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综述了不同气管切开患者的管装置,主要包括: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无菌采血管的帽套、瓶塞法、肝素帽、一次性引流袋、贴膜、一次性输液器。认为将统一且专业的管装置应用于临床,能增强管装置的安全性,以便提高气管套管管的成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堵管装置 护理
  • 简介: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管,待呼吸平稳,无胸闷、憋气并能自行排痰后方给予拔管。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气管套管都没有与之配套的管器材,护士多采用棉签或橡皮塞管,操作不便、外形不美观且不易达到安全及灭菌要求,并且从半至全需采取不同的材料或需重新制作,

  • 标签: 气管切开患者 堵管 制作 应用 自行排痰 气管套管
  • 简介: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它可以补充营养、水分,进行药物治疗和负压引流。保持胃管通畅是留置胃管护理的重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由于病人胃内食物残渣过多,误吞入胃内的痰液、口腔分泌物黏稠,导致胃管严重堵塞。传统的方法是用50m1.注射器进行反复抽吸、冲洗,费时费力,且难以彻底清除胃管壁黏附物。为此,我科采用中心负压吸引方法解决35例严重胃管粘,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留置胃管护理 中心负压吸引 粘堵 临床护理工作 口腔分泌物 护理操作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术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急危重症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改善患者呼吸的一个关键措施,而在对患者进行处理时,气管切开手术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将气管套管拔除,而在拔管前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试行管,恢复至正常的气道通气模式,当患者的口鼻呼吸恢复至正常,并且咳嗽反应良好后方可拔除导管。在试行管过程中,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气管切开导管并无相应的配套管装置,也并没有建立标准尺度的管方式,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时需要对其中的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了解其特点,并按要求开展有效的综合护理,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使流至气管导管的管护理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

  • 标签: 医院 鼻饲 误吸 气管插管 护理进展 相关因素
  • 简介: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f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把一根硅胶材料制成的导管置入。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导管植入技术。因PICC有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只需外周穿刺,风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 标签: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细节护理预防锁骨下深静脉导管管的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102 例留置锁骨下深静脉导管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51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进行细节护理(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细节护理在留置锁骨下深静脉导管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管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锁骨下深静脉导管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使用 5%碳酸氢钠注射液在长期留置空肠营养管病人预防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长期留置空肠营养管病人 60人,随机分为传统组 30人,循证护理组 30人。传统组在鼻饲营养液结束后,用温开水 40mL,脉冲式冲管。循证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使用 5%碳酸氢钠注射液 20mL脉冲式冲管, 30分钟后用 20mL注射器回抽药液弃去。结果:使用 5%碳酸氢钠注射液 20mL在每天鼻饲后封管,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空肠营养管堵塞,延长空肠管的使用时间( P<0.05)。

  • 标签: 循证护理 鼻空肠管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使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在长期留置空肠营养管病人预防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长期留置空肠营养管病人60人,随机分为传统组30人,循证护理组30人。传统组在鼻饲营养液结束后,用温开水40mL,脉冲式冲管。循证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使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20mL脉冲式冲管,30分钟后用20mL注射器回抽药液弃去。结果使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20mL在每天鼻饲后封管,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空肠营养管堵塞,延长空肠管的使用时间(P<0.05)。

  • 标签: 循证护理 鼻空肠管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期间采用护理干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80例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留置针管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干预 堵管率 护理配合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管饲过程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冲管方式的效果。方法:将300例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100例。在常规喂养管维护下,采用40~42℃温开水30~50ml脉冲式冲管方式作为研究组,40~42℃温开水30~50ml,正压冲管方式作为对照1组,常温等渗盐水30~50ml,正压冲管方式作为对照2组。比较各组喂养管管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喂养管的管率分别为1%、9%和12%,研究组分别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喂养管采用40~42℃温开水脉冲式冲管的管率低于正压冲管,更低于常温下的等渗盐水正压冲管。

