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仿真模拟教学系对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国内主要的医学数据库中有关仿真模拟教学的干预性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0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合计2465名护理专业学生。Meta分析结果显示:仿真模拟教学系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及操作技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仿真模拟教学系应用于护理教学中的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教学法。但因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教育 护理 仿真模拟教学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急救护理人才,对《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设计。综合分析教师和护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着重创设学与教的情景,采用多种考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实践证明系统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提高护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信息检索技能、团队合作精神、急救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 标签: 急救医护 教学计划 学生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开放式辅助教学系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介绍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其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加强师生互动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评估的准确性等。同时,也讨论了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标签: 护理实验 新课标 开放式实验教学 辅助教学
  • 简介:对于计数资料的分析,我们最常用到的就是X^2检验了。通过X^2检验,可以推断两个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多个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多个率之间的多重比较、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有无关联性等等。

  • 标签: 计数资料 系列讲座 统计推断 统计学 X^2检验 分类变量
  • 简介: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护理病历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的全部记录和总结,是护理程序的文字记录形式,反映了护理的全过程和护理质量。护理病历可作为护理工作交接班的资料记录,为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定提供参考,在医学领域为科学研究提供临床资料,必要时可在医疗诉讼中提供法律佐证。研究表明,目前临床护理病历存在漏记、记录不及时、应用主观判断语言等缺陷。护理病历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举证依据,其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应得到更高的重视。因此,做好护理病历的质量控制是临床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我国缺乏护理病历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阻碍了护理病历的质量改善。本文介绍国内外护理病历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指导原则、评价维度和评估工具,明确我国相关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旨在为提高护理病历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护理病历文档 质量管理 完整性 保护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支持联合完整护理在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营养支持联合完整护理措施。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营养支持联合完整护理在胃溃疡患者的护理中,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同度更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工作开展,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同时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生活水平更高,值得参考。

  • 标签: 营养支持 完整护理 胃溃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新生儿估皮肤完整性受损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6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皮肤完整性受损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以奇偶法为分组方案,对照组(n=38常规护理)、观察组(n=38循证护理干预),统计及对比组间恢复时长护理干预满意程度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皮肤完整性受损患儿对比对照组患儿结痂时长、愈合时长统计指标较短,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新生儿 皮肤完整性受损 循证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皮肤完整性受损干预中循证护理的应用表现。方法: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行治疗的新生儿中,选择6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手段,向划分出的对照组(30例)患儿提供常规的护理模式,向划分出的干预组(30例)患儿提供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皮肤完整性受损率与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输液外渗4例、汗疹2例、尿布疹4例、磨擦伤2例,皮肤完整性损伤率为40%;干预组输液外渗2例、汗疹0例、尿布疹0例、磨擦伤2例,皮肤完整性损伤率为13.33%,干预组皮肤完整性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值;对照组满意8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73.33%;干预组满意15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6.66%。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远超过对照组相关值。结论:对医院接收的新生儿,选择循证护理的方式推进工作,对于新生儿可能出现的输液外渗、汗疹、尿布疹、磨擦伤等情况进行防护,给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在新生儿皮肤防护方面获得较好的效果,可以将新生儿皮肤完整性受损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还能让患儿家属认同护理工作。

  • 标签: 新生儿 循证护理 皮肤不良症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支持联合完整护理在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营养支持联合完整护理措施。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营养支持联合完整护理在胃溃疡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几率较低,患者情绪更加稳定,认知能力更加全面,对护理工作更加配合,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生活水平,值得参考。

  • 标签: 营养支持 完整护理 胃溃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交接班完整率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科室危重患者交接班流程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值,分析危重患者交接班不完整原因,制定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2020年3月1日至3月28日)和活动后(2020年7月17日至8月13日)危重患者交接班的不完整班次数和不完整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交接班的不完整班次由活动前的29班次降至14班次,交接班不完整率也由34.25%降至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危重症患者交接班 特殊检验值 交接班不完整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术后患者床边交接班完成率中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自 2019年 5 月至 2019年 9 月在科室内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交接班完整率,并分析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预期效果发成率。结果 实施前患者交接班完整率为 33.33 %,实施后患者交接班完整率为 72.22 %;本次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成率为 109.55 %,进步率为 116.68 %。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外科术后患者床边交接班完整率,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 品管圈 交接班 完整率
  • 简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频率快,不能平卧,时有躁动,加上咳嗽及体位经常变动,监测护理右心漂浮导管甚为困难.现将18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动力学监测 合并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血流
  • 简介:【摘要】伴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尿流动力学检查成为了泌尿外科的常规检查方式之一,能够为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详细的客观依据。尽管该检查方式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但随之而来的尿流动力学导管相关感染也成为了临床不得不面对和重视的问题。以下,本文将针对其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展开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尿流动力学 导管感染 感染预防 感染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后不同体位调节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行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麻醉后保持左侧卧位5min后平卧并右侧臀下垫高15°;B组麻醉后立即取平卧位并右侧臀下垫高15°;C组麻醉后立即取水平仰卧位。观察三组麻醉后不同体位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C组血压下降最严重,在麻醉后2、5、10min血压下降幅度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CSEA麻醉后低血压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调节不能及时代偿,麻醉后血管扩张和下半身血液回流障碍所致。麻醉后保持数分钟侧卧位可以有效防止严重低血压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 孕妇 血液动力学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Q-max、PVR、Pdet-Q-max水平低于对照组,VMCC、BC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尿流动力学检查 良性前列腺增生 治疗
  • 简介:【摘要】 总结一例偶发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多学科合作,预见性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个体化镇痛镇静,减少刺激;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识别,有效控制;血流动力学监测,合理补液;精准管理血管活性药,观察用药效果。患者入ICU第三天,血流动力学稳定,转入普通科室,进一步治疗。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血流动力学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使得门诊护理成为了病人进入医院的首要任务,同时门诊护理工作的好坏、医疗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素质,若首次接待未能得到病人的认同,不但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还会对医院的整体利益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与容量治疗护理是极为必要的。因此本文将探究胃肠外科ERAS围手术期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检测以及容量治疗方面的护理。

  • 标签: 胃肠外科 手术期 血流动力学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PiCCO监测,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相关性,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作用。方法: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监测CVP、GEDI和EVLWI等指标变化。结果:GEDI与EVLWI有显著相关性(r=0.355 , P=0.01 ) ,CVP与GEDI及EVLWI相关性差(r分别为0.113、-0.08,P分别为0.114,0.268)。结论:在CVP的基础上结合GEDI和EVLWI,动态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前负荷和肺水肿的情况,可以更好地进行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复苏的液体管理。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 简介:总结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监测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护理。认为重点是做好置管操作的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置管后做好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定标,监测各项参数,加强导管护理,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 血流动力学 护理