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输液完毕针时患儿往往因疼痛而哭闹不安,采用一种新的针方法,发现患儿哭闹现象明显减少,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头皮静脉输液 静脉拔针 拔针方法 哭闹 患儿
  • 简介:静脉输液针按压是临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最普遍的操作。传统的针按压方法(下简称传统法)常使病人有明显的疼痛且容易导致皮下淤血、肿胀,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护士再次穿刺成功造成困难。我们采用一种新的静脉输液针按压法(下简称新法),与传统法进行比较,其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输液 按压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PICC管困难患者护理应对措施。 方法:对1例PICC管困难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1例患者PICC管困难成功管。结论:对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针后局部按压的最佳方法,以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方法将静脉输液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80例,分别采用拇指按压法、大鱼际按压法、3指平行按压法,并进行比较。结果3指平行按压法皮下淤血次数明显少于拇指按压法及大鱼际按压法。结论3指平行按压法更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效果满意。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无痛针的方法。方法将200例急诊静脉输液留观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实验组采用无痛法针按压,观察比较2种针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组采用的无痛法针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儿童 静脉输液 疼痛
  • 简介: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位置。笔者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对克服静脉穿刺针疼痛和针后皮下瘀血这两个问题总结出一些经验。

  • 标签: 注射 静脉内/方法
  • 简介:留置导尿是剖宫产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工作,以往术后第3天输液结束后拔除导尿管,由于管时膀胱已排空,再无液体输入,尿液产生慢,时间长,加之术后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常发生尿潴留。2004年以来,我院妇产科采用术后第1天输最后一瓶液体时拔除导尿管的方法,经临床265例观察,没有发生尿潴留再次插管,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拔管时间 留置导尿 剖宫产 术后病人 拔除导尿管 液体输入
  • 简介:弗雷氏气囊导尿管以其优良的材质、固定性能好.可避免因滑脱造成重复插管增加感染的机会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果使用不当或操作时的疏忽,也可能引起尿道损伤等并发症,将加重病人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增加病人住院时间及费用。

  • 标签: 气囊导尿管 拔管 使用不当 尿道损伤 病人心理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骨科围术期患者尿管时机,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方法: 现将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 6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 2019 年 7 月 ~2020 年 7 月期间。现将研究对象根据拔除尿管的方式分为探索组和对比组。探索组在术后 24h 夹闭尿管,待膀胱充盈后将尿管拔除;对比组接受常规拔除尿管方式,并将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不良反应以及拔除尿管后的疼痛感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对比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尿潴留的情况与探索组相比,明显较高, P < 0.05 ;探索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比组, P < 0.05 。 结论: 骨科围术期患者尿管时机非常关键,应该在术后尽早将尿管拔除,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拔除尿管后患者的疼痛感,还能够降低尿潴留、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尿管 围术期 骨科手术 尿潴留 疼痛 尿路感染 拔除时机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甲换药伤口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法、言语暗示疗法、认知疗法等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患者情绪稳定、伤口疼痛减轻等方面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对减轻伤口换药疼痛有积极的暗示作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拔甲 疼痛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加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周围性面瘫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前组患者均接受了电针治疗,后组患者均接受针刺加罐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B评分分别为(6.51±3.20)分、(8.90±3.40)分,Portmann分别为(20.76±2.28)分、(16.33±2.70)分,FDI评分分别为(23.56±1.40)分、(21.18±1.02)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针刺加罐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改善了面瘫症状,能够让患者充分的认可治疗工作。

  • 标签: 针刺 拔罐 周围性面瘫 规范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鼻胃肠管非计划性管相关因素。方法:现将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管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将未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管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对患者出现非计划性管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观察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性管因素包括意识情况、合作程度、使用镇静剂、基础疾病、导管数目以及Ramsay镇静评分相关,且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鼻胃肠管非计划性管的因素包括患者模糊意识状态、较差的合作度、未使用镇静剂、患有基础疾病、较多的导管数量和较低的Ramsay镇静评分,临床护理时,要关注患者以上状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避免患者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管。

  • 标签: 鼻胃肠管 非计划拔管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一作位cvc患者非计划管的个案护理的体会。方法 置管前充分评估,置管过程中给予最大无菌屏障,并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妥善固定,加强宣教,加强巡视,按时维护,并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 结果 患者置管后输血,补液治疗顺利,共计带管一周后出院,未发生导管堵塞、血栓、感染,脱管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非计划管的患者预防大于处理,积极预防,妥善固定,加强巡视和宣教。

  • 标签: []  非计划拔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线静脉导管 超声引导 并发症   预防处理。
  • 简介:儿科患者经常需要行补液治疗,较小年龄的患儿多数会选择头部的静脉进行输液,胶布贴住头发的部分在长时间粘贴后,在针时较难分离,强行分离容易导致头发拔除甚至局部皮肤撕破,引起患儿因疼痛而哭闹,惹来家长的不满,影响护患关系。近年来我科使用75%酒精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针时分离头发与胶布,效果明显,极大地减轻了患儿痛感,值得向同行推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小儿 头皮静脉 疼痛 酒精
  • 简介:静脉穿刺后针是临床护士的常用操作,但传统的针法为先关掉调节器,再边按压皮肤边针,回血较明显,病人常常会产生紧张情绪及明显的疼痛感,自2006年1月以来,我科改进针手法,配合新的按压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按压方法 临床护士 拔针法 改良式 静脉穿刺 紧张情绪
  • 简介:目的总结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496例行心脏介入术后管情况进行分析.寻找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结果15例患者出现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结论管致迷走神经反射有诸多因素,加强手术前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可以预防及减少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 标签: 拔管 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 介绍一种新型半自动拔火罐工具,其基本原理为:一个长条式结构的半自动火罐棒,通过将酒精棉球置入卡槽中,卡好内芯与隔热套再点燃酒精棉球。该产品在传统罐方法的基础上,用安全、简便、易操作的方式,降低传统操作中患者皮肤烧伤的可能性,同时解放操作者的劳动力,在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均适合得到推广。

  • 标签: 拔罐疗法 闪火法 火罐辅助器
  • 简介:食管癌根治手术时间长,对患者创伤大。据资料统计,术后保留尿管患者中50%以上拔除尿管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起始延迟,排尿费力,严重者可出现尿潴留,而尿潴留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永久性逼尿肌损伤,若通过留置导尿管解除尿潴留,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为探讨有效预防管后尿潴留的方法,本研究对60例患者管前采取选择管的最佳时机,行自行排尿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拔管后尿潴留 留置导尿管 预防 排尿困难 逼尿肌损伤 自行排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