  • 标签: 肠内营养 管饲 冲管方式 堵管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气管切开术后金属气管套管的管方法与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2-2023.2内就诊的10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管)和实验组(50例,制定管方法)进行试管,收集分析管情况。结果:实验组管成功率显著更高,管时间显著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之后可以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管所需时间,提高管成功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金属气管套管 堵管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肠内营养支持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14年3月的5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未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集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肠内营养管的发生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管的发生率。

  • 标签: 危重症 集束化管理 肠内营养 堵管
  • 简介:目的观察搓揉结合反复回抽处理PICC血栓性管的效果。方法对39例PICC体外段见血凝块的完全血栓性管患者应用搓揉结合反复回抽法处理。结果34例导管完全通畅,4例部分通畅,1例拔管。结论PICC发生血栓性管可采用搓揉结合反复回抽方法。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性堵管 搓揉结合反复回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用于双腔PICC/CVC管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 2021 年 1月至2022年11月本院留置双腔 PICC/CVC 存在管高风险的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通道冲封管装置冲封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冲封管次数、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冲封管次数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综合性护理用于双腔 PICC/CVC 可减少冲封管次数、静脉炎和管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双腔PICC/CVC 堵管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肠内营养期间管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2022年1月至2月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实施肠内营养的159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利用品管圈对肠内营养期间的管情况进行基线调查、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评价,制订规范化的肠内营养护理流程并推广实施,促进封管和管的规范处理执行流程,制作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手册,完善合理用药配伍,配合个体化的功能锻炼计划等措施。将2022年10月至12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162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肠内营养期间管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组肠内营养期间管发生率为3.77%,低于实施前组的9.25%(x²=3.949,P=0.047)。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期间管的发生率。

  • 标签: 品管圈 鼻空肠管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冲管方式在预防鼻肠管管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普通外科74例接受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患者,包括急性胰腺炎、胰腺肿瘤术后、胃瘫、胃潴留、胃瘘、胃癌术后等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38-40度温开水40ml每2-4小时脉冲式冲管方法,试验组每日清晨使用温开水(40-42度)30ml脉冲式冲管后,再取38-40度的5%碳酸氢纳溶液30ml脉冲式冲管,夹管30min,再用40-42度的温开水30ml脉冲式冲管,其他时段采用40-42度温开水每2小时脉冲式冲管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鼻肠管肠内营养管的管率及管时间。结果  试验组管率为2%(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3/37)(P<0.05);试验组鼻肠管肠内营养管发生时间为置管后第28天,晚于对照组置管后的(15.7+2.3)天。结论  适宜温度的温开水和碳酸氢纳溶液冲管能有效推迟鼻肠管管发生的时间,降低管率。

  • 标签:     温度 冲管液 夹管 肠内营养 堵管 冲管
  • 简介:总结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管再通的护理.血栓性管后再通的护理措施是行尿激酶溶栓、更换连接器、指腹揉搓法等.25例血栓性管通管成功23例,成功率92%.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 血栓 通管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发展,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对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刺激药物或长期输注黏稠度较高或高渗透性的患者十分适用,例如化疗治疗者、危急重症需要长期用药或输血者;通过PICC可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对患者静脉血管起到保护作用。随着PICC在临床的不断应用,临床数据显示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发生风险较高的并发症,其不仅会丧失自身功能,还会影响患者治疗,同时也会增加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本次研究对PICC管、管原因及其预防与护理情况进行详细阐述,以此为临床PICC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堵管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堵塞的原因,提高管道护理质量。方法统计30例食管癌术后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患者管情况,记录管时泵注方法、泵注速度、置管时间、注入药物的种类,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种不同泵注方法发生管几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泵注发生管明显少于持续泵注。不同泵注速度发生管几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泵注速度≥50ml/h时极少发生管,而泵注速度〈50ml/h时,管几率明显增加。置管时间超过12d时,管的几率明显增加(P〈0.05)。注入不同药物发生管的几率存在差异,注入糖衣片或肠溶片时发生管几率高于注入普通药物(P〈0.05)。结论避免慢速、持续泵注、做好长时间置管护理和药物的充分溶解是保持营养管通畅、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关键。

  • 标签: 食管癌 营养管 堵塞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