗死急诊栓后出血的危险性,为临床护理提供预警。

  • 标签: 脑梗死 急诊溶栓 NIHSS评分 GCS评分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消毒规范的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为提高外科手消毒的规范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93名手术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外科手消毒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工作负荷因素及管理因素。结论需要通过提供充足合适的洗手用物、完善洗手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鼓励手术人员相互监督管理,提高外科手消毒的规范性。

  • 标签: 手术人员 外科手消毒 影响因素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资源最优化构建、培训与应用于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资源最优化构建、培训与应用前(2015年1月~6月)和应用后(2015年7月~12月)收治于我科行rt-PA静脉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5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并对两组干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栓并发症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最优化资源的构建、培训与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栓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栓并发症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置率。

  • 标签: 脑梗塞 静脉溶栓/护理
  • 作者: 邱桂红乔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士分层培训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17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将其分为N0、N1、N2、N3、N4五个层级,依次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时间3个月,比较分层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差异。结果:分层培训前,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依次为(93.57±2.66)分、(95.43±1.97)分、(95.70±2.04)分、(95.51±1.80)分,培训后为(98.03±1.02)分、(98.34±0.98)分、(98.61±0.88)分、(98.1±1.03)分,分层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分有显著提高(P<0.05);分层培训前,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各项评分依次为(91.17±4.07)分、(90.81±5..11)分、(91.91±5.36)分、(91.06±4.22)分、(91.33±5.57)分,培训后为(93.86±3.45)分、(94.50±2.97)分、(94.86±2.28)分、(94.38±3.23)分、(94.01±3.87)分,明显高于培训前的得分(P<0.05);分层培训前,患者满意度情况为:满意70例,39.77%,一般76例,43.18%,不满意30例,17.05%;培训后为:满意95例,53.98%,一般78例,44.32%,不满意3例,1.70%,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分级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作者: 王学芹张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开始实施压疮管理小组前后各计9884例和135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压疮管理小组前后2年的高危压疮上报率、压疮量表使用率和高危压疮病人的压疮发生率。结果:压疮管理小组未成立前,9884例患者中共计上报高危压疮31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0.31%,压疮管理小组成立后,13567例患者中共计上报192例,高危压疮上报率为1.42%,显著高于前者,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9884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3233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32.71%,13567例患者中共计使用压疮量表10854例,压疮量表使用率为80.00%,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31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1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35.48%,192例高危压疮患者中共计有15例患者发展为压疮,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为7.81%,显著低于未成立时,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疮管理小组在压疮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高危压疮上报率和压疮量表使用率,降低高危压疮病人的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双规道互动干预对增强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将112例新增产妇按照入组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院内均实施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接受传统家庭照顾,施加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双轨道互动模式干预。调查其入组时、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6个月及产后1年母乳喂养的执行情况,并应用自设问卷调查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及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优于对照组,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双轨道互动干预对加强母乳喂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对母乳喂养工作的普及和推广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母乳喂养 双轨道 互动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围生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幸孕圈”,以2015年1-3月收治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产科病房的277例产妇为对照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围生产期产妇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拟定整改措施;以2015年6-8月收治的283例产妇为观察组,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产妇健康教育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对围生产期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度、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护理技能均明显提高(P均〈0.01);早吸吮成功率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改善了健康教育流程与模式,增加了产妇易于掌握的健康教育方式,强化了护士专科护理能力,有效促进了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

  • 标签: 围生产期产妇 健康教育 品管圈活动
  • 简介:目的对肝胆外科在院患者入院、术前、术后进行针对性的细致化的阶段性的健康教育,以探讨其对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率及提高住院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效果。方法随机将肝胆外科住院患者分为前后2组,将前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将后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常规健康教育各阶段细致化分阶段性应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满意率、知晓率及健康教育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且连贯有效的细致化阶段性健康教育对促进疾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化阶段性健康教育 满意度 调查研究
  • 作者: 蒋彩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9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模式分别为综合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比对其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分别为95.75%和76.6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组间数据经对比后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应选择综合护理干预,从而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相应的控制,进而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ICU内专职核查员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设立核查员岗位,由取得ICU专科护士证及感控护士证的高年资护士担任,科室引入和制定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及核查表,核查员对全科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负责置管前、中、后的核查工作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测工作。对比核查员岗位设立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结果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从设立前的37.58‰下降到15‰以下。结论专职核查员的设立,在落实感染控制措施,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上起到重要作用,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ICU 专职核查员
  • 简介:目的:分析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并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主要与疾病不适症状(90.30%)、心理因素(82.84%)、病区环境不适(80.60%)、疾病强迫体位(47.01%)等有关;观察组干预后SPIEGEL评分及睡眠进程参数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干预后SDS、SAS、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 标签: 冠心病 住院病人 睡眠 个性化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梯度压力袜联合间歇性充气泵在预防妇科腔镜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2月在本院进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45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梯度压力袜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泵。比较两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梯度压力袜联合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梯度压力袜 间歇性充气压力泵 妇科腔镜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