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出院携带PICC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运用延续性护理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院内的94例出院携带PICC肿瘤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开展对照组护理的工作,在对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运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PICC维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加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整体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出院携带PICC肿瘤患者 延续性护理 价值
  • 简介:ICU是抢救各种大手术后及危重病人的场所,经常需要做各种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我们使用了美国i-STAT携带式手持血气分析仪,克服了以往结果不及时的弊端,测试结果快而准确,便于尽早发现异常,进行早期处理收效良好。1工作原理i-STAT血气分析仪由两节9V的冲电电池供电,在感知测试片插入后会启动整机工作,在电机的驱动下,会有一排20个触针接触片子头部的晶片,并拉一下使接触良好,然后自动识别片子,压下定标液袋,由测试片底板倒刺将袋刺破作定标,再挤压气襄,将血样通过传感器,由

  • 标签: 血气分析仪 携带式 临床应用 电解质 危重病 自动识别
  • 简介: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乳汁、羊水、阴道分泌物中,HIV传染性最强的是临床上无症状而血清抗体呈阳性的病毒携带者。中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发病率明显增加。随着本市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增加,育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数量随之增加,需要终止妊娠的受术者也逐年增加,多数HIV阳性携带者希望在无痛的状态下行人工流产术。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工流产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后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60例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研究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分组方式:电脑盲选方法。研究分组类别: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为3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为30例患者。研究主要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整体护理 输尿管结石术 双"J"管 影响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爱婴医院复核工作的开展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240例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按2014年爱婴医院复核工作开展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6例为爱婴医院复核工作开展前(2014年1月—2014年6月),观察组124例为爱婴医院复核工作开展后(2014年7月—2014年12月)。比较两组产妇喂养方式。[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62.1%,高于对照组的31.9%(P〈0.05)。[结论]认真落实爱婴医院复核标准,加强产儿科合作,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在母乳喂养方面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有效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母乳喂养 爱婴医院复核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人工喂养
  • 简介:探讨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58例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PICC患者在出院时建立长期手册,通过电话随访及回院复查了解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1例,皮炎5例,导管堵塞1例,脂肪溢化1例,血栓2例。结论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PICC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除了应根据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健康宣教,教会患者和家属导管的日常护理方法外,还应向患者提供就近PICC专业维护,定期电话随访。

  • 标签: 肿瘤患者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治疗间歇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式引流袋携带方法在神经外科引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于2018年01月--2020年03月本院神经外科接收的60例神经外科引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之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名为常规组(予以传统医用引流袋)、研究组(予以改良式引流袋收纳袋),各30例。结果:研究组管道滑脱率低于常规组,且带管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改良式引流袋 神经外科 管道滑脱率 满意度
  • 简介: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常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慢性溶血性贫血,在我国南方地区常见而临床症状严重的疾病,其中重型G-地贫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规范输血和驱铁治疗才能使患者长期存活,保证生活质量。我院血液科于2004年9月开始使用携带式微量注射泵皮下注射磺酸去铁胺(DFO),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输注泵 注射 皮下/方法 去铁胺/治疗应用 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录2021.7——2023.7期间于我院接受输尿管结石术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组间纳入相当,对应给予常规护理、延续护理。结果: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统计6.67%低于对照组统计26.67%,P<0.05。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观察组评价值76.67%低于对照组评价值96.67%,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接受延续护理,对于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均具显著价值。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术后携带双“J”管 延续护理 术后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危急报告制度中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成立临床危急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流程重置,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危急相关知识以及危急的报告和反馈流程进行培训。结果2010年全年共接到危急报告123例,且有42%的危急报告在夜班进行接收,均得到紧急处理,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结论对临床危急实施质量控制,规范了危急报告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危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危急的处理效果。

  • 标签: 危急值 质量控制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婴儿骨密度增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0~1岁婴儿304例,采用超声骨密度分析仪测定婴儿左胫骨中点处的超声传导速度(SOS),并随机分为干预组171例和对照组133例。干预组从第1次测试之日起,在喂养方式,被动操训练,日晒时间,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婴儿感染性疾病等方面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3个月后回访观察婴儿SOS水平。结果两组婴儿第1次测试骨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婴儿钙营养,改善喂养方式,及时添加动物性食物量及种类,进行婴儿被动操训练,加强户外活动,合理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感染性疾病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婴儿骨密度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骨密度 骨发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导管患者出院后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主要影响 方法 采用我院2019年7月-2020年9月收治的96例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导管患者进行实验,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出院护理方式,研究组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护理5周后患者并发症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对患者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方式明显减少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升了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导管患者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患者出院后治愈起到了明显作用,有助于预防患者的并发症的出现,促进了延续护理的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 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导管 出院后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幼儿上肢术中止血带安全、有效的压力。方法检测56例幼儿指动脉搏动消失时上肢止血带压力、最低上肢止血带压力,在此基础上探索达到最低稳定止血效果的压力范围,观察年龄、性别等对上肢止血带有效压力的影响,并观察可能的止血带损伤。结果最低止血压力为20kPa但术中止血效果不稳定。男、女幼儿及各年龄段指动脉搏动消失时止血带压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稳定止血效果的压力为21kPa,〉3-4周岁、〉2-3周岁与10月-2周岁幼儿组达到稳定止血时止血带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安全、有效的上肢止血压力为22-25kPa。

  • 标签: 幼儿 上肢 止血带 压力
  • 简介:目的探讨人体检验、检查危急报告流程在门诊医疗护理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方法对2009年1-12月门诊46例危急报告患者按报告流程实施诊疗及护理。结果46例危急报告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病情好转。结论危急报告流程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时效性和成功率,而护士在多部门紧急合作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危急值报告流程 门诊 护理安全 实施
  • 简介:血压是循环血量、心排血量、周围血管阻力及动脉壁弹性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综合性反应。血压测量是最基础的临床护理工作。《基础护理》教材示血压计袖带缠放时应平紧贴近肌肤表面,临床上秋冬季节为了病人的方便,于2006年2月-2006年8月将血压计袖带分别缠放于紧贴肌肤和秋衣上,对不同位置测量的血压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血压计袖带 血压值 临床护理工作 血流动力学变化 周围血管阻力 循环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介入高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予以介入高耗材实施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最为常规组,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予以介入高耗材实施PDCA管理模式为探析组,分析不同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探析组积压评分低于常规组,探析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PDCA管理模式在介入高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避免库存积压情况出现,还可达到理想的管理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介入高值耗材管理 库存积压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在体检中,HBsAg检测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HBsAg的检查方法很多,有琼脂免疫扩散法、对流电泳法、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酶联免疫法、固相放射免疫法等,其中以酶联免疫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1]。但在测定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很多,可能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观察临床常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中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原因以及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弱阳性 胶体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高耗材管理方法,明确高耗材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于2021年5月引入高耗材管理系统,对比实施前(2020年7月至12月)、实施后(2021年5月至12月)高耗材配送核对情况、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手术室高耗材配送所需时间、核对每日耗材用量用时、发放次日耗材用时、核对前一天耗材用量用时均明显更短,且实施后手术室高耗材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值耗材 手术室 管理系统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